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2016-12-29刘梦琴项美娟

城市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监护人交流儿童

◎ 傅 晨 刘梦琴 项美娟

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 傅 晨 刘梦琴 项美娟

基于问卷调查研究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显示,广州存在农村留守儿童及其问题,但是,广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程度相对较轻。根本原因是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二元结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广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和学校关爱保护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新产生的一个特殊人口群体。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而且呈现增长趋势。据有关权威研究,2000年全国0~14周岁留守儿童2290.45万人, 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6.5%,数量达1981.23万人(段成荣、周福林,2005);2005年全国0~17周岁留守儿童7326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数量增长到5861万人(段成荣、杨舸,2008);2010年全国0~17周岁留守儿童6972.75 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7.5%,数量达到6102.5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28.52%,占全国儿童21.88%(段成荣等,2013)。数量巨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权益保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儿童时期是身心发育成长、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所形成的温馨家庭氛围使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儿童学习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双方或一方的生活关怀和温馨家庭环境,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研究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广东是全国流动人口大省,吸纳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城市,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焦地之一。广州是一个大都市,但是,广州仍然有农村。如果说城乡二元结构和改革滞后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广州存在农村,改革还没有到位,广州必然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文献研究显示,迄今对农村留守儿童有大量研究,但是,对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具有某种填补空白的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定义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必须首先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文献研究发现,迄今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并未完全达成一致,分歧主要在四个方面。

第一,留守儿童的父母是双方外出,还是一方外出。一些研究认为,父母单方外出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并不显著,尤其是母亲留守,因此,必须父母双方外出的儿童才是留守儿童。但多数研究认为,父母有一方外出的,就可以视为留守儿童。

第二,留守儿童父母外出的时间。父母外出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时间必须达到一定长度,才会对儿童的生活、教育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多数研究认为父母外出的时间至少半年以上,也有研究认为应当在一年以上。

第三,留守儿童父母外出的地点。我国农民外出打工分为在本乡镇内和本乡镇外。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在本乡镇内打工的大约占20%,在本乡镇以外的大约占80%。在本乡镇内打工,一般是住在家中,对子女的生活、教育等影响不大。因此,多数研究认为,只有父母在本乡镇以外打工的儿童才是留守儿童。

第四,留守儿童的年龄。这方面认识分歧较大。一些研究认为,从法律上看,18周岁以下均属未成年人,可以广义地算作儿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定义应当是18周岁以下,即0~17周岁。另一些研究认为,留守儿童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根据我国义务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留守儿童的年龄应当定义为6~16周岁。还有研究认为,儿童的年龄应低于15周岁,超过的应该是少年,不能算作是儿童。还有一些研究提出留守儿童的年龄应低于12周岁或14周岁。

虽然学术界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达成统一,但是,这并不妨碍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研究,不同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例如,如果关注学龄前留守儿童,可以将留守儿童的年龄定义在0~6周岁;如果关注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可以将留守儿童的年龄定义在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年龄一般是7~15周岁;如果关注大龄留守儿童,可以将留守儿童的年龄定义在15~17周岁;如果关注所有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则可以将留守儿童的年龄定义在0~17周岁。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要全面掌握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规模和内部结构,必须统计所有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本研究关注青少年,不包括学龄前儿童,因此,可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定义为6~17周岁。因此,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本乡镇以外的城市打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不能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时间在半年以上,6~17周岁的儿童。需要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定义的前提要素之一是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不包括父母离异或死亡的情形。

三、广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问卷调查

(一)调查方法

研究广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面临的困难之一是缺乏前期研究成果借鉴和统计数据。因此,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来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数度修改完善。根据有关部门的建议,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可能主要存在于从化和增城两区,我们的调查在上述两区展开。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镇一级学校,我们的调查地点选择镇级学校。为了防止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我们有意识地调查了一部分非留守儿童,以便比较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两类儿童的相关信息,准确揭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和问题。

我们的具体安排是:

(1)在从化、增城各选择一所镇级小学,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认字不多,回答问卷比较困难,在小学只抽取4-6年级,每个年级随机选择10名学生,共30名,发放、填写问卷。在从化、增城两所镇级小学,一共调查60名小学生。

