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馆学特色课程案例研究*
——以伊利诺伊大学信息学院为例
2016-12-27苏文成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苏文成(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卢章平(江苏大学图书馆 江苏 镇江 212013)
美国图书馆学特色课程案例研究*
——以伊利诺伊大学信息学院为例
苏文成(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卢章平(江苏大学图书馆 江苏 镇江 212013)
对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信息学院“音乐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建筑”两门图书馆学特色课程的计算机辅助定性分析发现,以高度聚焦专业实践性、强调课程间知识网络互联为特征的特色图书馆学课程是该学院形成研究生教学、科研坚实基础的重要一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应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教学理念,构建多维立体化教学结构,提升目前教学水平。
伊利诺伊大学 信息学院 特色图书馆学课程 计算机辅助定性分析
1 引 言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简称UIUC)信息学院(Graduat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SIS)(以下简称伊大信息学院)常年在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图书情报学综合水平排行榜中名列榜首,2016年该学院少儿图书馆服务研究排名第一、数字图书馆事业研究排名第二、校园图书馆媒体研究排名第五[1]。在伊大信息学院强势专业课程吸引全球图情研究生教育界瞩目的同时,其开设的不少特色化研究生课程也在该院教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已有诸多学者就该学院的图情课程做过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有研究以案例调研法详尽分析了GSIS课程调整常态化、培养个性化、方法运用特色化、考核多样化等特征[2];有学者从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两方面对比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该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3];还有学者横向对比包括GSIS在内的5所美国图情研究生院课程,概括了该院前沿与传统课程并举、高度关注职业与实践的教学特色[4]。
不同于前人的传统实证视角,本文将基于田野调查法,全程随堂旁听GS IS“音乐图书馆事业(Music Librarianship)”与“图书馆建筑(Library Building)”两门课程,利用计算机辅助定性分析软件NVivio11,对音视频、图片、田野笔记做编码处理与定量、定性分析,通过概念模型反思,从微观角度反映GSIS特色图书馆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内容结构、教学目标,揭示其对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2 研究流程与方法
2.1 GSIS与研究生项目简介
成立于1893年的GSIS长期以来在全美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培养机构中独占鳌头,该学院于1948年设置了全美第1个图书情报学博士点[5],2001年获批美国K-12少儿学校图书馆专员资格授予权限[6],2003年加入美国iSchool项目[7]。
目前,该学院设有图书情报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信息管理学硕士点、生物信息学硕士点、数字图书馆高级进修认证项目[8]等学位与资格认证授予点[9]。2015—2016学年,该学院在校硕士生644人、高级进修人员44人、博士生63人,继续教育及其他在校生231人,共计982名学生[10]。教师队伍由28名核心教师、18名荣誉教师、16名附属教研人员及12名兼职教师构成[11]。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GSIS近年来主要聚焦信息组织、知识表征、信息资源使用与用户、信息管理与评估、社群组织信息学,以及幼儿文献与图书馆服务等研究领域[5]。硕士项目攻读时间为1~3学年,要求至少修完40学分,教学形式为全日制在读或远程学习均可[5]。博士项目要求修完48学分[12],除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外,还要参与实地调研考核、研究报告以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共设社群信息学、数据管护、K-12校园图书馆事业、社会技术数据分析、特殊馆藏与少儿图书馆服务等分支;博士学位主要设社会技术数据分析、少儿图书馆服务两个学位分支[13]。
2.2 田野调研流程与案例课程介绍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原则,选择网络课程“音乐图书馆事业”与实体课程“图书馆建筑”作为调研案例,笔者全程参与教学流程,完整记录课程演讲、师生访谈音视频、图片,撰写田野调研笔记,同时搜集学院研究生课程相关材料,对其整理并参与编码,共获取录音36段,累计时长24小时5分7秒,视频36段,累计时长2小时26分27秒,图片396张,田野笔记与备忘录超1万字/词(中英文)。
