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写作课堂的应用初探
2016-12-29刘立立
一、形成性评价概述
1967年,斯克里芬(M.Scriven)最早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即 “在教育或教学活动中,即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的过程中,对教育对象变化或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连续性评价。”布卢姆(Bloom B.S)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建构主义理论、发现教学模式和合作教育理论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
二、形成性评价优势
1、有利于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用传统终结型评价的课堂通常是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检测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应试技巧,忽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长期采用终结型评价手段,会催生 “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形成性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中所反映出的情感、 态度、 策略等,从而更能全面地反应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根据形成性评价的要求,教师会格外关注学生日常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对他们课堂任务进行长期持续的评价而形成最终评价。同时,除了个人任务,教师也会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若干小组任务。因此,实行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3、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在实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把精力放在平时的每一项任务中,因此,他们会为了任务的更好完成而精心准备,而不是像以前交作业时那般应付了事。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这种宝贵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形成性评价的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是评价的主体。这些因素都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4、有利于教师控制高职英语课堂
形成性评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多重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反馈信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教师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等,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课堂。
三、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写作课堂应用探索
近年来,形成性评价因其显著的优势,已广泛应用到高职英语课堂中。但笔者广泛查阅资料后发现,国内外者们研究更多的是其在口语课堂的应用。而高职写作课堂仍多被传统教学法主导,呈现出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高职写作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写作内容——电子邮件为例,笔者做了如下应用探索:
1、学生自评
根据写作课教学目标,教师先布置若干相关任务,让学生对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和常用表达有初步了解。同时,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制订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从各个维度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对不足之处加以记录。
比如,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书写一封电子邮件,然后让他们从格式规范、内容准确度、用词精确性、表达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在完整地学习完电子邮件的写法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事先写好的电子邮件进行修改,并对修改完的成品再次进行自我评价。通过两次自我评价,学生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对相关写作要点有更透彻的理解,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生生互评
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学生不仅要进行自我评价,更要参与到与同学的互评中。比如,在各自完成了一封电子邮件的写作后,教师可让学生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各自的作品做出客观、全面地评价。在评价完成之后,学生们还需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这样一个互评的过程能让学生们通过比较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取长补短,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应用电子邮件的写作知识。同时,这一过程还能锻炼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促进情感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实现。
1、教师点评
在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阶段,应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只负责监督评价进程、记录错误情况和给予适当指导。等到这两个阶段结束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点评。点评内容需涵盖: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同学们在任务中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合作程度评估、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等。教师点评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在习得和应用知识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建构知识、应用知识。
项目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
高职公共英语形成性评估量化标准研究(XJK014YYB047)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