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克苏市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2016-12-29刘尚俊邢小宁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阿克苏市环境质量指标体系

刘 君 刘尚俊 邢小宁

(1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2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阿克苏市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刘 君1刘尚俊2邢小宁1

(1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2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以近9年阿克苏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阿克苏市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并逐年对阿克苏市近9年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自2006年至2010年间阿克苏市的居住环境质量整体处于低水平,2010年甚至还出现了下降的情况,2011年以后的居住环境质量得到逐年提升和显著改善。

居住环境; 阿克苏市; 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宜居性的主要指标。不论是英国学者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还是国内的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人居城市等的创建评选活动,都是为了引导城市科学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提高居民居住质量。那么如何衡量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如何评价城市建设的成效,是摆在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间的城市自然和人文条件差距很大,一般来讲,不能够使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城市的居住质量。近年来关于特殊地域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有很多,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任平[1]对煤炭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进行了研究,吸收了诸如非资源开发产业占GDP比重、矿山生态破坏治理率等特殊指标;芦彩梅、郝永红[2]以2002年为基期对山西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朱晓华[3]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孜比布拉·司马义[4]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喀什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本文结合西北干旱地区的特点,从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四个方面选定了15个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并对近年阿克苏市的居住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阿克苏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阿克苏河冲积扇上。阿克苏市城区坐落在多浪河畔,位于北纬40°10′,东经80°16′,市辖4乡2镇1场,市域总面积1. 82万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37. 59平方公里。市辖 4乡2镇1场、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2. 8万人,由维、汉、回、哈等30个民族组成;是阿克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阿克苏市地处欧亚大陆深处,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无霜期较长。春季干旱多大风,伴有浮尘扬沙天气;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雨雪天气较少。由于干旱少雨,且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天气较多,阿克苏市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阿克苏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但城市生态环境依旧脆弱,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备受考验。研究阿克苏市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变化问题,一方面可以为城市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类似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变化的衡量提供参考。

研究的数据来源于《阿克苏市年鉴》(2009~2014),《阿克苏地区统计年鉴》(2006~2015),《新疆统计年鉴》(2006~2015),以及从阿克苏环保部门、气象部门、质监部门获得的基础资料,部分指标数据经过换算。

2 阿克苏市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市居住环境属于人类环境,受到自然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经济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每一个方面都有相应的一些指标和数据来度量。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每个方面采用的指标应有所区别,才能准确体现不同地域居民的真实体验。本研究拟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阿克苏市城市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包含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X)三层结构。

指标选取原则:为了准确评价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原则,参照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阿克苏市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气候特点,结合数据的可得性,确定相应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目标层为阿克苏市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A);准则层从影响居住质量的各方面因素里选取了自然环境(B1)、居住环境(B2)、生活质量(B3)和经济发展(B4)四个准则,基本涵盖了目标层的几个主要方面。指标层分别从四个准则层因素里面选取了一共15个有代表性的指标,依次标记为X1~X15。具体见表1所示。

2.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2.2.1 首先收集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的评价,方法为德尔菲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制作了五份两两比较表,第一份表考察:在生态居住环境质量方面,自然环境(B1)、居住环境(B2)、生活质量(B3)和经济发展(B4)四个准则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函询表,第二份表考察影响生态居住环境质量的自然因素方面,X1、X2、X3、X4、X5五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表,其余三张表分别从影响总目标的居住因素、生活质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考察各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排序。

第二步,选择5位该领域的专家和5位在阿克苏居住时间较长的普通市民分别对五份函询表进行询问赋分,在询问赋分时,随时检查填写情况,确保个人填写的比较表不出现逻辑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

第三步,专家赋分和市民赋分我们认为重要性是一样的。为此对10位受访者的结果做平均值处理,得到目标层和准则层的判断矩阵,以便下一步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

2.2.2 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将经平均化处理得到的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求出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即权重向量),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的检验数C.R.值分别为C.R.A=0. 031,C.R.B1=0. 080,C.R.B2=0. 019,C.R.B3=0. 013和C.R.B4=0。五个检验数C.R.均小于0. 1,因此认为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求得的权重向量是合理的。求得的各指标权重如下表(保留三位小数):

表1 阿克苏市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表2 阿克苏市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各因子权重

2.3 利用指标体系对阿克苏市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将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与上述权重分别对应相乘并求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图1 阿克苏市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评价得分