“音乐图书馆事业”课程共30课时,每周1节2小时在线课程,共计15周,有学生16名。该课程由UIUC主图书馆的Kirstin Dougan副教授主讲,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图书馆馆藏与学术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宗旨,以全景方式介绍音乐图书馆事业结构与组成要素,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图书馆资源获取途径、检索技巧、组织方式、元数据描述、馆藏保存等实践性知识。课程全程在线,学生可登录学院iSchool的BlackBoard远程教学系统参与学习,课程成绩评定见表1所示。
表1 “音乐图书馆事业”课程成绩比例[14]
“图书馆建筑”课程由该院荣誉教授Frederick Schlipf任课。Schlipf教授年逾七旬,拥有30年的图书馆建筑顾问职业背景,曾任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市立图书馆馆长,教学与实务经验丰富。该门课程通过对比分析各类型现代、传统图书馆建筑,审视图书馆员工、馆藏、用户与图书馆建筑间的关系,涉及图书馆建筑概论、建筑风格、建筑史、建筑设计研讨、建筑项目计划、设计概论、图书馆建造、机械系统、馆舍设计规划、硬件设施部署及图书馆建筑未来。该课程开课13周,每周1次3小时课程,共计39课时,19名学生。课程作业安排详见表2所示。
表2 “图书馆建筑”课程作业安排[15]
2.3 计算机辅助定性分析
计算机辅助定性数据分析法遵循“编码与获取”原则,可有效替代文本检索、页边空白笔记、系统卡片笔记等传统人工编码方法[16]。笔者向软件导入原始实证资料并编码后建立节点,经分类搭建节点间连结形成关系网络,通过文本检索与可视化分析生成模型供研究者挖掘数据背后的逻辑规律与主题[17](见图1)。该方法减轻数据复杂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因素风险[16]。目前学界广泛使用的定性数据分析软件有NUD*IST.[17]、NVivo[18]与ATLAS.ti[19]。
图1 计算机辅助定性分析流程
3 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分析
3.1 源数据编码
本研究将课程中获取的笔记、图片、音频、视频源数据导入NVivo11,通过数据清洗、汇编、人工编码,形成编码文本。笔者使用词频分析、聚类算法,实现编码文本的定量化内容分析,经可视化图表判读形成主题节点。
3.2 编码内容词频分析
笔者使用NVivo11对编码数据进行词频分析,主题词最小长度设置为2,排除无意义词后选择“同义词”选项进行分组,运算生成主题词语言云(见图2)以及词频标签云(见图3)。云图中,建筑、音乐、设计、馆藏等词体现出案例课程教学重心;实地、芝加哥、Funk等词突出了实地调研法的重要作用;客座、讲解员等词反映了课程体系中的客座讲师制;编目、儿童、参考咨询、管护等词诠释了课程间知识网络化特征;态度、自信心等词则彰显了课程主旨对研究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图2 编码主题词词频语言云
图3 编码主题词词频标签云
3.3 编码内容关键词聚类分析
笔者使用Nvivo11相似性聚类算法实现编码文本的主题词聚类,设置相似性〉=0且〈=0.9,设置初始聚类数目为10,逐次降低聚类数目,最终经过反复运算测试,发现当聚类个数为6时聚类效果相对最佳,据此生成主题词共现图(见图4)。其中,讲师、客座、讲座表现了客座讲师制大量运用的特征;教师、任课等词证明了特色课程中师资力量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等。该聚类分析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编码聚类间存在的连接关系,为节点创建与概念模型的生成奠定了数据基础。
图4 编码材料主题词聚类图
3.4 节点关系与概念模型构建
笔者凭借编码文本的可视化词频与聚类分析结果,可判读并生成子节点:(1)教学项目灵活多样,(2)教学平台虚实结合,(3)师资力量与专业背景多样化,(4)客座专家授课制频繁应用,(5)图书馆专业实践能力培育,(6)高度重视实地调研教学法,(7)树立职业操守标杆与荣誉感,(8)课程层级结构清晰,(9)课程间知识要素连接,(10)重点课程与特色课程协同培育,(11)高度重视图书馆学课程。将节点(3)、(4)与(9)、(10)、(11)分别汇总为(12)教学主体多元构成和(13)课程知识体系相辅相成2个三级节点。将节点(1)、(2)、(12),节点(5)、(6)、(7),以及节点(8)、(13)分别汇总至教学项目与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体系3个二级节点内。至此形成树状结构概念模型(见图5)。该模型具有定量化数据分析结论作支撑,为以下章节的讨论提供了分析逻辑框架。
图5 “音乐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建筑”课程特色分析概念模型
4 NVivo分析结论反思
4.1 教学项目与模式分析
4.1.1 教育项目灵活多样
笔者在对“图书馆建筑”课程同学的访谈中发现生源复杂,在职与非全日制学生占据相当比例,多人表示曾有图书馆就职经验。GSIS面向社会开放的学位教育、高等认证进修(Certificate of Advanced Study,简称CAS)、继续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培养模式灵活多变,在保证学位研究生学习目的的同时,还保障了少数生源的特殊教育、职业发展需要,体现了该院教育项目设置的公平性与教育资源的科学部署。
