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16-12-28陈兴旺

当代经济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分水岭农业经济

陈兴旺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陈兴旺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迈进,农业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模式逐渐被重视,相应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趋于增多。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其地理区位较为有利,是连接皖北及皖江沿海区域的主通道,位于安徽省内的江淮分水岭,致力于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道路,取得了相对可观的发展成效。本文围绕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其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加以探究。

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思路

江淮分水岭地处安徽省内中部区域,对安徽省境内的长江及淮河进行分割,并连接合肥、淮南、滁州、六安及其下属的诸多县镇,地理位置优势显著。江淮分水岭的面积大小约为2.4万km2,其中用于农业耕地的面积约78万hm2,总面积占据安徽省总面积的约17%,耕地面积占比约19%。江淮分水岭近年来探索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效较为显著,发展问题及后续发展思路也值得探究。

一、江淮分水岭农业发展实践基本概况

针对江淮分水岭农业发展布局,安徽省早在1997年就着手实施了区域农业发展综合治理工作,随后江淮分水岭农业历经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1997年到2007年十年间的农业综合工程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江淮分水岭主要是通过水土保持、栽树造林、公路修建、结构调整等农业配套工程,对江淮分水岭的农业生产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农业交通条件等加以优化。

第二,2008年到2012年的农业重点工程建设阶段。农业重点工程主要涉及到江淮分水岭的生态工程、农业生产工程、农民生活保障工程等,如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使江淮分水岭的农业根基得以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好铺垫。

第三,“十二五”到“十三五”规划布局阶段。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安徽省及周边区域在城市化及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的同时,江淮分水岭经济发展和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这给区域现代农业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构成了阻碍。基于“十三五”的发展需求,江淮分水岭在农业发展上确立了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效缓解了江淮分水岭经济发展、农业资源及生态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二、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成效

1、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的含义

所谓循环经济,其主要强调生产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主要标志,侧重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降低生产资源污染排放、生产流程绿色无害的目的,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优。从实践上看,循环经济更多地在社会工业生产中得以利用,在农业领域应用频率则相对较低。江淮分水岭依托本地区域的自然资源及农业发展实际,主要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形成基础农业、农副业、旱作节水农业、特色农业相结合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从而达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环境优化改善及农民增收的多重效果。

2、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成效

经过安徽省的重点扶持,江淮分水岭在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首先,在农业发展基础设施上,可确保旱涝保收的农业面积在江淮分水岭农业耕地面积中占比将近71%;耕地总面积中,节水灌溉农业占比30%。其次,江淮分水岭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借助村村通工程,构成了高速公路、国省市道相结合的公路网络,有效满足了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交通条件。再次,通过农村饮水工程及农业沼气工程,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在受惠面上得到有效扩展,并推动了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具备区域特色的旱作节水农业及特色农业在数量及规模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建设了禽畜生产、棚室蔬菜、低油花生、油菜、特色草莓等循环农业生产示范区,使江淮分水岭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布局上更加立体。最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社会企业的入驻,推动了农业新兴产业类型的兴起及发展,如农业观光园区、生态化农业示范区、体验农业园、生态循环园区等。此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还在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化,生态保护力度的强化等环节发挥了显著功效,山林修复、农业绿化、林地新建、湿地开发、生态景区营造等都实现了百分比的高速增长。

三、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及不足

1、用于农业深入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从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特点上看,其基于农业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需要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配套设施的及时跟进和完善。而用于支撑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存在配给率及完好率不高等现象,岭区内的水库治理力度不强,众多提灌设备在运行中出现各种问题,而占据岭区内耕地总面积17%左右的农业耕地,其农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备情况不理想。这一问题反映出安徽省基于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强。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每年安徽省财政用于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治理及开发资金约为3500万元,但江淮分水岭内的农业耕地面积较为广袤,涉及到众多的乡镇,资金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加之能用于江淮分水岭农业发展项目的资金量较少,难以使特色农业项目得到长足的资金扶持保障。

2、农业循环经济的生产效率及发展环境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离不开对当地区域自然资源的改造及利用,而具体到江淮分水岭而言,其地质状况优劣不均,部分农业种植及耕地区域内存在土质贫瘠、含水层不佳、植树造林难度大、农业综合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这就给农业循环经济中的资源高效利用及污染减耗造成了阻碍。受当地区域农民素质能力不高、现代农业意识不强、农业分散化种植及经营传统、农业市场理念不深等因素的制约影响,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效率上仍然较为低下,其中存在的农业用药不够科学合理、土壤性能改良不够及时、禽类养殖粪便不规范排放等问题,既会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及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又使得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的其他产业结构形式,如农产品销售、特色种植农业、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面临着发展空间及发展环境的恶化。

四、新时期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及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

1、新时期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

现阶段,农业升级转型及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渐趋明朗,新时期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加上国家政府及安徽省地方政府推行实施的支农政策、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等,使江淮分水岭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迎来了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好。而依附于皖江城市建设及城市经济圈拓展,江淮分水岭在交通条件、劳动力供应、土地资源利用、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都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其农业架构更加现代化、细致化,在岭区农业综合开发治理中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升级、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生态保护、农民创收的良性循环。

2、新时期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1)做好规划引导,增强财税支持的力度,提升江淮分水岭粮食生产能力。对安徽省政府而言,要做好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岭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然后根据岭区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可行性强的支农措施,针对岭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跟进相应的监督考察及评价。为更好地满足岭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地方财政应做好财政支出的调整优化,对中央及地方的农业专项资金加以整合统筹,综合实施农业种粮补助、农业机具购置补助、农业保险补助等优惠政策,扩大岭区主要粮食品种,如玉米、小麦、水稻的生产规模,并借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生产水土治理及改良等措施,提升江淮分水岭粮食生产能力。

(2)强化江淮分水岭特色农业建设。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要依托较为成熟的皖江产业群及农业示范区,在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实践时,重点强化及突出岭区的特色农业。例如,对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苗木花卉产业、农作物加工、母鸡等家禽物流园区、肉类生产加工基地、农业生态绿化带等农业产业形式加以培育,可以形成农作物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禽畜养殖、饲料生产、肉制品销售、奶制品配送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深化岭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

(3)注重江淮分水岭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保护。在江淮分水岭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上,由于其是循环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基本保障,在这一环节,江淮分水岭要注重结合前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果,着重在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业污染防治、分水岭岭脊造林、生态景观林营造、禁耕禁牧区设置、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水源生态清洁保护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优越,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类型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在江淮分水岭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上:一方面有赖于安徽省政府的协调组织;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农业技术培训及农民合作社服务,对岭区农民的素质能力加以提高,以更好地获取治理效果。

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其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而要使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实施,应注重在特色农业产业挖掘、农业循环产业结构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等方面加以优化,以提高农业循环经济收效。

[1]李宏亮、朱晓俊、徐栋等: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阻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2]王蕾、闪辉:江淮分水岭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

[3]冷鹏、汪天、杨帆等: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4]廖步岩:论江淮分水岭的发展方式——以全椒县马厂镇为例[J].科教导刊,2013(6).

[5]张姗姗、白如山、刘亚娟等:江淮分水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多维计量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24).

(责任编辑:熊亚)

滁州学院规划项目,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编号:2014GH08。

猜你喜欢

分水岭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选 择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生有哪些分水岭
基于形态学重建和极大值标记的分水岭分割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