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无声 践诺有行 一辈子做群众需要的人
——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万青路司法所所长杨立杰
2016-12-28崔胜楠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万青路司法所
文 崔胜楠[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万青路司法所]
誓言无声 践诺有行 一辈子做群众需要的人
——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万青路司法所所长杨立杰
文 崔胜楠[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万青路司法所]
知道你的人都说你不赖,了解你的人都说你实在,坦荡无私,真诚正派,你的美德印在人们心海。受你帮助的人你都说再来,靠你扶持的人你都说应该,对党忠诚,鞠躬尽瘁,你的生命平凡却精彩。
杨立杰 18岁参军,在部队待了13年,转业之后从2008年开始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工作。他有军人最质朴而又最珍贵的气质,对工作饱含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紧张忙碌,马不停蹄,是杨立杰的工作常态。长期在基层工作,面对群众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杨立杰秉承“群众带着怨气来,带着满意走”的工作态度去解决群众问题。
“我把群众感情永远放在第一位”
从一个法律知识相对欠缺、对司法行政工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蜕变成能独当一面、善于调解各种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从一名普通的转业军人转变成一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8年来,杨立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始终保持着哪里需要哪里去的“钢砖”品质,永远站在第一线,永远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
调解纠纷必须了解民情。杨立杰常说,自己出身农村,有股子牛劲儿。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跟老百姓打交道,杨立杰从干上这份工作开始,就给自己立下了接待群众的24字规矩:“起立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解决问题,出门相送”。不仅如此,在杨立杰的办公室,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吵得面红耳赤、拳脚相向的双方握手言和;满面愁容的当事人笑着离开;解决了民生难题的群众向他送锦旗……
杨立杰的军人品质,让他在面对困难时,没有退缩和怨言。他边干边学边总结,协助政府最大限度地解决居民群众的民生难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案件,引导居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
他在万青路司法所工作期间,先后数次被区里抽调到青山区二相公乡帮困小组、青山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组和乌审道3号街坊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工作。无论被分配到哪里,做什么工作,他都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在确保群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高标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杨立杰
今年3月,他被区里抽调到青山区公忽洞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动迁五组工作,负责89栋至94栋的40户居民的动迁任务。这40户居民是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农牧办的退休职工,年龄多在70岁左右,在此居住了30几年,房子是1985年每户交纳5000余元人民币集资建的平房。之后,这40户居民就再也没有享受过公司的分房政策,公司还因此取消了这些人的其他福利。所以,这30多年,居民们心存不满,心气不顺,先期十分抵触棚改政策,拒不商谈!杨立杰带着组员逐一入户交谈,讲政策、听民声、解民忧,并随时把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组里和指挥部领导。通过一次次地谈心,居民们被杨立杰的真情感动了,开始倾听棚改征收政策,倾诉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想法。5月1日,在杨立杰的建议下,棚改项目总指挥、市房屋征收负责人、法律顾问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导与农牧办的居民代表周某、王某等4人见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解释了公忽洞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征收政策、补偿标准及拆迁方案,明确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征收政策标准。随后,杨立杰带着组员反复找到居民代表王某解读政策及征收方案,并邀请王某共同做居民的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座谈会、入户促膝长谈等方式方法,疏导他们心里的怨气与不平,使居民们渐渐敞开心扉,放弃对抗,开始真心接受征收政策。
青山区公忽洞棚户区居民送来锦旗,感谢杨立杰(左一)在工作中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
杨立杰(左二)在青山区公忽洞棚户区改造项目动迁工作中开展入户调查
拆迁户中有户居民抵触情绪尤为严重,户主顾某是一名退伍老兵,文化程度不高,他每月不足2000元的退休金几乎全部用来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一家5口人蜗居在不足45平方米的平房中,生活极度困苦。杨立杰在深入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多次上门走访交谈,主动帮他找合适的房源,协调解决公租房事宜。顾某一家人看着杨立杰忙前跑后的身影,十分感动,率先签订了协议并主动帮助宣传棚改政策、做左邻右舍的思想工作。最终杨立杰率先完成动员拆迁任务,被青山区委、区政府授予“攻坚克难”先锋模范称号。
