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众传播媒介的正负功能
——以媒体在“汶川地震”和“天津爆炸案”的报道为例

2016-12-29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

陈 菁 /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试论大众传播媒介的正负功能
——以媒体在“汶川地震”和“天津爆炸案”的报道为例

陈 菁 /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摘 要】大众传播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我们读者早就养成了阅读报纸,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上网浏览新闻等来获取各种各样的新闻,科普教育以及娱乐信息,大众传播早已经蔓延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大众传播为人类的生存处境提供了信息,大众传播使得我们生活的社会进入了“拟态环境”。但是假如大众传播的反应的讯息没有及时的得到传播或者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我们采取的行动措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大众传播在现在的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这里借助 “汶川地震”和“天津爆炸案”这两个典型事件,试探讨大众传播媒介的正负功能。

【关键词】大众传播;环境监视;社会化功能;汶川地震;天津爆炸案

进入20世纪后,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相继出现,使传播业得到了一次新的飞跃。21世纪,新媒体得到迅猛发展,当今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美国著名学者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学说”,施拉姆的观点以及国内知名高校对大众传播功能的研究,都促进了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一、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条件下,大众传播的功能

(一)正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具体有七种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期刊杂志、户外广告、售点等。而传统的四大大众传播媒介有报纸、广播、电视、杂志,这些大众传播媒体,报纸的确是最多、普及性最大、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广告发展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变得很多,内容丰富多彩,版式活灵活现,印刷美丽,广告的样式与内容也越来越具有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因此报纸具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使得受众获得生存能力,报纸具有监视社会环境的职能,大众传播受众在读报纸了解知识的同时也消除了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报纸传递科普新闻,和乡土人情,向人们传达了知识,因此报纸具有传递知识的作用,报纸的娱乐新闻有各种明星八卦新闻,因此我们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信息娱乐的功能。

期刊杂志的受众阅读水平比较高而且很固定,这些受众群有专业理解力,只要是可以固定订购一种杂志,就会对这种杂志的专版有浓厚的兴趣,研究专业领域的人对专业的杂志登出的内容接受地快,这样更容易使得杂志上的广告获得经济效益。由此看来,期刊杂志在传递知识,收获教育,分享娱乐,监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伴随着无人的销售,特别是超市的出现和普及,售点户外广告的功能也增加。售点户外的广告在宣传教科知识、普及教育、监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功能 。

(二)负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和兴盛让人们的现实生活方便、丰富、精彩。当人们对大众传播的作用带给人们的方便而感到惊喜万分时,也有必要对大众传播的负功能作进一步的了解。人际交往少了,人际也淡漠了,人们更加疏离了。伴随着信息交流和及时通信的增多,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沟通方式愈来愈多了,比如qq,facebook,msn 等。最后受众在和信息交流的比较过程中,人们被信息娱乐化的娱乐信息吸引住了。

二、新媒体条件下,大众传播的功能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正功能——以媒体在“汶川地震”事件中的报道为例

汶川地震也是四川大地震,发生时间是2008年的5月12号(星期一)14点28分04秒,在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大地震,地震发生过程中造成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在我国损失惨重,代价很大。在灾难面前,全国各地上下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尤其是我国的各家媒体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我所谓的新媒体即包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新媒体在我国继传统大众传播后获得迅猛发展,在抗震救灾宣传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报道的公开性上、及时性上,对比以前的“宁慢点不要抢报道,宁压新闻不要报道”的报道的方式,我国的新闻灾难式报道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四川省汶川地震报道中,地震发生短暂的几分钟,我们的靠近现场的网民通过微博向全国各地发布了四川地震的信息,然后震动了世界,也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募集善款。在地震发生短暂的几分钟内,湖南在线公布了汶川地震的信息,接着很快地对该条信息进行了官方的确认。十几分钟后新华网向社会发布了第一条快讯,十四点五十五分中国中央电视台性外界公布了第一个视频,三十二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发送了独家新闻,五十二分钟推送了直播节目“关注汶川地震”。源于政府各级所在部门、新闻部门解放的思想,很多通讯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灾难现场,迅速地传递前方战线上的信息。媒体通过及时、真实的消息,把被动变成了主动,提高了自己的公信力。也有效的引领舆论,团结起来全国各地的人民共同抗震救灾。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负功能——以媒体在“天津爆炸案”事件中的报道为例

2015年8月12日大约晚上11点半,地址为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了爆炸事件。这次天津爆炸事件震惊了中外网友,然后引发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

虽然在8月14日《天津日报》安排了十多个版面调查天津爆炸报道,力图驳斥“天津是座没有新闻的城市”,但是报道内容讴歌和赞美式的叙事方法仍然被部分民众质疑。网络上的社交平台让微博作为代表,广大网观众表示出了对天津大众媒体的疑问均指向了天津卫视的缓报和漏报,并且对《天津日报》这份报纸通过领导人的角度对天津爆炸事件进行报道而感到不满,认为这是“把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比较具有典型性的表现。因为突发性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的性质,在突发事情的起初,及时发布的死伤,受灾等一系列的消息成为了媒体的重要责任,但是在对社会的危害渐渐地减少了以后,人民的惊恐的心情渐渐地平稳了下来,那么大众媒体的引导舆论、责问、追究的作用显现出来了。调查性的报道也正是因为追究报道的深度存在了下来,只要地方性的媒体的的调查性报道的缺失满足大众的重要信息是,另外的夹杂着事实的谣言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所以就对政府 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思考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了对政治的影响,对经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政治上,政治制度决定大众传播制度,大众传播制度对政治制度具有反作用,运用历史的观点,世界上的很多政治家都是通过接触大众传播开始他们的政治事业。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更加生活丰富多彩,从而影响政治生活。在经济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当地媒体发展水平,进而大众传媒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情况。在社会结构上,大众传播媒介优化了当地的社会结构,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结构优化升级。

(二)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消极影响

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大众传播媒介可以监视社会环境,但是又扭曲了该环境。在起到整合社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社会动乱不安的成分存在,比如造谣.大众传播虽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也发挥了消极负面作用。

(三)扬长避短,促进大众传播更好的发展

大众传播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在大众传播功能的发挥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发扬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扬长避短,让大众传播媒介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胡正荣,段鹏.传播学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4]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
微信公众号发展困境与前景展望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文化传媒化场域中的意识形态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网络媒体中信息的由下至上传播类型初探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
大众传播视域下的中国城市形象修辞范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