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提升职业能力的方法在高职护理《病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6-12-28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表现性病理学教学方法

李 静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江苏 南京 210038)



综合提升职业能力的方法在高职护理《病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李 静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江苏 南京 210038)

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教学手段及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影响。方法:南京卫生学校2011、2012年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包括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综合教学方法教学,并融入表现性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结果:实验组成绩和教学效果反馈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教学手段及表现性评价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病理学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激发对学生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年制高职护理;《病理学基础》;职业能力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培养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1],《病理学基础》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融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衔接桥梁[2]。通过课程学习可了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掌握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是学生应知、应会的专业技能,是提高、拓展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有调查显示,实习护士会因为“各专科疾病知识掌握不充分”等原因,表现出职业能力的欠缺[3]。针对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低,课时少;缺乏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实验教学环境薄弱等问题,本文提出要应根据教学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等内容的教学创新,以提升学生护理职业能力,进一步改进课程教学质量。

1 对象与目标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2011、2012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6~18岁。4个班级共172名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全为女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学生人数、年龄、入学成绩、前期课程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研究目标

前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教学经验,借鉴既有教学方法,进行涉及课程结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在内的课程设计,并运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不同的课程改革模式。其中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实验班采用包括T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综合教学法教学,形成“立体式,多层次的教学体系”[4]并融入表现性评价,包括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调查问卷形成合理的评价、反馈体系,以验证在实效上是否实现了提升该专业学生以《病理学基础》为支点的职业能力目标。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法

选取11、12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病理学基础》教学感受调查,其中得分较高的选项为:传统教学课程内容难理解;课程内容多,枯燥;互动和动手参与的机会少。而新课程模式得分较高是:小组合作学习、病例分析、提高就业能力。在完成全部教学之后,对11、12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

2.2 以第五章《肿瘤》为例实施综合教学法

2.2.1 学案编写。目前所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排未能突出护理专业特[5],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编制学案,学案分为课前热身、课堂讲授、课后巩固三部分,其中课后巩固包括夯实基础和能力提高两个层次。课后练习题的设置旨在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2.2 课堂教学前,围绕教学预习,给出主题,让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整理资料,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完整地阐述问题。

2.2.3 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病例实施综合教学,即以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兴趣,进一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新课内容。在讲授的同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法[6],临床病例教学法;通过综合运用多媒体、思维导图、微课、SPOC等新型教学技术,引入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料,同时创设互动教学情景,将教学导向深入情景创设能为病理学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既与多媒体系统交互,又能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协作、细致分工、合理配置资源,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清晰表达,自觉概括、再现散乱的知识,将局部的现象与整体联系解释,由此有效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提升学生护理职业能力。

2.2.4 课后小测验,即在每一模块教学结束之后,安排1~2学时复习课,及时巩固知识,并通过小测验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加以检测。

2.3 实验教学法

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际工作中突出实用、能用原则,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以及《病理学基础》课程特征,强化实验课教学,尤其是偏重生命指征的观察实验,如休克与血压、尿量、脉搏、呼吸及用药之间的联系,实验设计将病理生理-生理-药理实验重组,整合休克、缺氧、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实验,以加深学生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将表现性评价引入实验课堂,取代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2.4 评价方法

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均引入表现性评价,利用“门槛效应”逐步提高要求,使学生自动生成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动机。学期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从表现性评价、临床批判性思维倾向、期末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改革感受四方面进行比较。数据收集后录入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

3 结果

3.1 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见表1。

3.2 学生表现性评价

实验班实施表现性评价,对照班采取终结性评价,见表2。

表1 两班课堂教学效果评价±s)

**P<0.01 ;*P<0.05。

表2 肿瘤实验表现性评价标准

注:评分等级:A 优秀90~100分,B 良好80~89分,C 一般60~79分, D 尚需努力<60分

实验班的实验过程按照表现性评价实施步骤来进行。在对照班,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实验内容,需要在实验报告上学生完成的是表2中“概况总结及语言、书面表达能力”一栏中8项内容的结果记录和分析。

为比较两种评价方法产生的效果,对两个班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部分关键环节进行记录并统计:

表3 表现性评价结果统计表(n=8,%)

上述数据显示,实验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并主动观察记录”、“完整地记录了8项结果”和“能对标本进行详细记录”的人数均远远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3。

3.3 批判性思维量表分析

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评价表±s)

**P<0.01 ;*P<0.05。

综上,实验班的课程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通过综合教学手段及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形成的新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病理学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激发对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加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时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和有效驾驭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分析与讨论

4.1 《病理学基础》综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课程内容繁杂、难度较大的特点,结合五年制学生缺乏经验、形象思维能力弱的特征,把传统教学、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和列表对比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创设互动教学情景,将教学导向深入情景创设能为病理学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系统交互,提供互动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启发式案例教学法[7],使侧重于从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述疾病本质的病理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从而增进学生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做好铺垫。

4.2 《病理学基础》综合教学方法和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护理职业能力

在《病理学基础》的每个环节植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并通过综合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提升收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移情能力等护理职业能力,比如:在展现疾病时,通过使用一些典型病理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自行观察发现病灶的情况,从而提升观察能力;当学生发现病灶时,鼓励学生分别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表述病灶,并且逐步提高要求,最后达到学生的描述可以使未见过次病灶之人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影像,由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况总结能力。

4.3 《病理学基础》综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评判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上临床案例分析以及课后习题中知识点或观念以“错误”形式出现,让学生认真思考,找出错误,加深印象,明晰概念,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4.4 《病理学基础》要强化实验课教学

加强《病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环节,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标本制作、切片染色诊断、病例讨论、实验准备等环节,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多操作,带着探究的渴望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完成实验,从而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8]。比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亲自动手进行家兔静脉空气注射,以形成对血管和注射器的初步体验,此外,在切片标本观察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对疾病有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4.5 《病理学基础》综合教学方法要求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运用综合教学方法需要教师预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要求教师(1)具有更高的预见性,有更丰富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2)能够注重学生主体,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环节都能使学生有效参与,(3)课后要有更多的时间备课、设计教学、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病例。(4)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本文研究设计的综合教学方法及表现性评价模式,在《病理学基础》的教学中融入先进教育理念,有利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促进专业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趋势。

[1]庞乐,潘霞,杨青青.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08

[2]林雪梅.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158

[3]姚红,王艳凤,余昕桐.影响实习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职业情感因素调查[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1):94

[4]王杰,王抒,孙权,等.病理学实验教学调整改进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1):60

[5]亢春彦,张秀芝,肖红.基于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病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5

[6]仲丽丽,张重越,张维嘉,等.L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68

[7]孙静,吕红梅.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60

[8]刘旭东,邓小纯,封木忠,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5):54

1.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编号:166243336;2.江苏省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编号:J201412;3.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李静(1982~)女,山东泰安人,博士,讲师。

G420

A

1008-0104(2016)06-0080-03

2016-06-17)

猜你喜欢

表现性病理学教学方法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