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发展

2016-12-27蔡祎

学理论·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

蔡祎

摘 要: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的五大发展理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探析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重点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思路。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003-02

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的,但亦有更多的前瞻性,既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

从《建议》中对协调发展理念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意味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包括城乡的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强弱的对比,有些甚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果说增长是一个非均衡的状态,那么发展就必须是一个协调的状态。否则,增长就会失去本来意义。”[1]我国已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不能仅仅把增长作为追求的目标,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短板依然存在,那么长板再长也不能储蓄更多的水,而协调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弥补之前的差距,补齐短板促平衡。

“协调发展就是以协调为准则,对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积极应对,并不断寻求经济发展的有效合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理论。”[2]在发展过程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用协调发展的理念去应对这些问题。资源是有限和稀缺的,协调发展要做的就是统筹谋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以硬实力带动软实力发展,相对强大的一方要积极进行反哺。并且还要实现弱势一方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的转化,这就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充分考虑弱势一方的需求,选择适合它们的发展道路,汲取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薄弱环节只是暂时的落后,它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3]后发的优势不仅在于它自身的潜力和特性,而且它还能尽量避免先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少走弯路,在相对成熟的理念和轨道上运行。短板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也就上升了一个层次。在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谋划的基础之上,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势必会实现。

二、协调发展重点内容解读

《建议》中协调发展主要分为四部分: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它们包含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笔者仅就前三点简要进行解读。

(一)区域协同

区域协同是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来说的,《建议》中强调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辐射带动等战略,这些地区所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退化。在区域协同中,对落后地区予以扶持是注重公平的体现,而且对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充分体现出对民生的关注。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则强调一种双方的互动,积极促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的新格局。这三个地区的发展主要是城市的发展问题,北京的城市功能需要加强,以改善“大城市病”问题,而天津、河北省正是要寻找多种契机,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产业的升级、科技的进步、人才的涌入来刺激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区域协同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模式,它最终要解决的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落后地区的腾飞。这就需要对资源进行更加合理优化的配置,市场要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政府也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法律、政策上予以扶持,并给市场机制创造有利环境。在这些方式共同作用下,充分调动每个地区的优势,探索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发达地区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不仅能实现彼此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能帮助其减少“大城市”的过重负担。

(二)城乡一体

除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严峻问题。《建议》对于城乡问题解决的思路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多种配合性措施来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化。另一个重要思路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就是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得到全面的进步和提升。

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也是一大亮点,县与农村的发展最为紧密,它起着枢纽的作用,直接联系着农村与外界的交流互通。县域经济发展好了,能够明显带动农村的发展。《建议》提到的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也很深刻,对于相对薄弱的环节,仅仅给予物质上的扶持只能从短期上缓解,无法使其持续发展,只有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化,刺激其内生动力,自内而外地活起来,才真正有利于农村的发展。

城乡的协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仅需要创造机会帮助农业人口落户城镇,更要加快农村的建设,这不仅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消化过剩产能,激发经济活力。城乡一体是一个综合的考量过程,创新、绿色、开放、共享这些理念也应贯彻其中。

(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实际上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强调,因为精神文明在现阶段是较为薄弱的。“长期以来,我国比较关注经济等‘硬实力,而对文化培育、共同价值观塑造、国民素质教育等‘软实力重视不足。”[4]对精神文明更加重视也体现出我国改革开放到达了新的阶段。

《建议》详细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及实现方式。首先在思想上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充分调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优秀文化产品进行扶持有助于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繁荣文化市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政策角度推动文化的健康发展,真正让人民共享;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尤其是对于网络、新媒体的引导,要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

我们可以看出,《建议》在宏观上,涉及思想、道德、文化产业、文化体制、舆论引导等方面;微观上,对每个目标的实现途径又展开说明,可操作性强,同时也做到了与时俱进,对网络和新媒体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规范。只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国家的发展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三、协调发展理念的特点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纵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会发现“人民”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是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重点扶持薄弱环节,以发达地区带动后发地区,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对薄弱点的重视,尤其是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视,正是关注民生的体现。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部分,也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些都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是为了人民。另外四个理念: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亦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五大发展理念汇成一句话:人民至上。”[5]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由人民共享,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果实也是由人民共享的。

(二)问题导向

协调发展的理念也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是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建议》的前面部分提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正是需要依靠协调发展理念来解决的。“协调发展因应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而生,是发展实际倒逼而来,也是因时而动、应势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选择。”[6]因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所以我们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因为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所以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

(三)突出统筹意识

五大发展理念可以说是从一个创新的维度,从我国现存的突出矛盾出发提出的全面性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对于各种问题,不是简单地贴上‘经济‘社会或者‘政治的标签,而是以更富远见的方式,厘清根本的方向、路径和理念。”[7]这是一种统筹意识的体现,而协调发展理念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因为协调发展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协调什么、怎么协调,涉及重大关系的处理,这就需要对全局有个整体的把握,深刻认识我国目前的优势与薄弱点以及在遇到矛盾、冲突时如何取舍。把理念落实于行动,具体实施中也会通过资源配置的适当倾斜,来平衡强与弱,补齐短板,资源配置的过程实际上又是一次统筹的过程。当然,针对不同问题,还要对症下药,分类施策,既要把握整体性,又要尊重特殊性。

参考文献:

[1]李拓.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下发展的战略驱动力[J].决策信息,2015(12).

[2]郭彩,刘兆征,王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理论认识的重大创新[J].前进,2015(12).

[3]张立群.“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解放军报,2015-11-12(7).

[4]辜胜阻,李睿,何峥.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科学航标[N].学习时报,2015-11-12(3).

[5]任理轩.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N].人民日报,2015-11-04(7).

[6]南方日报评论员.论五大发展理念[N].南方日报,2015-11-05(F02).

[7]张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变革——中国信心从何而来之一[N].人民日报,2015-11-27(5).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