(2)在从化、增城各选择一所镇级初中,在初中1-3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选择10名学生,共30名,发放、填写问卷。在从化、增城两所镇级初中,一共调查60名初中生。

(3)在从化、增城各选择一所镇级高中,在高中1-3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选择10名学生,共30名,发放、填写问卷。在从化、增城两所镇级高中,一共调查60名高中生。

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由接受调查的同学填写问卷,在调查问题后的括号[ ]内打√表示选择。同学对调查问题需要解释的,可询问调查员;也可以由调查员帮助填写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占93.9%。调查样本的地区、性别和年级分析基本均衡,可以进行分析。

(二)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性别和学校分布

1.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比例

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我们设计了“父母是否外出打工”、“父母外出打工地点”和“父母外出打工时间”三个问题。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定义。调查显示,在169个被调查学生中,86人选择“父母均在家”、“父母在本乡镇工作”和“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在半年以内”,他们是非留守儿童,占比50.9%;其余83人则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49.1%。这个调查说明,在镇一级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比例相当大,占将近一半。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及其可能产生的问题应当高度重视。

表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2.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分布

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女性儿童53人,占比63.9%,男性儿童30人,占比36.1%,二者之间的比例大约为6:4。由于我们的调查样本中女性儿童的比重稍大(女性儿童95人,占全部调查儿童的56.1%),不能由此简单地判断广州农村女性留守儿童的比例大于男性留守儿童。这个调查的警示是,由于女性留守儿童占有较大比例,而农村“重男轻女”的陋习尚存,需要更加关注女性留守儿童问题。

图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比例

图2 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分布

3.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分布

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阶段的27人,占比32.5%,初中阶段的30人,占比36.1%,高中阶段的26人,占比31.3%。这个调查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在镇级小学、初中、高中普遍存在,大致各占1/3。

(三)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和监护情况

1.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

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指农村留守儿童是在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情形下留守。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的58人,占比69.9%;父亲一方外出的22人,占比26.5%;母亲一方外出的3人,占比3.6%。约七成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说明大多数广州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同时与父母一起生活。

2.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地理距离

父母外出打工的地理距离远近,对农村留守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理论上,距离越远,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见面团聚的几率较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较大。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在本镇以外的广州市其他区打工的42人,占比50.6%;父母在广州市以外的本省其他市打工的13人,占比15.7%;父母在外省打工的28人,占比33.7%。这个调查显示,五成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广州本市打工,加上在广东省内打工的,合计占比将近2/3。相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远距离出省打工,广州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地理距离较近,见面团聚的几率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3.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分离时间

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长短,对留守儿童也具有重要影响。理论上,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越长,留守儿童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我们的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78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父母外出打工时间6-12个月的38人,占比48.7%;1-3年的17人,占比21.8%;3年以上的23人,占比29.5%。可见,近一半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在1年以内,但是,也有将近三成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在3年以上,这部分留守儿童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越大。

图3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分布

图4 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

图5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地点

图6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时间

4.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指父母外出后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由谁来照顾。根据宏观面上的情况,有7种监护方式,我们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2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父亲外出,由母亲照顾的19人,占比23.2%;母亲外出,由父亲照顾的3人,占比3.7%;父母双方外出,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的36人,占比43.9%;父母双方外出,由伯、叔、舅、姨照顾的9人,占比11.0%;父母双方外出,由朋友或邻居照顾的1人,占比1.2%;父母双方外出,自我监护的4人,占比4.9%;父母双方外出,学校监护的10人,占比12.2%。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父母对子女的亲情照顾缺失,然而,超过七成的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由父母以外的人监护,得不到父母的亲情照顾。

5.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年龄

一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产生原因其一是监护人的年龄,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普遍年龄较老,“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不高。我们的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2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50岁以下的37人,占比45.1%;在50~60岁的21人,占比25.6%;在61岁以上的24人,占比29.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提高,60岁以下都不能称为老年人。以此来看,七成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下,相对年青,但是,也有近三成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年龄在61岁以上。