在我国,图书馆学函授教育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民国时期[20]。截至2008年,曾有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为首的32所图书馆专业院系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设图书馆学专科、本科、研究生函授项目、继续教育及各类短期培训课程[21],公开招募社会生源,为图书馆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扩充与自身素养的拔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22]。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图情学教育项目仍然以研究生学位教育为主,近年来兴起的专业型研究生学位教育推广力度也正在逐渐加大,更加关注实践型、技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这逐渐与GSIS灵活的教育项目开展现状趋同。我国图书馆学院系如能在抓好图书馆学普通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应社会实际教育需求,进一步普及图书馆学科继续教育与进修类专业课程,将为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繁荣与图书馆业界多维层次结构专业队伍的扶持提供契机。
4.1.2 教学平台虚实结合
笔者通过模型发现,GSIS课程已经实现了空间范围内虚拟与现实的有效结合。在线课程以BlackBoard远程教学系统为平台,教授上传讲义至系统,师生实时通过语音、文字互动交流。课程作业采用邮件批阅制,师生课后答疑也通过邮件往来交换意见。课程精简高效,方便了非全日制学生群体。实体课程规模控制在20人左右,采用小班精英授课,教授以案例教学、对比分析、头脑风暴等手段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两类课堂形式充分互补,虚实结合,满足各类学生需求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GSIS在教学形式探索创新层面取得的前瞻性成就。
相对GSIS高度普及且兼具实用性的远程授课系统,我国图情学研究生教学机构不单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更应将目光投向远程课件设计、专业师资配备等问题上来[23]。培养一批能够充分适应远程教学环境、具备远程授课能力的教师队伍成为拓展在线教学项目的着眼点。实体课程案例也证明,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授课效果影响非常之大。
4.1.3 教学主体多元构成
(1)师资力量与专业背景多样化
GSIS教师队伍层次结构立体,由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为主体构成的教研团队不仅在教学工作中担当主要角色,更直接推进学院科研实力提升。笔者横向对比我国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4](包括图书馆学系、信息管理科学系、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出版科学系、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系、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和实验中心、资料室、编辑部的所有教职人员)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5](包括正、副教授,讲师等教职人员)教师队伍的学历构成(见表3、表4)发现,教师博士学历比例上,GSIS约为7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约为73%,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最高,约为92%。可见,仅从博士学位比例角度上,我国两所图情学高等学府已经超过GSIS。
表3 GSIS教职人员学历构成(单位:人)
表4 武汉大学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职人员学历构成 (单位:人)
从GSIS教师专业背景来看,涵盖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法学、艺术等专业,为学院传统强势研究方向(如数字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社群信息等[11])提供了过硬的专业支撑。而我国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职人员专业组成同样多元,多数博士学位教师出身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超总教职人数70%;其次,还有众多教师出身计算机学、工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史学、哲学等专业[24-25],为拓展机构研究领域范围、施行多维立体的研究战略奠定了专业基础。
高水平的图情学师资力量是研究生教学效果保证的基石,此观点已成为学界通识[26]。有学者于2008年统计了我国排名前50位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发现平均每所机构只有教师13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更是只有38.4%[21],这与GSIS教师队伍现状形成巨大反差。目前,国内大多数图情学院尚未形成如GSIS多维知识层次、研究方向、年龄结构协同互补的教师队伍,保持教研主体专业背景多样化的同时,调整师资力量构成比例、持续吸收高学历教职人员、聚焦培育青年骨干力量,是提升我国图情学师资队伍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2)客座专家授课制的频繁应用
笔者参与GSIS图书馆学特色课程时的又一感受是客座专家授课制度的频繁应用。大量专业人才参与特定主题教学任务,这一形式贯彻两门案例课程始终。据统计,“图书馆建筑”课程共邀请3位分别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合同、建筑承包的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讲解。而“音乐图书馆事业”课程共邀请4位音乐馆员前来主讲Music 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音乐编目与分类)、Library Management: Staffing, Budgets, Fundraising、lssues in Music Printing(图书馆员工、预算、筹款与音乐出版事宜管理),Binding,Reformatting, and Preservation(音乐馆藏装订、格式转换与保藏)及Copyright for Music Librarians and Performers(音乐馆员与表演者版权事宜)等主题的课程。
