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旅游”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2016-12-28王学典
王学典,朱 斌
基于“互联网+旅游”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王学典,朱 斌
“互联网+”的新思维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注入了新理念,还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信息整合提供了新支持,更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产业的创新与转型升级。文章依托“互联网+旅游”模式,为深化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提出了区域旅游信息一体化、区域旅游营销一体化、区域旅游产品一体化、区域旅游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互联网+”;区域旅游合作;一体化
一、引言
当前,全球正进入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信息快速汇聚、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新思维推动了各个产业的升级与创新。“互联网+旅游”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将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的深入与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由最初的景点之间竞争、线路之间竞争、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如今的区域合作的竞争,如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等。“互联网+旅游”将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提出新思路,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信息整合提供新支持,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动力、新途径。
二、“互联网+旅游”与区域旅游合作
(一)“互联网+旅游”
在阐释“互联网+旅游”之前,首先介绍下“互联网+”和“旅游+”。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发展,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形态,它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等特点。
“旅游+”的概念是由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同志在其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最早提出和阐发的。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基于产业发展理念的重塑和创新,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业有机地结合,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内容和文化元素,同时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旅游+”是新的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为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催生新业态,提升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综合价值。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11日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首次系统的提出积极推动“旅游+互联网”,随后在同年的9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简单的来说,“互联网+旅游”其实就是运用互联网拓展旅游业的信息链,它是旅游业依托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具体应用与实践,也是时代特征的具体产业体现和时代语言的行业表达,是我国面对新环境、新形势下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
(二)区域旅游合作
对于“区域旅游合作”概念的定义,旅游界学者存在一定的分歧,没有得到统一。本文倾向于把“区域旅游合作”理解为: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主要指行政区域内),旅游经济主体依照一定的目标、原则和制度,将区域内各旅游要素进行重新整合、配置、优化与统筹,从而提高区域范围内旅游产品的质量并树立统一的旅游形象,以期达到区域内共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经济行为。
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是指打破原有的行政分割,由旅游经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旅游企业、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等,进行的旅游业务的合作,最终实现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和效益共赢。
三、“互联网+旅游”对深化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作用
(一)打破传统方式,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注入新理念
“互联网+旅游”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方式和理念,是对旅游发展新实践的理论总结,体现了对旅游业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旅游实践工作方法的深入与创新。区域旅游合作需要依托互联网环境以新的姿态和活力逐渐突破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方式,目的在于不断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因为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是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区域旅游需要将所有资源重新整合与设计,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因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与独特体验,促进区域旅游合作的全面升级。
(二)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信息整合提供新支持
旅游信息化的建立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掌握充足的信息,就会合理的把控市场发展的方向。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需要依托互联网的环境,对旅游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发布等,共建统一、互通、互联、开放的旅游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旅游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抓住这样的机遇,促进区域内旅游线上线下宣传,线上线下消费的立体化模式。此外,区域旅游合作通过建立统一开放、资源共享、及时有效的信息平台,有利于统计游客数量、消费情况、游客满意度等多方面的信息,对于把握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完善旅游服务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产业的创新与转型升级
旅游业与互联网行业作为全球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两个行业,通过“互联网+旅游”的融合,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可谓是强强联合,达到“1+1>2”的效果,这也是区域旅游合作所要发挥的应有之势。“互联网+旅游”有利于区域旅游合作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空间,并且使旅游投资、旅游消费成为新的热点。旅游散客时代的到来,使游客更加的注重个性化旅游的体验,旅游市场尤其是在线旅游市场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则需要进一步的细分,满足游客对旅游信息和旅游消费便捷化的需求。对于区域旅游合作而言,则需要从最初的市场定位、市场宣传、市场推广到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提供相应的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和结构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通过跨界融合而形成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提高区域旅游的竞争力。
四、“互联网+旅游”提供了区域旅游合作新路径
(一)区域旅游信息一体化
游客选择出行除了受自身直接的旅游动机影响以外,旅游目的地的信息获取程度也是促使旅游者产生出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旅游信息的繁杂、更新快,区域旅游合作需要依托互联网环境将旅游的信息不断的整合,建立统一、开放、清晰明确的公共信息平台,及时有效地发布来自区域旅游内的饭店、旅店、交通、商场、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等信息,游客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的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浏览并制定出行计划,大大提高了出游的效率,并且解决区域旅游内旅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此外,依托互联网获取旅游大数据,有利于政府、旅游行政管理决策更加的准确便捷,为区域内旅游市场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二)区域旅游营销一体化
在“互联网+旅游”的影响下,我国旅游市场近几年出现的两个新特点,一是散客旅游市场逐渐成为主导市场,二是在线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这两个特点是与传统旅游市场发展完全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需要推动在线旅游的发展,通过线上线下整合旅游资源,线上实时发布旅游行程信息,完善在线酒店、饭店、出租、旅行社、景区门票的预订与支付系统,降低营销成本。此外,加强区域内旅游营销平台的建设,加入视频、图片和点评的链接,使消费者对品牌有初步的认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的传播,扩大区域旅游品牌的宣传。消费者确认对该品牌真的感兴趣后,便会在合适时候进行购买,最终达到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目的。
(三)区域旅游产品一体化
由于旅游产品具有特殊性特点,即即时消费性,它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可以尝试之后再给予评价再选择是否购买消费,因此在旅游者选择出行之前,旅游企业就需要让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有一定的认知,以便进行营销推广。区域旅游合作一方面仍要不断整合区域内的旅游特色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本区特有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设计可视化的旅游产品,即在未真正实施旅游活动之前给予游客一次虚拟旅游活动的机会。通过向游客动态展示区域旅游线路中的景区景点图片材料、视频资源以及地方美食、旅游纪念品等,促发旅游者的出游动机,逐步促进区域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推广等一体化的建设。
(四)区域旅游交通一体化
旅游活动是一定的空间移动现象,旅游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直接影响着旅游效率和旅游者的体验。区域内的交通是区域内各旅游要素之间交流、沟通和转换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规模逐年增加,而且汽车全面进入家庭,自驾游比例爆发式增长,旅游交通的便利性,尤其是自驾游交通的便利性和交通信息的可获得性更为重要,这就需要“互联网+旅游”来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解决方案。
在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建设道路交通设施是基础,重要的是打造交通信息平台,将交通信息及时传递给旅游者,方便旅游者出行。例如:进行区域内旅游交通一卡通的建设,提供景区景点、酒店、商场等的交通引导信息服务,简化各交通道路和停车场收费手续和网络收费平台等,总之,通过“互联网+旅游”的思想来打造便捷、高效、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
五、结语
区域旅游合作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互联网+旅游”的新思维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思路,相信区域旅游合作在“互联网+旅游”的推动下,会更加成功。
[1]万璐.“互联网+”背景下A股的投资机会[J].理财,2015,(05):19.
[2]张保伟.“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30):18.
[3]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27.
[4]李娌,杨梦兰.“互联网+”背景下中小旅行社“触电”营销策略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6):28.
[5]熊伟,叶淋玮.我国虚拟旅游网站的功能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2011,(02):155.
王学典,男,辽宁本溪人,渤海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旅游管理方向),研究方向:旅游产业与企业管理、旅游教育;
朱斌,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旅游产业与企业管理。
F590.3
B
1008-4428(2016)03-38-02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旅游业区域间合作发展研究》(L14BJY012)和辽宁省社科联项目《辽宁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Lslgslhl-017)的研究成果,主持人朱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