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患者体内物理降温治疗的护理研究
2016-12-27李敬
李 敬
(江苏省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 昆山 215331)
中暑患者体内物理降温治疗的护理研究
李 敬
(江苏省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 昆山 215331)
目的探讨0.9%冰盐水经直肠灌注对中暑致高热体内物理降温疗效。方法对中暑导致高热患者采用0.9%冰盐水经直肠灌注行体内物理降温,并与传统冰袋冷敷体外物理降温相比较。结果0.9%冰盐水经直肠灌注后0.5 h、1 h、2 h降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冰袋冷敷体外降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9%冰盐水经直肠灌注降温效果较传统冰盐水外敷降温效果显著,经济实用,安全无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暑;0.9%冰盐水;物理降温;护理
中暑是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中暑患者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热量蓄积,体温快速升高。高热对机体有广泛的损伤,高热持续时间愈长,对脑、肝、肾、心等器官的损伤愈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我科将中暑致高热患者采用0.9%冰盐水经直肠灌注行体内物理降温治疗,效果显著,中暑患者得到及时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急诊科中暑高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男50例,女26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5.2岁。既往身体健康患者6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10例,皮肤烧伤患者2例。入选的患者体温均>38.5℃,体温超过40℃的患者12例,平均体温39.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种族、工种、身高、体重、病种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脱去外套,松开衣领及裤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至冰帽,常规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大动脉及腋窝处放置冰袋,酒精擦浴实行的物理降温措施。实验组采用4℃0.9%冰盐水250~500 mL经直肠灌注实行体内物理降温。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 理
2.1 对照组
中暑致高热患者救护的重点是迅速降温,有效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首先要将患者搬离高温现场,移到阴凉通风处,调节室温20~25℃[2]。平卧,松解衣服,用35%酒精擦拭皮肤,扩张血管,以利皮肤散热。清醒患者鼓励多饮用淡盐水等。对于高热抽搐患者开放静脉输注等渗生理盐水。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在患者高热时给予冰帽放置头部、冰袋置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加强散热。当腋温降至38℃,暂停降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再上升,应继续采取以上降温措施。
遵照医嘱予开放静脉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防止休克。对重症中暑,在补足液体的情况下,如仍出现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则用10%葡萄糖酸钙10~20 mL,静脉缓慢推注。监测患者血压情况,根据血压调整补液速度。保持气道通畅并给予3~5 mL/min氧气流量吸入,危重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给予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通畅并给予辅助呼吸。
2.3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4℃0.9%冰盐水保留灌肠。将生理盐水250~500 mL放置冰箱内24 h,冰箱温度调至4℃。了解患者病情及既往健康状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灌肠前做好解释与沟通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按护理操作规程,将4℃0.9%冰盐水250~500 mL置入一次性灌肠袋中,导管插入直肠7~10 cm处行体内物理降温。灌肠结束后每30 min记录一次患者腋温、脉搏、血压。
3 结 果
3.1 两组体温降幅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物理降温方法后,实验组体温下降幅度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温降幅比较(±s,℃)
表1 两组体温降幅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0.5 h 1 h 2 h实验组 37 0.62±0.11 1.71±0.12 2.31±0.21对照组 39 0.33±0.08 0.75±0.11 0.92±0.13
3.2 两组体温下降例数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物理降温方法后,实验组在0.5 h、1 h、2 h患者体温下降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温下降例数比较
4 讨 论
中暑致高热是急诊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夏季高温季节易常见,主要发生于高热或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从事体力的劳动患者。当机体的产热>散热时导致体内热量快速蓄积,体温骤然升高,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研究发现高温除了直接损伤组织器官,更严重的是继发于高热之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重症者甚至发生(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4]。因此护理措施主要是短时间内迅速将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避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促使患者早期康复。传统的冰袋冷敷,经济实用,但其降温速度较慢。低温维持时间短暂,体温易反复。0.9%冰盐水制作简捷,成本较低。0.9%冰盐水经直肠灌注后可在短时间内使中暑致高热患者体温在短时间内降至安全范围内。中暑患者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后,机体的耗能降低,血压、脉搏、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能在短时间内降至正常,有效地保护了重要脏器功能。
本研究还发现0.9%冰盐水经直肠灌注对中暑致高热患者行体内物理降温时,其安全性较经胃灌注降温治疗明显增高。避免了患者继发呼吸道感染、食管等消化道的损伤,其操作快速、便捷,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86.
[2] 叶文琴.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66-369.
[3] 张 翠,任 辉.亚低温降温方式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70-171.
[4] 胡宗风,聂时南.中暑患者22例救治体会[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6):379-380.
本文编辑:鲁守琴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8.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