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调查与研究
2016-12-27沈洋
沈 洋
(遵义医学院图书馆 贵州 遵义 563003)
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调查与研究
沈 洋
(遵义医学院图书馆 贵州 遵义 563003)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完善高校学科服务内容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图书馆学科服务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目前,嵌入式学科服务始终无法达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想水平,导致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仍停留在信息素养基础教育方面,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仍局限于学术科研筹备阶段。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坚持“融入一线、嵌入全程”的发展理念,建立“分层建设—需求挖掘—嵌入路径”的结构化嵌入式学科服务系统,根据教学领域与科研领域中各自的不同阶段,统筹兼顾信息动态需求,进而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提出新时期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现路径。
高校图书馆 嵌入式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 教学环境 科研环境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以参考咨询为主的学科服务已不能满足高校信息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学科服务的拓展与深化成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亟待攻坚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国内外已有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了学科服务的深化改革对于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高校逐渐步入“大科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教学与科研的学术环境构建以及高校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都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和改革创新迎来重要契机。
1 新时期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涵发展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指基于对学科服务内容建设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以用户为中心,有机融入用户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构建契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机构重组、资源组织、系统构建形成全新机制的学科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走出图书馆的主动式与开放式服务,强调学科馆员与信息用户群体或团队之间形成的协同交互式合作关系,创造了图书馆在传统信息咨询服务基础上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图书情报工作模式[1]。与传统的学科服务相比,新时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彰显着非凡之处:
(1)从服务理念来看,嵌入式学科服务不再以信息资源为中心,而是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以用户利益和动态需求为出发点,调动全馆以及馆外的全部可用资源,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且高度契合的信息资源,创造满足其学术交流需要的信息保障环境。
(2)从服务方式来看,嵌入式学科服务告别被动的等待响应方式,主动嵌入用户的教学与科研环境,立足于用户信息动态需求,以知识服务为手段,深度挖掘和密切跟踪用户的信息需求,与用户搭建战略合作关系,及时为其提供“融入一线,嵌入全程”的学科服务[2]。
(3)从服务内容来看,嵌入式学科服务不仅是一项服务,更是一套系统化运行机制,全程深度嵌入用户的教学和科研领域,不仅提供专业的参考咨询、高效的用户培训,而且包括构建用户需求结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体系设计、技术平台应用等多层面的集成化学科服务。
2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学领域与科研领域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重点方向。学科服务嵌入教学环境,重点在于完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嵌入科研环境,重点在于提供全面且专业的知识服务。因此,笔者选取可以代表我国高水平大学的39所985高校为例,对其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开展情况展开实际调研。
2.1 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主要指基于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信息需求深度挖掘及准确定位,从而通过学科馆员与教师建立密切合作,支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开展、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教学领域中的各个环节,帮助其利用高效准确的信息资源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学生的文献查找、获取、组织、评价和利用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的能力。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主要通过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设计以及课程教学内容,把信息意识、检索技能、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融入专业课程教与学之中。因此笔者采取以下服务路径来调查高校图书馆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开展情况:信息素养教育嵌入课程体系、学科服务嵌入教师教学过程、嵌入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学科服务嵌入教学考核及评价、跟踪解决教学反馈的动态需求等[3](见表1)。
表1 高校图书馆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开展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在39所985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中,多数高校已逐渐注重将学科服务嵌入教学环境,并已辅助实施相关具体实践工作。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的图书馆已开展RSS订阅服务,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其所在学科的相关动态信息。同时,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图书馆设立了学科博客和学科信息导报,将学科相关热点动态整合推送,并为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和学科馆员搭建交流的桥梁,使学科服务向用户提供更为深入的嵌入式教学服务;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充分利用新型技术,实现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自动化运行,及时获取高校师生在课上课下的信息需求反馈,为信息用户提供生动而又高效的信息咨询体验;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和各院系创立了“图院之窗”,全校师生和学科馆员可以借助此平台随时交流互动,群策群力完善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容建设,保证学科服务内容的专业性和前瞻性。