对目标层数值设定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等级差一般良好优秀目标层取值0~0.40.4~0.60.6~0.80.8以上

3 阿克苏市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从评价结果来看,阿克苏市近年来的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虽然在部分年份有波动,但总体呈改善上升趋势。

3.1 从2006年至2009年,阿克苏市生态居住环境总评指标从0. 136逐年上升至0. 533,且年上升幅度每年都在0. 1以上,速度提升很快。这主要得益于阿克苏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住房面积和GDP等指标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改善幅度较大。但是同时期的自然环境指标出现波动,说明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污染物排放增加,部分环境出现恶化;说明阿克苏市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加强生态建设。

3.2 2010年总评指标出现下降,原因归咎于人口数量增加使得人均道路、绿化面积下降,而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使绿化覆盖率降低,进而导致居住质量指标下降;同时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改善,自然指标出现了下降;两个准则层指标下降拖累了总评指标。

3.3 2011年至2014年阿克苏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好,总评指标继续上升,但上升速度减慢。这一时期各分指标维持了前几年的波动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均有所放缓。

从自然环境分指标来看,阿克苏市的自然环境状况改善不大且有明显的波动(07、10、12、14年均比上年有所回落),这一方面是因为阿克苏市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差,环境脆弱,且近年来常有极端气候出现,导致明显波动;另一方面,随着阿克苏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尤其是能源化工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使得阿克苏市的空气污染和废水排放达标率等指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说明阿克苏市一方面需要加大环境污染监控和治理力度,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要继续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和草原湿地保护工程,改善外围生态环境。

从居住环境质量分指标来看,阿克苏市的居住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受到限制。随着2007年阿克苏市开始了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阿克苏市的人均道路和绿地面积、生活垃圾处理等指标得到了改善,但随着这些指标条件的满足和人口数量快速增加,这些指标的增长空间不大。

从生活质量分指标来看,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均收入提高、住房面积扩大、人均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阿克苏市的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从经济发展分指标来看,阿克苏市GDP持续快速增加,但GDP增长的效率即单位GDP能耗改善不大;2013年阿克苏市的万元GDP能耗为2. 18吨标准煤,高于同期新疆自治区的万元GDP能耗1. 91吨标准煤,也高于同期临近的其它城市,说明阿克苏市经济发展效率指标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需要加大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改变对能源化工工业的长期依赖现状。

4 结论和建议

本文建立了阿克苏市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征集专家的意见,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因子,最后逐年对2006—2014年阿克苏市的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阿克苏市的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近年出现了较大改善,但在部分年份和部分指标上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持续改善的压力加大。从各分指标数据来看,阿克苏市的部分指标值改善空间不大,而部分指标尚有较大改善余地。

针对阿克苏市生态居住环境脆弱、城市化率较低压力较大、产业结构转型压力较大的现实情况,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结合层次分析法结果和各指标的改善空间大小,特提出如下改善建议:

4.1 继续实施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保护周边湿地和草原,以改善城市外围生态环境。

4.2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争取政府环保投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环保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

4.3 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鼓励使用节能、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重复利用水平,降低单位GDP能耗,提升城市环保能力。

4.4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环保宣传,促进居民提高环保意识。

[1] 任平. 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初步研究[D]. 安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芦彩梅,郝永红.山西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04,24(5):71-73.

[3] 朱晓华,杨秀春,刘天科.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473-476.

[4] 孜比布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张泳福. 喀什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2):218-223.

[5] 欧阳志云,朱春全,杨广斌,等.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2013,33(21):6747-6761.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c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Aksu City

Liu Jun1Liu Shangjun2Xing Xiaoning1

(1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2 College of Ecomomics and Management,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According to the nearly 9-year time series data in Aksu City, establishe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Aksu city.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s, we used the Delphi method and AHP analysis. And then year after year evaluated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for Aksu city. Studies show: from 2006 to 2010, the qua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verall at a low level, even appeared in decline at 2010, after 2011 the qua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get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iving environment; Aksu City; quality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1009-0568(2016)04-0046-06

2015-11-12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自科硕士项目(TDZKSSZD201405)。

刘君(1980-),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E-mail:464903591@qq.com

F119.9

A

10.3969/j.issn.1009-0568.2016.04.008

猜你喜欢

阿克苏市环境质量指标体系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阿克苏市初中美术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阿克苏市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抽样调查研究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不断完善排污收费工作 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