6.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二是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一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不能有效指导和督促留守儿童学习。我们的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2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26人,占比31.7%;初中学历的41人,占比50.0%;高中学历的10人,占比12.2%;高中以上学历的5人,占比6.1%。可见,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偏低,八成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三成为小学及以下学历,会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7.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健康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三是监护人的健康状况,一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普遍年老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不能很好地照顾留守儿童。我们的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监护人非常健康的31人,占比37.3%;一般健康的40人,占比48.2%;不够健康的12人,占比14.5%。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状况为“非常健康”和“一般健康”的合计占85%,这会减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程度。

图7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

图8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年龄

图9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

图10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状况

(四)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

对父母外出打工给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认识存在分歧。一般认为,由于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督促,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受到负面影响;也有研究认为是正面影响,解释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对子女的学习产生了收入效应(陈欣欣等,2009;胡枫和李善同,2009;侯玉娜,2015)。陶然和周敏慧(2012)的调研发现,只有当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时间较长时,才会对孩子学习成绩产生较显著负面影响,且主要体现在留守男孩身上。一些调查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好于农村其他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其实更多地是农村教育问题(段成荣和周福林,2005;段成荣和杨舸,2008;段成荣等,2013)。我们的调查对象包含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非常努力的15人,占比18.0%;学习比较努力的35人,占比42.2%;学习中等的18人,占比21.8%;学习不够努力的13人,占比15.6%;学习很不努力的2人,占比2.4%。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学习非常努力的12人,占比14%;学习比较努力的37人,占比43%;学习中等的28人,占比32.6%;学习不够努力的8人,占比9.3%;学习很不努力的1人,占比1.1%。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没有太大差异,近六成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属于努力和比较努力,只有将近20%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态度存在问题。这个调查说明,不能先入为主地笼统地负面评价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

图11 学习态度

图12 有无厌学、旷课和辍学的想法

2.农村留守儿童有无厌学、旷课甚至辍学的想法

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表示没有厌学、旷课和辍学想法的59人,占比71.1%;表示偶尔有厌学、旷课和辍学想法的20人,占比24.1%;表示经常有厌学、旷课和辍学想法的4人,占比4.8%。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表示没有厌学、旷课和辍学想法的62人,占比72.1%;表示偶尔有厌学、旷课和辍学想法的20人,占比23.3%;表示经常有厌学、旷课和辍学想法的4人,占比4.7%。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厌学、旷课和辍学的想法十分相似,绝大多数(七成)没有这种想法,偶尔有这种想法的占比约1/4,经常有这种想法的仅约5%。

3.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

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3人,占比3.6%;学习成绩较好的26人,占比31.3%;学习成绩中等的36人,占比43.4%;学习成绩较差的18人,占比21.7%。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3人,占比3.5%;学习成绩较好的27人,占比31.4%;学习成绩中等的46人,占比53.5%;学习成绩较差的10人,占比11.6%。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和较好的比例旗鼓相当,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等成绩的数量偏少,差等成绩的数量偏多,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分布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有将近20%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4.外出父母是否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学习

父母关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外出父母经常关心学习的51人,占比61.4%;较少关心学习的30人,占比36.1%;不关心学习的2人,占比2.4%。可见,六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外出父母经常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但是,有近四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外出父母较少或者不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

5.监护人是否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学习

父母外出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关心具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1人回答了这一问题。监护人经常关心的52人,占比64.2%;监护人较少关心的26人,占比32.1%;监护人不关心的3人,占比3.7%。可见,大约2/3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经常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但是,有大约1/3的监护人较少或者不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

图13 学习成绩

图14 外出父母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学习

6.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一般认为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是负面的,也有研究认为是正面的。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0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选择“没有父母的督促,我缺乏学习自觉性”的14人,占比17.5%;选择“父母外出务工辛苦,激励我努力学习”的30人,占比37.5%;选择“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改善了我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的学习更好了”的11人,占比13.8%;选择“父母外出对我的学习没有影响”的25人,占比31.3%。可见,约五成农村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对其学习积极性是正面影响,约三成认为没有影响,只有不到二成(17.5%)认为是负面影响。