2.2 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
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主要指学科馆员参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科研领域,融入科研一线工作,甚至成为科研团队或课题组的成员,在科研项目的选题、定题、申报、学术研究、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中提供科研需求信息和知识增值服务。实践表明,新时期的嵌入科研式学科服务已从单纯的文献资料收集转变为学科情报分析研究,旨在对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保驾护航[4]。同时,学科馆员也需要及时提供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实践成果等信息,撰写学科研究查新报告及专题调研报告,并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做出预判,供科研决策参考。如此,嵌入科研式学科服务可极大地提高科研效率,提升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效能。
表2 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开展情况调查
笔者基于科研领域的科研筹备、科研进行、科研结束3个阶段,选取提供课题科技查新服务,嵌入选题、定题、申报工作,参与科研、解决动态需求,提供科研开展过程情报分析,嵌入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支撑科研管理及决策制定6个服务路径对39所985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进行调研(见表2)。调查发现,985高校图书馆依据本校的科研工作情况,落实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参与相关学科定题以及文献资源的分析评价,追踪学科动态,将有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等。根据对39所高校学科服务的调查显示,有31所高校(占比79.5%)开展了课题查新服务;有21所高校(占比53.8%)已经开展了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服务;有9所高校(占比23.1%)还开展了其他不同种类的由学科馆员直接提供的学科服务,如“定题服务”“科研助手”等。
3 案例分析
3.1 同济大学图书馆:“双伙伴”嵌入式学科服务
早在2003年,同济大学图书馆就启动了学科服务,但由于图书馆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约束,学科服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滞留在仅限于常规性参考咨询、文献检索、读者培训等基础性服务,没有对学校的教学与科研领域提供高效助力,未达到深层次建设与发展。同济大学图书馆为提高学科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深化学科服务体系改革,创新学科服务发展模式,提出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双伙伴”计划。
(1)“知识伙伴”与“科研伙伴”
为了满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内部不同层次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济大学图书馆在嵌入式学科服务中采用“分层建设、点面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实施“双伙伴”计划,即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普通推广型信息服务和针对重点科研团队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成为高校信息用户的知识伙伴(Knowledge Partners)和科研伙伴(Research Partners)。同济大学图书馆在“知识伙伴”计划中已开展的项目有院系专业课程课件导航、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建设、中外文全文期刊导航;而作为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伙伴”,旨在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对于教学科研的动态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全程参与相关课题组的科研工作,与课题组形成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庞大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依托,借助具有图书情报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的专业化人力资源——学科馆员,为其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情报资料。与此同时,学科馆员借助文献计量学等情报学的有关方法,对相关前沿性学科成果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跟踪分析,从而形成具有较高价值的导向线索供课题组科研成员参考利用[5]。
(2)分层建设,点面结合。
同济大学图书馆根据“双伙伴”计划的实施理念,将学科服务内容建设划分为2个层次——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普通推广型服务和针对重点科研团队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普通推广型服务的重点是根据广大师生对文献资源信息的需求做好信息推广和普及工作,并提供文献检索和信息咨询、培训等常规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则是面向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团队提供学科前沿信息,跟踪分析有关学科前沿性成果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6]。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双伙伴”计划已取得稳健成效,也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围绕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建立起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咨询馆员和其他图书馆员协同交互的服务梯队,在整合内部馆藏资源的同时,注重外部馆际交流合作,从而为全校师生提供完善的知识服务和科研服务,坚持做好全校师生的“知识伙伴”和“科研伙伴”。“双伙伴”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同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建设的定位及发展,这种“分层建设,点面结合”的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也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3.2 北京大学图书馆:全程融入教学,深度嵌入科研。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动下,本着“在继承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的原则,从2010年开始启动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改革工作,坚持对学科服务进行多维度的拓展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提出将学科服务进一步定位为智慧学科服务,亦指知识分享服务。基于前期的学科服务体系的沉淀,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服务的突破方向:在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以深度嵌入教学科研为改革焦点;在科研支撑方面,采取“保障基础,强化重点”的原则——对于目前学校重点项目予以来自学科服务的大力支持;在学术评价方面,将重点倾向从以往科研工作的学术绩效评价服务转向学科发展规划服务。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已实现将知识分享服务贯穿于学科服务的全过程,成为独具特色的智慧学科服务。
