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

2016-12-29王小洁

知识文库 2016年4期

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开发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在新课标要求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以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及策略,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灵活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新课标下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灵活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这是因为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与独立性,那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无法完全的按照教师实现设计好的教学环节进行,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同表现会将教师原有的教学思路打断。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依据合理的调整教学步骤,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要使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策略性。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可首先向学生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前三种图形面积的求法,并让他们对三角形面积的求法进行猜测。接着让学生进行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在学生完成操作验证后让学生表达自己操作的结论,教师则将学生描述的结论进行演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教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接下来便是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课后习题的时间。这样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从猜想到操作到验证,最后在运用得出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拥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

二、营造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氛围,设立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首先,教师在创设情境前,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创设的情境要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并尽可能的贴近生活。例如在“圆、角、分的认识”这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个去超室购物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物品买卖的活动。数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模拟教学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并产生一种迫切的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更新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的更新教学方法,加强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创新教学手段,合理的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更形象的了解到相关的数学概念,一方面不仅能增加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改变以往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还能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开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堂数学竞赛或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程学习中,教师可设置问题“两名运动员在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同时绕一个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场地出发,那么谁将最先到达终点?”这时学生就会因答案的不同而产生争论,这也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探究。

结束语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何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新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一个问题。灵活的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营造激发学生学习氛围的课堂环境以及更新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这些都是新课标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对策,从这些方面做起,相信能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