(五)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的研究,认识也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认为,祖辈或亲友的照管不如父母,导致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下降;另一些研究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经济较为宽裕,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由于缺少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并不高(吴霓等,2004;崔嵩等,2015)。还有调查指出,人们习惯于认为留守儿童由年迈体弱的祖父母照顾,对留守儿童造成不利影响,然而,调查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既不“年迈”,也不“体弱”(范先佐、郭清扬,2015)。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图15 监护人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学习

图16 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1.父母外出后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有无变化

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2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认为父母外出后生活没有变化的37人,占比45.1%;认为生活比过去更好了的36人,占比43.9%;认为生活比过去差的9人,占比11%。这个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并没有变坏,只有约10%农村留守儿童认为生活比过去差。

2.农村留守儿童是否做家务和农业生产劳动

一些研究认为,父母外出后农村留守儿童要承担部分家务甚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儿童做家务具有普遍性,可以对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经常做家务的55人,占比66.3%;很少做家务的27人,占比32.5%;从不做家务的1人,占比1.2%。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有85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经常做家务的54人,占比62.8%;很少做家务的30人,占比34.9%;从不做家务的1人,占比1.6%。比较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做家务的比例高度相似,大约2/3经常做家务,大约1/3很少或从来不做家务劳动,因而不能认为做家务劳动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只有农村户籍儿童才可能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经常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12人,占比14.5%;很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53人,占比63.9%;从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18人,占比21.7%。这个调查说明,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很少或从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而不能认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图17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有无变化

图18 做家务

图19 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3.农村留守儿童的零花钱

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其生活质量。我们对比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及以下的55人,占比66.3%;在51-100元的18人,占比21.7 %;在101-300元的8人,占比9.6%;在300元以上的2人,占比2.4%。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及以下的56人,占比65.1%;在51-100元的14人,占比16.3%;在101-300元的12人,占比14.0%;在300元以上的4人,占比4.6%。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差异不大,大多数(将近2/3)在50元及以下这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100元以上的较高水平,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

4.农村留守儿童的娱乐生活

娱乐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儿童生活质量。我们比较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娱乐方式选择玩手机和电脑游戏的38人,占比45.8%;选择看电视的45人,占比54.2%;选择阅读书籍的37人,占比44.6%。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娱乐方式选择玩手机和电脑游戏的53人,占比61.6%;选择看电视的43人,占比50%;选择阅读书籍的35人,占比40.7%。这个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娱乐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玩手机和电脑游戏的比例略低于非留守儿童,看电视和阅读书籍的比例略高于非留守儿童,可能源于家庭经济条件。

(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

一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亲情缺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具有负面特征。比较代表性的研究,例如,范方、桑标(2005),王锋生等(2010),张碧昌等(2015)。也有研究持相反意见,认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所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普遍的。比较代表性的研究,例如,岳慧兰等(2006),王良锋等(2006)。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1.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比较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1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选择性格活泼外向的59人,占比72.8%;选择性格文静内向的15人,占比18.5%;选择性格忧虑烦恼的7人,占比8.6%。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选择性格活泼外向的58人,占比67.4%;选择性格文静内向的18人,占比20.9%;选择性格忧虑烦恼的10人,占比11.6%。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并没有显著差异,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性格活泼外向。因此,不能先入为主给农村留守儿童性格贴负面标签。

图20 每月零花钱

图21 娱乐生活

图22 性格特征

图23 同学关系

2.农村留守儿童与同学的关系

良好的同学关系反映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比较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认为与多数同学关系好的58人,占比69.9%;认为与少数同学关系好的23人,占比27.7%;认为与同学没有交往的2人,占比2.4%。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认为与多数同学关系好的58人,占比67.4%;认为与少数同学关系好的26人,占比30.2%;与同学关系不好的2人,占比2.3%。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与同学的关系并没有显著差异,2/3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与多数同学关系好,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并非孤独的一群。

3.农村留守儿童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自我评价

良好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自我评价,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比较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比多数同学强的22人,占比26.5%;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一般的59人,占比71.1%;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比多数同学差的2人,占比2.4%。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有84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比多数同学强的20人,占比23.8%;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一般的62人,占比72.1%;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比多数同学差的2人,占比2.4%。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对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自我评价没有太大差异,大多数(七成)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一般,不能说农村留守儿童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4.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感到快乐

