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导师职能研究报告
2016-12-29倪雪
班导师制度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班导师制度的实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性。因此明确并规范班导师职能,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的高校都尝试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而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班导师制度成为了一种新鲜的育人模式。班导师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制定了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认为班导师制主要有以下几个职能:
一、把思想教育作为班导师制度的首要职能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正处于初级阶段,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会使他们终身都受益匪浅。高等教育教育的基础应该建立在德育为先,以德兴国,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班导师最基本的职能。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看问题容易出现片面性,甚至偏激,致使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对于此类问题,要求班导师应该做到:
(1)采用制约教育方法:经常召开班会,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说教的方式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
(2)班导师的模范榜样教育法:班导师应做到正面引导,以身作则,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形象、生动、具体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
二、把心理疏导作为班导师制度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在享受物质上的满足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由此可见,没有正确的面对心理问题、正确的处理心理压力,会对生活、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甚至个人未来发展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基于青年大学生的生理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趋严重,给班导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班导师应该做到:
(1)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给与正确的心理疏导,做到科学指导高职学生能够正确的处理环境适应、自我意识、人际沟通、情绪调节、恋爱交友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增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活动。不定期举行学生热点问题讨论,如新生入学时的角色适应、学习问题、交友问题,尤其是团体训练,如:意志训练、适应训练、角色互换等,在活动中强化参与意识。在素质拓展活动中舒缓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3)班级内部建立心理健康个人档案,时时事事监控学生心理动态,做到事无巨细,对发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三、把促进学生就业作为班导师职能的最终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首要目的。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班导师必须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班导师职能的最终目标。
(1)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根据班级每名学生的特点,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制定合适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指导自己三年的学习生活。
(2)适时召开主题班会,如:研究探讨就业、择业、创业等相关问题,“面试”型班会,如何书写个人简历等等。针对学生对就业的困惑给与正面的引导和解答。
(3)班导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将招聘信息和招聘单位的情况第一时间通知给学生,并在学生中广泛动员,帮助学生在众多的就业信息中进行筛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4)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依然要进行就业跟踪。了解他们在公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避免学生频繁跳槽,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基于上述所阐述的班导师职能,班导师需要全面关注学生成长,给班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和完善班导师制的考核方法是势在必行的。目前,考核班导师主要有:班级日常管理情工作、每半学期的班级期末考试平均分、班级就业比率、班级奖惩情况等等。上述考核方法的硬性规定给班导师提出了某些指标性的要求,但是更需要的是班导师个人素质的提升,一些班导师存在“差不多就行”的思想,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更加缺乏主动意识。在导师制中,导师的为人品行,学识修养都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因此,在实施班导师制的过程中,要对班导师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的指导,学校作为管理方应规划好班导师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本文认为这是高职院校深化教书育人工作的新目标和方向。
(作者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