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路径与对策
2016-12-29西华师范大学赵珽希
西华师范大学 赵珽希
初中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路径与对策
西华师范大学 赵珽希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使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被动灌输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不能培养拓展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情绪,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体验、掌握知识,学生生成学习和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 我要学 我会学 我自己学 能学好
当前,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潮流。传统教学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略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效率低,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没能得到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培养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完成知识到能力地转化和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只讲授有限的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中考语文设置很多开放性试题,考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路径(见下图)。
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激发兴趣——我要学
语文知识不难学,许多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不好,是因为没有主观能动性,只是被动接收课堂上传授的有限知识,这显然是不行的。语文知识面比较广,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需要通过自主体验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整合教学内容,使知识以契合他们认知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唤起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需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知识的探究和积累。
例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的《故乡》时,以前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先阅读后默写生词,记忆经典句子。学生机械地走着这样的学习流程,思想被禁锢。笔者发现这种情况后,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对他们心理需求进行“支持”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以趣味的方式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情感。笔者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故乡》一文的时代背景,以比较形象、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体会本文的情感基调。然后,笔者列出人物,让学生通过阅读介绍人物之间的关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驱动他们进行深入探究。最后,笔者让学生通过每个人物“现在”和“以往”的变化深刻理解旧社会从物质和思想灵魂等方面对农民造成的毒害,从而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
严肃的课堂能以灵活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要用心。教师通过趣味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能让他们真正参与知识学习与体验,能为汲取知识、迁移能力奠定基础。
二、启发指导——我会学
课堂上要想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程度,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对重难点问题和知识链接的关键,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对处于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分层指导,全面提升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我会学”的教学目的。
1.问题启发,引导认知
语文学习除了记忆、积累,还有理解、分析和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得用心指导,让学生会学,知道怎么学。语文教学不只是学生背诵、默写生字、理解句子。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怎样“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经过这种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教学实践中,笔者通常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在问题的关键和知识转折、链接的部分,设置问题启发和指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以此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散思维,进行实践和运用,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以《故乡》为例,这节课内容较多,需要分析、总结和归纳的知识点比较多,有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如果教师不能以合适的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学生会不知所措,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分析可能“误入歧途”。为防止学生思维脱节,为培养学生掌握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进行针对性启发:故乡发生了哪些变迁?闰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的思想和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大的问题框架下面可以有一些细节性的启发问题。诸多问题构成知识链条,构成让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体验“现场”,吸引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和探究讨论总结出答案,利于学生深刻把握文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学习描物达情的技巧,产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奠定“我会学”的基础。
2.分层教学,规避分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针对的是一个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一堂课讲完,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浪费了时间,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没有跟上。如果教师不对学加以区分,这样的情况会愈演愈烈,产生“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使基础差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要想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提升语文能力,教师就要区别对待。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将学生分成基础、能力和拔高三个学习层次。教师可以根据每组的学习状态及认知能力设定对应的教学方式,最终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
例如,中考会出现诗词分析题。古典诗词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教学不能像私塾先生一样让学生背过、记住意思就行。这对缺乏文言文和古典诗词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没有积极作用。笔者教《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如下分层安排。兴趣缺乏、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背景故事激活他们的兴趣,要求其完成基本的默写及背诵,能理解并表达诗词的基本大意和情感。能力型的学生则不要拘泥于此,笔者鼓励他们尝试对同时代、同风格的诗词进行类比,分析诗词的境界和表达手法。创新层次的学生要尝试用新学的表达技巧进行习作。
教学实践发现,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步对诗词产生兴趣,树立了学好语文的信心。能力层的学生对诗词的修辞手法和情感描摹进行理解感悟,提升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创新层次的学生学到新的表现技巧,写作能力有所提升。一节课下来,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效培养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自主学习与体验——我自己学(体验)
知识到技能运用的转化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自主探究和体验是质变过程的催化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这两个角度。
1.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放开手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语文知识面比较宽,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为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要组织合作学习。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搭配成五人左右的学习小组。组织能力强的一人为组长,负责统筹组内分工探究。书记员一名,在组内讨论时记录讨论要点。其他组员根据自己得到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究。组内汇总、筛选、讨论总结,得出比较合理的答案,待教师评价和批改。
例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春天》时,教师要研究其教学目标:①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培养学生对写景散文的技巧把握;③学生品味优美语言,模仿风格进行创作。教师要结合这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知识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与探究。①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大家回顾上节课学的重点词汇,掌握拟人、比喻等生动的写作技巧;②基础好的学生总结文章的状景技巧,说一说应该怎样抓住特征有顺序地描写,基础薄弱的学生复述、补充,给他们锻炼的机会;③组内总结,将学到的状景技巧归纳出来,如果有时间可以尝试写一篇小文,有明确针对性的分工为学生接下来的合作学习做了良好铺垫;④成果展示:小组合作结束,学生选取组内需要锻炼的同学上台展示组内探讨成果,接受同学和教师的批评和指正,最大限度地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达到提升自己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2.活动体验,注重积累
语文知识涉及方方面面,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不仅需要记忆、理解和思考,还需要活动体验与感悟。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教与学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活动释放能量,展现语文知识的魅力。
例如,为鼓励和激发学生积累知识、拓展视野,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趣味学习活动。通过诗词朗诵会、成语接龙、故事转角,名著知识大擂台等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活动,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进来。没上台参与的学生作为观众能从别人的“打擂”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活探索语文知识的兴趣,产生学好语文的内驱力。学生可以参加“古文古意”活动,通过学习其他学生对《前赤壁赋》《狼》等文言文地分析,激活自己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娱乐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团队精神,使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有效提升表达能力。
四、评价——我能学好
语文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要重视评价。合作学习不同于常规的提问活动,针对合作的情况教师必须展开“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的内容包括组组互评、师生互评、教师针对小组成绩评价、自我评价、组长评价组员等。一节课中,教师不可能将这些评价内容全部实现。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轮流开展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有全面的评价和认识,使语文课堂生动精彩。积极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五、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愿望。教师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生成和体验中来。学生通过体验使所掌握的知识生成能力,实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1]杨冬梅.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合作学习[J].陕西教育,2013
[2]吴也显,刁培萼.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
ISSN2095-6711/Z01-2016-1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