是否感到快乐,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比较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选择快乐的52人,占比62.7%;选择一般的26人,占比31.3%;选择不快乐的5人,占比6%。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选择快乐的55人,占比64.5%;选择一般的28人,占比32.3%;选择不快乐的3人,占比3.2%。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快乐自我感觉并无太大差异,大多数(过六成)自我感觉快乐,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自我感觉不快乐的比例都很低。因此,从快乐自我感觉上,不能判断农村留守儿童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5.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烦恼时的交流对象

一些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烦恼时没有交流对象,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根据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调查发现,儿童在遇到生活困难或烦恼时选择多个交流对象。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选择跟父母交流的31人,占比37.3%;选择跟老师交流的10人,占比12%;选择跟同学朋友交流的62人,占比74.7%;选择跟自己交流的25人,占比30.1%。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烦恼时,第一位的交流对象是同学朋友,第二位是父母,第三位是自己,最后是老师。在86名非留守儿童中,选择跟父母交流的46人,占比53.5%;选择跟老师交流的13人,占比15.1%;选择跟同学朋友交流的42人,占比48.8%;选择跟自己交流的27人,占比31.4%。可见,非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烦恼时,第一位的交流对象是父母,第二位是同学朋友,第三位是自己,最后是老师。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烦恼时,第一位的交流对象是同学朋友,而不是父母,反映了他们与父母的隔离状况,这是正常的。如果说与自己交流是心理孤独的表现,而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选择这一交流方式的比重相当(约三成)。因此,从交流对象上,并没有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

图24 综合能力与素质自我评价

图25 快乐自我感觉

(七)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联系状况,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联系密切,可以降低父母外出带来的负面影响;反之,则相反。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联系情况如何,我们进行了调查。

1.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主要通讯交流方式和频率

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主要通讯交流方式有三种: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写信。调查显示,在83名留守儿童中,通过电话与父母交流的64人,占比77%;通过短信与父母交流的15人,占比18%;通过写信与父母交流的4人,占比5%。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通过打电话与父母通讯交流。

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通讯交流的频率,反映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联系的密切程度。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0人回答了这一问题。一个月与父母交流10次以上的13人,占比16.2%;一个月交流6~10次的8人,占比10%;一个月交流1~5次的48人,占比60%;与父母一年交流1~6次的9人,占比11.3%;与父母无交流的2人,占比2.5%。可见,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通讯交流的频率较高,其中一个月与外出父母通讯交流1~6次的数量和占比(60%)最大;但是,有约10%的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通讯交流频率偏低(每年1~6次),极少数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没有通讯交流。

图26 遇到困难或烦恼的交流对象

图27 与父母的主要通讯交流方式

2.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见面的频率

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联系,除通讯交流,就是直接见面。那么,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见面的情况如何?调查显示,在83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1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与父母一个月见面10次以上的7人,占比8.6%;与父母一个月见面6~10次的3人,占比3.7%;与父母一个月见面1~5次的27人,占比33.3%;与父母一年见面1~10次的39人,占留守儿童的48.1%;与父母一年无见面的5人,占留守儿童的6.2%。我们将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见面频率一个月1次以下称为见面频率偏低,以此来看,54.3%的农村留守儿童(一年见面1-10次的占比48.1%+一年无见面的占比6.2%)属于见面频率偏低,因此,总体上,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的频率不高。

如果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见面的频率不高,但是见面的时间较长,留守儿童有较多的时间与父母相处,这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正面影响。那么,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见面的天数如何呢?调查显示,在83名留守儿童中,有79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与父母一个月见面5天及以上的15人,占比19%;一个月见面3-4天的23人,占比29.1%;一个月见面1-2天的25人,占比31.6%;与父母一年见面1-7天的12人,占比15.2%;一年中与父母无见面的4人,占比5%。我们将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一月1-2天及以下称为见面时间偏短,以此来看,51.8%的农村留守儿童(一个月见面1-2天的占比31.6%+一年见面1-7天的占比15.2%+一年中无见面的占比5%)属于见面时间偏短。因此,总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的频率不高。