Kirstin教授曾反复强调图书馆员不应羞于说“不知道”,馆员不可能掌握所有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但应了解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区别于国内绝大多数图书馆学任课教师“独角戏”的授课模式,更加注重知识获取与方法掌握多元性的GSIS图书馆学课程,并非力求培养全能型学生,而是主张培育深谙某一领域规则、专业素养深厚的图书馆学人才,客座专家授课制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渠道。
4.2 教学目标
4.2.1 高度聚焦图书馆专业实践能力培育
在国际图情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应用型课程的大量增添已成为一种趋势[26]。传统经典理论知识的精华已经融入图书馆学实践知识的总结与灌输过程之中,学习既不会显得枯燥无味,也不会因缺乏理论基础阐述而沦为单一的技能培训。两门案例课程通过大量专业从业者的亲身知识传授,辅以任课教授扎实的理论表述,令经典图书馆学理论生动展现。本身具有丰富从业经验与极高职业素养的任课教授对于实务工作的理解入木三分,使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与教学效果成倍增加。
我国图情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一大弊端就体现在教师队伍缺乏专业的实践工作经验[27],过度偏好理论学习研究往往造成研究生知识技能储备与实际工作需求的脱节。保持理论教学与图书馆实践工作的一致,是实现教学与实践同步创新的前提与保证。正如《2015年ALA图情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认证标准》所规定,合格的图情学研究生课程将能确保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适用于所服务的图情组织,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应能整合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确保学生具备未来工作中可能使用的专业技能与核心竞争力[28]。
4.2.2 高度重视实地调研教学法
GSIS案例课程对实地调研的关注体现了任课教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对于学生实践技能习得的高度重视。在“图书馆建筑”课程上,Schlipf教授安排了一系列高校、公共图书馆的参观学习行程。在课程编排序号以5开头的高级课程中,大纲中设有实地考察的课程共4门,分别是Collection Development with Artists'Books(艺术家著作馆藏开发)、Library Buildings(图书馆建筑)、Administration and Use Archival Materials(档案资料管理与使用),以及Bookbinding History,Principle,Practice(图书装订历史、原理与操作实务),相对学院主流专业课程,上述特色课程使用实地调研方法更为频繁。
美国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难以深入,长久以来饱受学界诟病[29]。为应对这一问题,多数图情学院针对课程计划设置了实地考察项目,期望通过师生深入图书馆工作一线,实现研究生群体对专业技能与设备、流程实务的理解,同时实现教职人员与工作人员间的专业合作与互动。Alice Kolb和David 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理论首先较完整地论证了实地调研法的功能发挥机制[30]。作为一种经验学习教学法(Experiential Learning Education),实地调研在西方高等教育各专业中都受到普遍重视[31]。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虚拟实地调研方法利用音视频、图像、互动地图等素材和技术,实现了对传统实地调研法灵活性与可拓展性的补充[32],其跨学科应用的成功案例值得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参考。
4.2.3 树立职业操守标杆与从业荣誉感
我国社会对图书馆员及相关从业者的固有偏见导致了目前环境下图书馆专业就业困难、图书馆从业者用户服务精神与职业自信丢失等问题[33]。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技巧性地增加有关职业精神培育以及职业信心建立的内容将改善目前我国学界这一缺陷。再以GSIS特色课程为例,“图书馆学建筑”课程不定期邀请图书馆建筑从业者做客座教师,交流互动过程中可明显感受到学生对客座教师专业知识储量与职业技能的倾慕。以行业成功人士的工作经历为例,充分发挥榜样效应,增强学生就业自信,不失为我国图情教育机构可借鉴的方法之一。
其次,GSIS专门安排LIS591、LIS594等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规划自行选择校外实践,课程实践成绩计入总学分(2学分)。效仿此法,我国也可将图书馆实习课程归入必修课门类并加设学分,平衡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育间的关系[34],这将成为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与行业服务意识的主要路径。
4.3 教学内容相互关联形成完备体系
