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剑桥,忆约瑟
2016-12-28雷风云
文/雷风云
访剑桥,忆约瑟
文/雷风云
科学泰斗钱学森提出的“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提出的“李约瑟难题”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激励着一批又一批中国科技工作者刻苦努力,自强不息。
而李约瑟本人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其创建的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是国际上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四大中心之一。
2015年11月20日,应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的邀请,我有机会前往剑桥大学访问了李约瑟研究所。
梅建军教授介绍,李约瑟博士1900年出生于一个英国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成为一名杰出的青年化学家并留校任教。20世纪30年代,李约瑟在工作中结识了当时在剑桥大学的3位中国学者,通过不断与他们交流,李约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中文。
抗日战争时期,李约瑟被英国政府派到中国重庆,担任科技外交官。来到中国后,他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中国科学家和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对中国这一世界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剑桥大学任教后,他受邀为剑桥大学出版社撰写一本关于中国科学和文明的专题报告,这也就是之后轰动了西方汉学界及科技史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来证明中国的文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史当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世界上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完备、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为中国科技和世界科技的发展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提出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也一直激励着中国科技工作者刻苦努力,自强不息,勇攀高峰。
李约瑟博士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英友好的使者”,并因“第一个向世界全面系统介绍中国科技发展历史”而被评为“新中国六十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由李约瑟博士亲自创建的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中国以及东亚古代科技文化及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基地之一,集中了一批此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其中研究所下设的东亚科学史图书馆也素负盛名。
如何在当前这个“中英黄金合作时代”,推动中英科技方面的合作交流,我与梅建军所长和该所图书馆馆长John Moffett就此话题进行了交流。梅建军所长也表示李约瑟研究所和他本人重视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及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合作关系,并期待着将来有更多的合作。
以下为我拜访期间的即兴词作:
《卜算子·咏李约瑟博士》
风雨迎君来,
云霞着翁意。阅尽华夏千年史,
妙笔倾科技。
技不输西地,
缘何百年衰。东方复兴破难题,
剑桥慰约瑟。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英办事处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