3.农村留守儿童是否了解外出父母的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是否了解父母外出从事的工作,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交流。在83名留守儿童中,有82人回答了这一问题。表示知道的64人,占比78%;表示不知道的7人,占比8.5%;表示不够清楚的11人,占比13.5%。可见,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知道外出父母从事的工作,占比接近80%;但是,有超过20%的农村留守儿童不知道或者不够清楚外出父母从事的工作,与外出父母的交流不充分。

图28 与父母的通讯交流频率

图29 与父母见面次数

图30 与父母见面天数

4.农村留守儿童是否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

留守儿童是否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反映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调查显示,在83名留守儿童中,有82人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表示希望和父母一起生活的71人,占比86.6%;表示无所谓的11人,占比13.4%。可见,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反映了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照顾。

图31 是否了解外出父母的工作

图32 是否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研究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得到的主要结论和启示是:

1.广州存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一种认识,认为广州城市化程度高,农村城市化了,农民市民化了,广州没有农村留守儿童,因而没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广州镇一级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比例相当大,占在校学生将近一半;在镇一级小学、初中、高中普遍存在农村留守儿童,大致各占1/3。约七成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大多数广州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广州存在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认为广州没有农村留守儿童及其问题,没有客观依据。

2.广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程度较轻。调查显示,相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广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程度较轻。在教育方面,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在优秀、较好和中等的分布合理正常,只有将近20%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和成绩存在问题。在生活方面,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并没有变坏甚至变好,只有约10%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变差。在心理健康方面,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并没有显著差异,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性格活泼开朗,与同学关系融洽,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自我感觉快乐,没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

广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程度较轻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根本原因是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二元结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除此之外,广州是大都市,五成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本市打工,加上在广东本省打工,合计占将近2/3。由于地理距离较近,父母回家探望照顾留守儿童的几率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父母外出打工的负面影响。

3.对广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虽然广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程度相对较轻,但并不是没有问题。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教育方面,将近20%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在生活方面,约10%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下降;在心理健康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烦恼时,第一位的交流对象是同学朋友,反映了他们与父母分离的窘境。对客观存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问题的冷漠,会加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4.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父母亲情关怀缺失,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带来种种不利影响。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近四成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外出父母较少或者不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大约1/3广州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较少或者不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广州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联系和见面频率不高。因此,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的宣传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促指导,坚持家庭尽责的原则,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5.加强学校关爱保护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后,各级学校直接面对留守儿童,加强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是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重要环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或者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关爱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烦恼时,第一位的交流对象是同学朋友,最后一位的交流对象才是老师。这说明,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学校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1).

[2]段成荣,杨舸.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8(3).

[3]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学刊,2013(3).

[4]陶然,周敏慧.父母外出务工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缋——基于安徽、江西两省调查实证分析的新发现与政策含义.管理世界,2012(8).

[5]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4).

[6]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1).

[7]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1).

[8]陈欣欣,张林秀,罗斯高,史耀疆.父母外出和农村留守子女的学习表现——来自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调查.中国人口科学,2009(5).

[9]胡枫,李善同.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5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9(2).

[10]侯玉娜.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实证分析.教育与经济, 2015(1).

[11]吴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及其政策选择.中国教师,2009(15).

[12]崔嵩,周振,孔祥智.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PSM的分析.农村经济,2015(2).

[13]王锋生,孙业桓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SCL-90测试结果的Meta分析.卫生研究,2010(2).

[14]张碧昌,朱焱等.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5(9).

[15]王良锋,张顺,孙业桓.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7).

[16]岳慧兰,傅小悌,张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06(10).

(责任编辑:卢小文)

Study o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s in Guangzhou’s Rural Area

Fu Chen, Liu Mengqin, Xiang Meijuan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s in Guangzhou’s rural area.The study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this problem but with a relatively mild extent thanks to the achievements in urban-rural reforms and development in Guangzhou.Nevertheless, Guangzhou must pay high attention to tackle the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city’s rural area.It is essential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 both from the family and school perspectives.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

C913

10.3969/j.issn.1674-7178.2016.06.010

傅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梦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所研究员。项美娟,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5年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委托课题“广州市特殊青少年群体生存发展现状与权益保障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监护人交流儿童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