4.3.1 课程层级结构清晰
笔者在实证中发现,GSIS课程分为编号以1至4开头的基础课程和以5开头的高等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供硕士研究生入门选修,高级课程为硕、博士研究生共同选修,形成了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实务,层层递进、难度逐级提升的课程体系。大量类似“图书馆建筑”与“音乐图书馆事业”的特色课程给学生课程选择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相比国内课程设计结构,GSIS的331门备选课程(2016春季学期备选总课数)不仅从数量上大大超过所有国内图情教育机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也更显丰满而立体。敏锐地捕捉学界前沿热点并转换为教学实践成果需要教学主体对所研究领域的充分熟悉与把控,国内图情教育机构要做到如此程度,建立高素质、极具创新能力的教师梯队必不可少。
4.3.2 课程知识体系相辅相成
(1)课程间知识要素连接紧密
纵观“音乐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建筑”课程会发现,两门课程知识体系完备,同时始终与其他图书馆学课程在部分知识点上环环相扣,不仅形成了良性互补,更是与之组成为完整的图书馆学实践理论系统。如图4所示,“图书馆建筑”课程中涉及了大量有关儿童服务优化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建筑与硬件设施的合理设计成为儿童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音乐图书馆事业”理论知识,如在线音乐馆藏资源检索、音乐数据库编制与维护、实体音乐馆藏资源的保存与数字化等课程要点,完成了其对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构建等专业领域的补充。
(2)重点课程与特色课程协同培育
诸如“多元文化儿童馆藏文献”“电影中的儿童文献”“音乐编目”“女权主义、图书馆事业与信息”“西班牙语读者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等极富学院特色的图书馆学课程,不难让人联想到正是特色课程的涌现才使GSIS研究生教学工作在图书馆学领域内全方位延展,形成了强势专业课程拓展学院科研力度、特色课程拓宽研究广度的课程结构体系。正如Schlipf教授坦言,全美图情学院中能将“图书馆建筑”课程以此方法诠释的,只此一家。
(3)高度重视图书馆学课程
与国内现阶段“去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态势相似,也有学者发现了美国图情学教育机构中情报学与图书馆学课程设置比例失衡的问题[25],众多机构将研究与教学重心倾斜到情报学领域,造成图书馆学专业的部分方向研究规模和力度不断萎缩。但从GSIS的研究生课程设计中却丝毫看不出图书馆学消亡的态势:在全院备选的317门400至500级课程中,图书馆学相关课程共计192门,约占全部课程比例的61%[35]。可见,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链,形成独一无二的课程特色,摒弃“图书馆消亡论”的固化念头,重塑图书馆与情报学科平衡,是GSIS特色课程给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者的又一启示。
5 总 结
以高度聚焦专业实践性、强调课程间知识网络互联为特征的图书馆学特色课程是GSIS形成研究生教学、科研坚实基础的重要一环。应当看到,在该学院儿童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等强势研究方向闪耀光环的背后,正是研究生特色课程的协同创新才促成了该院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教研发展局面。相信借助对这种多维立体化教学结构的学习,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将摆脱现存的单一、线性化教学思维和模式,实现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及图书馆学界的繁荣。
[1]US News and Report. Library & Information Studies[EB/OL]. [2016-07-07]. 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library-information-scienceprograms/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145637.
[2]刘桂锋, 卢章平, 郭金龙. 美国GSIS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的特点与启示: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 2015(6): 97-102.
[3]丁 蔚, 倪 波. 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0(5): 81-86.
[4]马 俊. 从课程设置看21世纪美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新特色[J]. 情报资料工作, 2006(1): 99-102.
[5]iSchool. iSchool Overview[EB/OL].[2016-07-11]. http://ischool.illinois.edu/our-school/overview.
[6]iSchool. K-12 School Librarianship[EB/OL]. [2016-07-11]. http://iSchool.illinois.edu/academics/degrees/k12.
[7]iSchool. iSchool Directory[EB/OL]. [2016-07-07]. http://ischool.org/members/directory/.