“为群众办好事需要思考和琢磨”
杨立杰有个观点:在基层,一名群众往往一辈子就找干部办一件事,这件事办好了,群众就可能一辈子记党和政府的好;这件事办得不好,群众就可能心生不满。为群众办好一件事,需要很多思考和琢磨。
工作中杨立杰习惯通过写工作笔记思考工作、琢磨事情。他通过自己的“琢磨”,于2014年11月率先在包头市创立了 “百姓说事点”,不管是社区的棋牌室、活动室、家政公司,还是裁缝店、信息部、蔬菜超市,都是“百姓说事点”的工作场所。截至目前已建成11个“说事点”,累计向司法所反馈安全隐患、重大纠纷动态几十次;收集、受理、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民生难题600余条。如今,“百姓说事点”已经成为社区矛盾纠纷的化解点和困难需求的解决点,并在全包头市推广开来。
在杨立杰的工作笔记中既有对自身修养的感悟,也有对工作细节的思考,还有对解决各种具体矛盾纠纷的总结。比如对婆媳矛盾,他总结出了“生活上关心、性格上尊重、保持适当距离”的调解原则;对医患纠纷,他总结了“倾听患者痛苦、理智判断真相、着眼今后生活”的处理方法;对于利益纠纷的调解,他总结了“求大同、存小异、互让步、能接受”的处置原则……
2014年6月15日晚,包头市申银水务有限公司职工仇某溺亡于公司一水厂水库内。事后,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哭闹着要求公司给个说法,与公司工作人员一度产生冲突。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公司紧急请求万青路司法所进行调解。杨立杰带领调解员们经过调查取证,了解到双方纠纷争议的焦点是赔偿金额问题,对此双方各执一词,互不让步。他一面随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调解工作的进展情况,一面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个月,双方当事人终于被杨立杰的真诚感动了,互相作出了让步,达成协议由申银水务有限公司一次性赔偿61万元人民币。至此,这起非因公死亡引起争议并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纠纷案件经过杨立杰和调解员们的依法真诚调解得以圆满化解。
杨立杰经常对工作人员说:“调解要的不是大本事,而是巧本事。只要道理说得透,不怕大家不信服。”8年里他共主持、指导和参与调解辖区大大小小纠纷千余起,办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40余件,涉案金额300余万元人民币,使人民调解成为社区和谐的“稳定剂”和“解压阀”。他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群众送他八字锦旗,说他“廉洁奉公,一心为民”。
杨立杰(右二)与部分工作人员在青山区乌审道3号街坊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工作圆满结束后合影
“我是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人,是你需要的人”
在青少年矫正工作中,杨立杰创造性地提出了“责其罪、救其人、帮其心、促其进”的十二字矫正法,注重人文关怀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感化教育与帮困解难相结合,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他说,“既然要矫正帮教,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重获新生。”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全某,父母离异,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刚入矫时,由于周围人的歧视和家人的漠视,全某不服从管理,不配合矫正。针对全某的表现,杨立杰接连20多天电话联系他,并多次去他家主动找他聊天,并在谈话中挖掘其闪光点,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和鼓励他。在全某18岁生日那天,杨立杰约齐他的父母家人,一起为他过了生日,并为他送上了生日蛋糕和祝福,全某激动地哭了。这之后全某积极接受教育矫正。现在,全某已经成为一名装璜设计师,正以辛勤的汗水书写新的人生。
杨立杰(左一)对辖区某公司职工非工作时间溺亡赔偿纠纷进行调解
杨立杰在包头市四十五中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立揭牌仪式上宣读实施方案
刑满释放人员小吴身染毒瘾,父母为他操碎了心,害怕儿子什么时候又会复吸。杨立杰决定采用“行为约束法”对其进行帮教,他发动小吴的家人寸步不离地看着他,让他和外面的诱惑彻底隔绝,又隔三差五找他谈心,帮他树立戒毒的信心。看着父母憔悴的面容,听着杨立杰不断的劝说,小吴深感愧疚并痛下决心,终于从生理到心理上都彻底戒掉了毒瘾,不仅找到稳定的工作,还组建了和美的家庭。
杨立杰曾说:“生活上降低一个标准就永远生活在幸福之中,工作上提高一个标准就永远具有前进动力。”在同事们眼里,杨立杰既是个工作起来很忘我的人,同时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爱学习,爱运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杨立杰总是笑呵呵的,他经常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在杨立杰的笔记本里,记录了这样一段话:“多年来我一直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长时间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每当解决一个问题,让双方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我就觉得很欣慰,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很美妙。”有一次,杨立杰在处理一个上访问题时,上访人问杨立杰:“你是什么职务、什么级别?”他回答:“我的职务和级别都不重要,关键是我是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人,是你需要的人。”
“誓言无声,践诺有行,做群众需要的人,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这是杨立杰在笔记中写下的。杨立杰说:“我已经40岁了,虽不敢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却敢说只要群众遇到困难,问谁是杨立杰的时候,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告诉他:我,就是杨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