(1)融入一线教学,深化信息素质教育。
北京大学图书馆自1999年率先开展“一小时讲座”活动以来,坚持践行“全方位、多学科”的学科服务理念。而对于目前北京大学学科服务来说,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已经形成,该体系包括文献检索课程、视频课堂、专题讲座、一对一交互培训等,先后取得了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随着北京大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讨式、交互式的小班教学已经成为发展改革的重点模式,而小班教学更需要密切的信息支持服务[7]。北京大学图书馆也积极顺应改革发展的潮流,把学科服务的重点建设内容定位于深度嵌入教学的用户培训服务,从而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和实践能力。
(2)全程嵌入科研,强化重点项目。
北京大学图书馆始终秉承着“为科研助力”的学科服务理念,力求为科研工作提供全程信息支持。但对于每年数以千计的在研项目,全部提供同等程度的学科服务支持难免力不从心,对于重点项目也无法给予强化支撑。因此,北京大学图书馆提出对科研项目加以分层,从而对重点科研项目的学科服务支持有所侧重,形成对科研领域实施分层次学科服务方针:在向所有在线研究项目均提供基础支持服务(科技查新、课题咨询等立项前期服务)的基础上,对于重点项目,提供全程式、多方位的支持服务[8]。例如,对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提供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包括在科研项目立项之前以及研究过程中提供咨询、学科文献分析、新消息推送、查新等服务,在研究后期提供学术规范、论文发表、课题跟踪、科研转化等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支撑服务。
4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问题探究
4.1 宏观层面:嵌入缺少统筹兼顾,需求缺乏深度挖掘。
虽然各高校图书馆已经逐步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但很多高校图书馆对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发展规划不够明确深入,在没有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及用户需求定位的情况下,盲目地将嵌入式学科服务直接移植于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中,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开展遭遇停滞,无法得到可持续发展;缺少统一规划,使得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各方资源使用混乱,而对于教学与科研环境各个阶段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更是无法兼顾,甚至个别高校在仅开展教学或科研单一领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后,无法持续运行发展。同时,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对于自身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由于高校所在地区、所属领域、院校层次、学科建设情况、学科服务发展历程均不相同,那么就要求各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要结合自身特点,密切关注并深度挖掘不同层次用户、不同阶段的动态信息需求,否则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融入一线,嵌入全程”的指导理念无法实现,也无法提供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的集成式学科服务。
4.2 嵌入教学层面:停留在信息素养基础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并没有形成全面且系统性的开展模式,多数集中于信息素养教育嵌入教学课程体系,主要针对入学新生和新进教师提供入馆培训、文献课检索、学科建设专题讲座等学科服务项目,帮助其准确定位和高效利用庞大的信息资源体系。调查显示,有30所图书馆现已开设教学培训课程,大约占比76.9%,课程名称多被冠以“教学培训”“用户培训”“文献检索课”等,这些课程内容大都包含信息检索等基础性内容,旨在提升用户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技能,以便用户合理高效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享受图书馆学科服务带来的引导和帮助。同时根据用户不同的身份层次、专业背景,有些高校图书馆还基于学科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题培训讲座,为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提供有效助力[9]。而对于学科服务嵌入教师教学过程,嵌入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嵌入教学考核、评价等深层次的嵌入教学式学科服务却开展较少,占比均不到半数。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教学式的学科服务尚未成熟,多数仅停留在基础性的教学工作服务,还没有形成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系统,无法发挥学科服务对于教学工作的最大价值。
4.3 嵌入科研层面:局限于学术科研筹备阶段
笔者根据调查发现,目前39所985高校图书馆对于嵌入科研环境学科服务还不尽完善,多数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嵌入式科研服务还仅仅停留在科研工作的筹备阶段,只有部分嵌入式科研服务较为成熟的高校图书馆在科研中期仍会给予跟踪支持。根据数据初步统计显示,39所985高校图书馆对于嵌入科研环境筹备、开展、结束各阶段的学科服务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比例约为3:2:1。而对于持续研究周期较长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重大级项目,嵌入式学科服务在科研的后期开展项目较少,导致嵌入式科研服务“头重脚轻”。相关科研人员也表示,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往往在科研筹备前期会为科研工作提供密切关注和支持,但随着科研工作的后续开展,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遭遇“滑铁卢”[10],这也是我国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仍局限于科研筹备阶段的主要原因。
5 完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建议
无论是嵌入教学领域还是科研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没有形成全面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系统,这使嵌入式学科服务始终无法达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想水平,导致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仍停留在信息素养基础教育方面,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仍局限于学术科研筹备阶段。笔者通过探索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对比分析从成功案例中借鉴普适经验,认为完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坚持“融入一线,嵌入全程”的发展理念,建立“分层建设—需求挖掘—嵌入路径”的结构化嵌入式学科服务系统,根据教学领域与科研领域中各自不同阶段,统筹兼顾信息动态需求,协调发展资源开发利用,进而通过“点面结合”提出新时期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现路径。
5.1 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实现路径