[8]Wikipedia. Certificate of Advanced Study[EB/OL]. [2016-07-0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rtificate_of_Advanced_Study.
[9]iSchool. iSchool Programs[EB/OL]. [2016-07-11]. http://ischool.illinois.edu/our-school/overview/glance.
[10]iSchool. iSchool Demographics[EB/OL]. [2016-07-11]. http://ischool.illinois.edu/our-school/demographics.
[11]iSchool. iSchool faculty[EB/OL]. [2016-07-11].http://ischool.illinois.edu/people/faculty.
[12]iSchool. iSchool PhD[EB/OL]. [2016-07-11].http://ischool.illinois.edu/academics/degrees/phd.
[13]iSchool. iSchool Degrees Specializations[EB/OL]. [2016-07-11]. http://ischool.illinois.edu/academics/degrees/specializations.
[14]Music Librarianship & Bibliography[EB/OL].[2016-08-18]. https://courses.ischool.illinois.edu/course/view.php?id=2624.
[15]Library Buildings[EB/OL]. [2016-08-18].https://courses.ischool.illinois.edu/course/view.php?id=2630.
[16]Richards T, Richards L. The Way Ahead in Qualitative Computing[J].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Statistical Methods, 2003, 2(1): 4.
[17]Richards T.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NUD* IST and NVivo[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2002, 5(3): 199-214.
[18]QSR International. What is Nvivo? [EB/OL]. [2016-07-07]. http://www.qsrinternational.com/what-is-nvivo.
[19]ATLAS.ti.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EB/OL]. [2016-07-07]. http://atlasti.com/.
[20]任家乐, 姚乐野.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1):112-120.
[21]潘燕桃. 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 29-40.
[22]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 函授教育是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三年来函授教育工作小结[J]. 图书情报知识,1983(4): 99-102.
[23]初景利. 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新发展与新特点:上[J]. 图书馆论坛,2007(6): 211-215.
[24]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师资[EB/OL]. [2016-07-07]. http://sim.whu.edu.cn/sz/jsxq/.
[25]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师资力量[EB/OL]. [2016-07-07]. http://im.nju.edu.cn/teachers.do?type=1&&mid=4.
[26]葛敬民, 刘荣华, 王 林. 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5): 663-669.
[27]初景利. 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新发展与新特点:下[J]. 图书馆论坛, 2008(1): 17-21.
[28]ALA. 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of Master's Program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EB/OL]. [2016-07-07]. http://www.ala.org/accreditedprograms/sites/ala.org.accreditedprograms/files/content/standards/Standards_2015_adopted_02-02-15.pdf.
[29]Lillard L L, Wales B A.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 Educator and Practitioner Collaboration[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3, 29(5): 316-319.
[30]Kolb A Y, Kolb 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A Dynamic, Holistic Approach to Management Learn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M]. 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ces of Learning, Springer, 2012:1215-1219.
[31]Krakowka A R. Field Trips as Valuable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Geography Courses[J].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 111(6): 236-244.
[32]Jacobson A R, Militello R, Baveye P C.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Virtual Field Trips to Support Multidisciplinary 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9, 52 (3): 571-580.
[33]黄梦琪. 图书馆学本科生本专业就业认知与图书馆学教育探索[J]. 图书馆建设, 2015(8): 80-84.
[34]姜淑纯. 谈新时期专业学位在公共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中的作用[J]. 图书馆,2012(2): 135-137.
[35]Category: Spring 2016[EB/OL].[2016-08-18].https://courses.ischool.illinois.edu/course/index.php?categoryid=44.
Case Study on Characteristic Library Science Courses in America——Taking the Graduat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and Champaign as the Example
The computer-assiste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on two characteristic library science course cases, Music Librarianship and Library Building,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and Champaign reveals that the department's features of highly practical focused knowledge and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courses, which bring the revelatory meanings of constructing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 structure and enforc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to the graduat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and Champaign; Graduat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Characteristic library science courses; Computer-assiste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G250.1
A
苏文成 男,1990年生,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6-09-02]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互联网+’思维下面向万众创新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BTQ00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转型环境下图书馆社会职能拓展研究”,项目编号:15TQB011;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美高校读者在馆信息检索行为对比研究”,项目编号:KYLX16_0871的成果之一。
卢章平 男,1958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