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
2016-12-29陈洪林
教育部在2015年对义务教育1-9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不同地域、不同年段的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学困生的人数虽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小学年段学困生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小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优秀的只占到33.67%,而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占到了21.59%。也就是说,在心理认定上,超过1/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有障碍。
学习障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困难,它是指智力发育正常但是学习能力薄弱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一种症状。反应在小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作业拖拉、书写困难、运算顺序颠倒、计算准确率低、无法流利地朗读、不能默读等。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社会、家庭和学校逐渐认识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30%来自于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质)占到了70%。也就是说,由于先天遗传或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智力障碍的学困生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是由学习习惯、意志品质、人格特征所造成的。
一、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
1、社会不良风气导致厌学心理。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超于国人心理素养的成长速度。很多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使得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金钱至上、学习无用的风气。家境好的孩子们,父母可以通过金钱为孩子买到求学的机会,而家境不好的学生“寒窗苦读”,机会也相对较少,自然会心理失衡。作为辨别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自然更容易吸收到这样的社会风气,认为上学没用,厌学弃学。
2、教师固守教法导致倦怠心理。
素质教育虽然轰轰烈烈了二十年,但改革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初中、高中这些需要升学率的学段,对于小学这样的基础学段更多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当然也不乏眼花缭乱的教学改革,但更多是流于形式,这就使得一线教师或是疲于应付或是无所适从,索性仍然按照旧思路、老套路进行教学,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在各自的领域获得应有的认可与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心理,进而发展成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倦怠心理。
3、家庭教养方式导致逆反心理。
中国家庭对子女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因而常常会对孩子们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一旦达不到,不是从孩子实际的水平出发找原因,而是给孩子们报更多的辅导班,如果还是不能达到预设的标准,文化程度高的家长会采取高压陪伴、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则会大施拳脚,这让本来还自我归因想要再努力一把的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尽失,逆反心理随之取代,最终成为学习困难群体的一员。
4、家庭教养方式导致心理意志品质脆弱:在二胎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时候,大部分家庭都是4+2+1的模式,即4个老人,2个大人和1个孩子。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几乎就是百依百顺,唯我独尊。久而久之,形成自私冷漠、娇气任性的心理品质也就不足为奇了。进入高年级后,褪去了低年级时对老师的全然崇拜,老师的批评就很难听到耳朵里,再加上学习内容愈加复杂,这时,如果没有一定的意志品质作支撑,抗挫力又较弱的话,最终只能是“功亏一篑”。可见,意志品质的脆弱是学习困难致命的心理弱点!
二、学习困难心理成因的对策
1、厌学有因,对症小药。针对孩子的厌学心理,要找出具体的原因。对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厌学,可以选取生活中真实励志的榜样,通过榜样的人格魅力去扭转错误的观念;如果是对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就要做好长期培养兴趣的准备,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实际行动,鼓励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向自己的懒惰与消极宣战!通过不断的暗示,使学生相信自己会对功课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针对漫无目的的学生,要帮助其一步步的树立科学合理而又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而是通过“跳一跳”就可以实现的,这样从每一个很小的进步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如果自己设定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的实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帮助其通过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2、坚强意志,努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人们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逐步锻炼与培养起来。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很多,基本上,每时每刻都有这样的机会,比如语文课本中的背诵篇目;数学中的乘法口诀、各个公式的记忆;体育课上的跑步踢球、自习课上的自我控制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症状已经非常严重,这时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孩子制定一些执行计划,计划一旦制定就要坚持执行,家长和老师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给孩子可以虎头蛇尾或是不了了之的信号,尤其是家长,每天一定要利用一些时间去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一直到孩子顺利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上的大部分任务时,才可以逐渐放手。
3、善用激励,自我期望。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皮格马利翁效应”,还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人物华生,他们都在强调对一个人的期望会产生多么大的力量。所以,教师、家长要善用这种期望的力量,让这个力量种在孩子的心里,去推动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前进。使学困生看道这种力量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只要自我愿意调动内在的心理能量,扭曲的“自我影象”就会摆正,哪怕自己获得一点很小的进步,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抱负水准和追求目标,从而一步一步地摆脱学困阴影。
总之,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成因与种类都比较复杂,而克服消除不良心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学习困难是肯定能够改变的。找到学习困难的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挖掘自己的心理能量,提高自己学习技能与心理素质,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乃至自己的身心健康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花甸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