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洲红旗》与金剑啸的反殖民文化斗争

2016-12-29姜华

知识文库 2016年4期

一、《满洲红旗》的抗日宣传

中共满洲省委(1927年10月—1936年初)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建立的最早的地下党组织,《满洲红旗》是其党委内部机关报。1930年9月13日,《满洲红旗》在沈阳出版了第一期,吹响了战斗的第一声号角。第一期《满洲红旗》大小只有16开,共16个版,封面伪装成《国民必读》,采用油印方式。“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满洲红旗》被迫停刊。1931年12月,中共满洲省委从沈阳迁至哈尔滨。1932年1月30日,《满洲红旗》在哈尔滨复刊后出版了第一期,同时还出版了《满洲红旗》副刊,继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报道东北各地抗日斗争情况,通报关内红军活动,号召和鼓舞东北人民进行反满抗日斗争。1932年《满洲红旗》易名为《东北红旗》,1933年又更名为《东北民众报》,1935年4月终刊。

《满洲红旗》创办初伊始就作为党委机关报存在,执行满洲省委的宣传路线:“满洲党报方才开始,省委为执行上述任务,决定以下三种不同性质的省委机关报:1、《满洲红旗》——省委机关报。2、《斗争》——省委关于党的建设、组织问题、党内教育刊物。3、《进攻》——省委经济政治机关报(类似中央实话性质的)。”其中,尤以《满洲红旗》对现实的影响和干预力度最大。

在共产党满洲省委的领导下,《满洲红旗》充满战斗性,号召群众起来与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在内的一切敌人战斗是《满洲红旗》的首要任务:“它是阶级争斗的武器,它要在敌人的压迫、恐怖、仇视与破坏中,揭破敌人的一切欺骗,打倒帝国主义、豪绅资产阶级的一切代言人(公开的与暗藏的),无论这些代言人如何聪明,如何粉饰自己的面孔,无论他们在什么新奇的招牌之下暗藏着。全满洲的工农兵及一切劳苦群众们!团结起来!在赤光普照的“满洲红旗”之下,夺得我们的土地、面包、自由和政权!!”

因为办报环境的严苛,《满洲红旗》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十分秘密。报刊编辑一般都使用化名和笔名进行掩护。据何耿先先生回忆:“一九三二年九月间,上级党组织指派我和一位朝鲜人朴殷赫编辑党的秘密刊物《东北红旗》(后期的《满洲红旗》)。领导这一工作的是老朱同志(南方人,口音似湖北,带眼镜,三十多岁,络腮胡子,出门时经常拿一把青布雨伞),时常与我们在马家沟公园碰头。十月初决定出版《东北红旗》特刊,以纪念十月革命十五周年”。

总之,与其他共产党领导下的报刊一样,《满洲红旗》在夹缝中求生存,鼓舞了民众的反抗精神,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文化殖民的斗争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金剑啸以笔为刀枪的反文化殖民斗争

中共党员金剑啸(1910—1936)是《满洲红旗》重要的编辑人员。《满洲红旗》停刊后,金剑啸受命满洲省委,打入敌伪报社内部,相继创办了一些报纸副刊和画刊。1932 年4 月创办的《哈尔滨新报》的《新潮》副刊就是党领导的第一个公开报纸副刊,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9 月该报停刊。1934年12月金剑啸进入《大北新报画刊》社任编辑长,1935年任齐齐哈尔市《黑龙江民报》社文艺副刊编辑。1936年6月13日被日本特务逮捕,1936年8月15日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牺牲时任《大北新报画刊》主编。

除了办报之外,金剑啸还在1933年7月与罗烽等人组织了抗日文艺团体“星星剧团”,剧团名字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喻意。排练了《居住二楼的人》(又名《小偷》)、《娘姨》、《一代不如一代》等剧目。这种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反抗文化殖民的战斗精神,在历史深处熠熠发光,也为利用戏剧进行抗日斗争的东北戏剧史写下光辉的一页。金剑啸作曲、萧军作词的团歌更是令人奋发激昂:“我们身躯渺小,我们光芒微弱,我们的故家是暗远的天空。我们的任务是接待黎明,黎明,黎明!黎明到了,我们去了,自有那伟大的红日,会将你们拂照、拂照、拂照!只要你们幸福了啊!我们用不着什么悲悼。我们永远为你们的幸福笑着!笑着!”

作为一个作家和诗人,金剑啸也是东北作家群的重要一员,是东北左翼文化思潮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他满怀激情地写下许多士气高昂充满着必胜信念的诗句,对在日寇铁蹄下挣扎的东北人民有巨大的鼓动和号召的力量。他所写的壮丽的叙事史诗《兴安岭的风雪》,最初发表在《黑龙江民报》“芜田”副刊上,是抗战时期东北左翼文学中最早的一支歌颂东北抗联战士的赞歌:“耐过严冬,不就是春天?穿过黑夜的暗网,不就是黎明的微光?一一只要有春天一一只要有微光一一活下去吧,伙伴们!这就是他们所有的希望!”

金剑啸还精通绘画,他所绘制的油彩、水粉、素描和版画,同样表述出抗日救亡的主题。其中,《黑龙江民报》“芜田”副刊的刊头就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刊头是一个倔强的青年农民形象:肩扛镐头,双手紧握镐柄,目光坚毅地注视着前方的荒野。图画象征着一个失去家园的农民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造成的荒凉的土地,依然有不灭的信心和勇气来进行抗争。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满洲红旗》为代表的我党报纸和以金剑啸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全民族统一抗战救亡的历史语境中,在反文化殖民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项目支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 《1931-1945年日本对东北的文化殖民、抗争及启示的传播学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L15BXW002;大连市社科联第二批重大(重点)项目 《1931-1945年日本对大连的文化殖民、抗争及启示的传播学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5dlskzd057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