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基层保稳定 强化职能促和谐
——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司法局塘川司法所

2016-12-28石恒堂

司法所工作 2016年7期
关键词:互助县普法纠纷

文 石恒堂

[青海省司法厅]

扎根基层保稳定 强化职能促和谐
——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司法局塘川司法所

文 石恒堂

[青海省司法厅]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位于祁连山南麓,湟水河北岸,地处互助县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距省会西宁市12公里,辖28个行政村, 2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758人,分布着汉、藏、土、回等民族,是互助县人口多、地域广,以农为主、农工结合的大镇。近几年来,塘川司法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团结、奉献、求实、创新”为所训,立足本职,强基础、创特色,严管理、树形象,坚持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需要的地方干起,做到队伍建设走在前、化解矛盾冲在前、普法教育干在前、安置帮教做在前,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互助县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提升素质,夯实基础,筑牢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根基

狠抓队伍素质提升,积极适应司法行政工作形势的需要,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基层司法行政队伍。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重点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了系统学习,着力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强化纪律作风建设。着力培养干警“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服务群众,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形成人人作为、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司法所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夯实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基础。目前,司法所所长落实了副科级职级待遇,有政法专项编制2名,办公用房4间,分设有所长室、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面积达200平方米,配备公务警用车1辆、电脑3台、照相机1台,办公设施完善齐全。

塘川司法所王国虎所长(右一)正在群众家中调解纠纷

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扎实推进普法宣传工作

主动发挥好镇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认真组织制定、实施《普法依法治镇工作规划》,结合镇情实际,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和民主法治建设,促进镇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坚持把普法宣传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各个时期的农村工作重点相结合,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以贴近群众生活、关注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为内容,利用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下乡”及各种群体性聚会和“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通过摆放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普法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上法治课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普法宣传新机制,推行干部学法“按时制”,青少年学法“课时制”,外来务工人员学法“分教制”,有效增强了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创新法治宣传载体,积极协同县普法办充分利用“镇农民曲艺协会”,指定专人编排主题突出、形式多样、贴近农村群众和时代要求的法治文艺节目,分赴各村开展法治宣传演出,丰富了法治宣传内容,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效果,受到了辖区群众的普遍好评。几年来,该司法所累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350多场次,组织法治文艺入村演出121场次,发放法律宣传书籍、资料28000余册(份),开展镇、村干部培训班、法治讲座120次,组织镇村两级干部普法考试10次,组织“法律进企业、进校园”活动30余次,为企业员工举办法治讲座13次,为学校师生上法治课122次,受教育群众累计达8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全镇公民的法律素质,在全镇初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当事人(右)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

创新机制,健全网络,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塘川镇是互助县的工业大镇,社情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多。塘川司法所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把多化解一件纠纷、给社会带来多一份安宁作为第一要务,主动把工作重心前移,致力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矛盾纠纷的化解。一是完善调解网络。指导设立了28个村调委会,5个企业调委会。其中28个村调委会中,17个已达到省级规范化调委会,6个达到市级规范化调委会,5个达到县级规范化调委会,基本形成了以镇调委会为骨干、村调委会为基础、企业调委会为补充的上下联动、职能明确、优势互补的全方位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二是积极构建多元化调解机制。构建了“三调联动”调解体系,实现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三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施“流动调解”,积极开展“化纠纷、解难题、促和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努力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真正成为维护稳定的“减压阀”,架起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四是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实效。2013年以来,全镇各调解组织调解纠纷6330起,调解成功率达98%,防止纠纷激化198起,未出现“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有效地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2015年5月26日,某砖厂施工中不慎将王姓人家祖坟损伤,双方因此发生群殴,致5人重伤住院治疗。王姓是当地的大族,事情发生后,近百名王姓青壮年持械将砖厂团团围住,扬言要将砖厂铲平,为老祖宗出气,另有20余名60岁以上的王姓老人到塘川镇政府上访请愿,情绪激动,大吵大闹,要求政府主持公道,惩罚“凶手”。场面混乱,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镇政府的正常工作,甚至有人开始起哄,事态有不可控之势,一起群体性事件随时有可能爆发。临危受命后,塘川司法所所长带领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一方面稳住砖厂和镇政府两边的事态,将人群劝离;另一方面迅速进行走访、调查、取证、调解,经过连续30多个小时的奋战,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及时平息了一起群体性事件,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司法所工作人员正在调解家庭纠纷

创新管理,狠抓落实,稳步推进特殊人群管理工作

塘川镇地域广,社区服刑人员流动性大,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安置帮教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塘川司法所借助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政府帮教、社会帮教、亲情帮教和特色帮教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帮教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健全帮教组织网络,开展“一帮一”帮教工作,实行一人一档,准确掌握帮教对象动态,使每名帮教对象有人管、有人教、有人帮。二是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近年来,塘川司法所先后对69名社区服刑人员实施教育矫正,做到了每月对他们逐人进行一次谈话教育,集中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全面进行一次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评议,并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合理安排公益劳动。目前,社区服刑人员中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三是创新帮教工作路子。在反复摸索实践的基础上,塘川司法所探索出了“三不四心”(对帮教对象有困难求助时不推辞、不另眼相待、不讽刺挖苦;对帮教对象思想上交心、工作上耐心、方法上精心、生活上关心)和“三定一包”(即定人、定时、定措施,一包到底签订帮教责任书)工作思路,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近年来,共接受刑释解教人员86名,安置帮教率达100%,并先后为9人解决了耕地、宅基地、危房改造等生产生活困难,使刑满释放人员倍感党和政府的温暖,重新树立起做人的信心,有效地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群众纠纷诉调对接现场

创新服务,贴近基层,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全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做好服务。近三年来,帮助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案件260件,挽回当事人经济损失680余万元。塘川司法所帮助马某因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而申请的法律援助案件,还被选定为全省法律援助工作会议旁听案件。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指导法律服务所共代理诉讼事务200件,非诉讼事务233件,调解纠纷110起,代写法律文书780份,解答法律咨询2380人次,担任法律顾问70家,为全镇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猜你喜欢

互助县普法纠纷
署名先后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普法
普法
普法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互助县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于互助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思考
互助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