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淮南子》翻译错解例谈

2016-12-28松阳县第一中学张潇颖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淮南子有罪指代

■松阳县第一中学 张潇颖

文言文《淮南子》翻译错解例谈

■松阳县第一中学 张潇颖

淮南子

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

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

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弗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故趋舍不可不审也,此公孙鞅之所以抵罪于秦,而不得入魏也。功非不大也,然而累足无所践者,不义之故也。

文中有两个画线句子需要翻译。

(1)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3分)

参考译文:有的人立了功反而被怀疑,有的人犯了罪反而更加得到信任,这是为什么呢?

翻译的关键词为“或”(有的人)、“见”(表被动)、“益”(更加),这三个词各1分。翻译时还要注意语意通顺流畅。

【错解】将“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翻译成:

①也许有功却看到疑点,也许有罪却有信任。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以下选段通过乐羊与秦西巴二人的事例,正反对比,论述了对进退取舍应该慎重的道理。

②有的人建功立业却被他人遗弃,有的人有罪却被他人信任。

③有的人有功劳却又生疑,有的人有罪却又相信。

④有的人有功却被人怀疑,有的人有罪却有好的信任。

【分析】句子①将“或”译为“也许”不妥。“或”意为“有的人”,这是文言文在阐发议论时常见的。不知道这个用法也不要紧,前文先说“有功者”是为人臣子所追求的,“有罪者”是要避免的,接着提出为什么“有功但被怀疑,犯罪反而更被信任”的问题,有人遇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应该把“或”译为“有的人”。

句子①②③都没有把“见疑”(被怀疑)翻译正确,特别是“见”表被动。这种用法对同学们来说应该并不陌生,课本中有“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并且后半句中的“信”本身含有被动的意思,表示“被信任、被相信”,借助句子结构、意义上的对应关系——“有功”对应“有罪”、“见疑”对应“益信”,可以确定“见疑”意为“被怀疑”,“见”表示被动。“疑”就是“怀疑”的意思,句子②将“疑”翻译为“遗弃”,谬以千里。

翻译时应做到字字对应,句子①②③还都遗漏了“益”字的翻译。从课文《师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可知,“益”是“更加”的意思,不是句子④所理解的“好的”之意。“有罪者更加被信任”与前一句“有功者被怀疑”形成了对比。

【错解】将“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翻译成:

⑤有的人因为有功被怀疑,有的人因为有罪获得更多的信任。

⑥有的人有功就被怀疑,有的人有罪就获得更多的信任。

【分析】这两个句子将“或”“见”“益”三个实词翻译出来了,照理说可以得满分,但是读一下就能发现,句意并不通顺,原因出在虚词“而”的翻译上。

分析“有功”与“见疑”、“有罪”与“益信”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并不是句子⑤理解的因果关系,也不是句子⑥理解的顺承关系,而是转折关系。翻译虚词必须注意句子前后的语意,万万不能凭想象随便翻译。

【错解】将“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翻译成:

⑦有的人立了功反而被怀疑,有的人犯了罪反而更加得到信任,怎么办?

【分析】“何也”是固定句式,译为“为什么”,“奈何”才是“怎么办”的意思。并且文中这句设问的后面是“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回答的是原因而非给出办法,只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就能确保翻译正确。

(2)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4分)

参考译文:幼鹿(麑)的母亲跟随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掉了幼鹿(麑)还给它的母亲。

这一句共4个关键词:“其”是代词,指代幼鹿(麑);“诚”意为“实在”;“窃”意为“私自、私下”;“纵”意为“放走、放还”。每个词各1分。翻译时同样要注意语意通顺流畅。

【错解】将“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翻译成:

⑧我的诚心难以忍受,偷偷地放了它给它母亲。

⑨我实在是不忍心,偷出来放了它还给它母亲。

【分析】句子⑧将“诚”译为“诚心”,是名词。这样理解的话,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在两个名词“臣”与“诚”之间应该有一个结构助词,但这里没有,所以“诚”不可能是名词,应该是副词,用来修饰谓语“弗忍”的程度。“诚”作为副词,有“实在”“的确”的意思,这里翻译为“实在”更恰当。

句子⑨将“窃”译为“偷窃”,作为一个动词,后面应该有动作对象。补足动作对象“幼鹿(麑)”,可以发现“偷窃幼鹿(麑)”是不符合语意和逻辑的,因为幼鹿(麑)本就由秦西巴看守,要放了它根本不用偷。“窃”除了“偷”以外还有“偷偷地、暗中”“私自、私下”两种意思,文中秦西巴自作主张放了幼鹿(麑),所以这个“窃”应译作“私自、私下”。

【错解】将“其母随而啼”翻译成:

⑩我的母亲在跟随着哭泣。

⑪它的母亲跟随着我然后哀啼。

【分析】“其”作为代词,指代的一般是前文内容,“我的母亲”并未在文中出现过,句子⑩显然是无中生有了。前文问幼鹿到哪儿去了,秦西巴对此作出解释,所以“其”指代幼鹿(麑)。

翻译“随而啼”,必须分析“而”连接的“跟随”与“哀啼”之间的关系。一只鹿怎么会控制情绪,先跟随然后哀啼呢?句子⑪的理解不符合客观事实。这里的“而”应该表示并列,鹿在跟随的同时哀啼着。

【错解】将“窃纵而予之”翻译成:

12○私底下放纵自己把它还给它母亲。

【分析】这个错误固然与对“纵”字的理解有误有关——“纵”不是“放纵”而是“放走、放还”的意思,同时,对省略句的补足不当也是翻译出错的重要原因。“纵”后面省略了指代幼鹿的“之”,明白这一点,就不会把“纵”译作“放纵”了。翻译省略句时,一定要先根据前后文的逻辑关系,补足句子成分,然后再译。

猜你喜欢

淮南子有罪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回到规范分析:克隆人行为是否有罪的方法论审视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来 都 来 了
传承与转化:《淮南子》核心价值理念探析
国外首部《淮南子》英语全译本研究
自然语言中的指代技术的研究
应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