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重点在于联结教师和学科馆员两个主体,从而形成基于学科服务内容建设的战略伙伴关系,集其合力推动学科服务的深化改革。而对于教学成果的实践和应用,是学习型用户的主要任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对于他们来说更倾向于“知识伙伴”,帮助其拓展教学资源,提供知识信息,辅助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因此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首先应开展关于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系列专题讲座,使其充分了解馆藏建设以及电子资源的获取方法,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实践能力[11]。此外,学科服务可以参与教师的课程教学,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教学用户和学习用户的“教与学”环境,明确其教学动态和潜在需求,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在教学环境之中学科服务的发展方向。例如,通过搜集整合学科参考资料嵌入到用户的课程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然后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包括学科目标、授课进度、教学反馈等因素),构建基于“教与学”的学科导航系统,学科服务可以借助此系统平台更新相应的学科信息资源。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具体实现路径如表3所示。
表3 嵌入教学环境的学科服务需求挖掘与路径探索
5.2 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实现路径
高校科研工作大多数由学科带头人、教授承担,在读研究生也往往参与课题研究的部分任务,因此以教授、学科带头人以及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是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重点对象。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信息用户,结合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有的放矢地拓展和深化学科服务内容:在科研立项阶段,学科馆员应深入科研一线,通过实际调研的形式及时获取科研进度和动态需求,并与科研团队组建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信息交互平台,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学科服务方向[12];在课题研究阶段,积极参与课题组讨论,跟进其研究进展,及时精准发现暴露的问题,从而提供来自学科服务指导下的契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在课题组所担当的职责任务、需求定位、信息素养水平的差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科服务;在科研结项阶段,学科馆员应配合课题组整合科研过程的中间材料,并做好记录存档工作(见下页表4)。同时,学科服务应重点关注针对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和奖励等后续工作,也要第一时间帮助科研团队发现并完善课题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保障研究成果拥有完备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科研成果完成应用和推广后,学科服务要对相关成果进行学术评价和追踪反馈,科学统计分析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保障高校学术科研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表4 嵌入科研环境的学科服务需求挖掘与路径探索
[1]初景利, 孔青青, 栾冠楠. 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11):11-17.
[2]曹静仁, 李 红.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J].图书馆论坛, 2011(3):117-119.
[3]陈红艳, 章望英, 孙 晶. 我国“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2(3):85-89.
[4]王 明. 985高校图书馆网站学科服务栏目调查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6):32-26 .
[5]邬宁芬, 陈 欣.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双伙伴”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9):93-96,113.
[6]王招富. 学科馆员制度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D]. 湘潭大学, 2013:30-35.
[7]刘素清, 艾春艳, 肖 珑. 学科服务的多维拓展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聚焦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 (4):61-63.
[8]王 璞. 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数据管理信息基础设施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6(8):44-48.
[9]李 伟. 大数据环境下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业务流程优化[J].情报资料工作,2016(3):100-106.
[10]范爱红. 学科服务发展趋势与学科馆员新角色:康奈尔范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2(3):15-20.
[11]谢守美. 美国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及其启示[J]. 图书馆建设, 2011(5):60-62.
[12]张宇娥. 协同创新“大科研”模式下学科服务嵌入路径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22):77-80.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n 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y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s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service content, als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path. "To integrate into the front line, and embed the whole process" is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s, but also gives a new vigor and vitality to the subject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large data. The author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n the new period, investigation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n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contrast to explore embedded subjec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advances a target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consummates our country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new period of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University library;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Subject specialist; Teaching environ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G203; G252.6
A
沈 洋 男,1991年生,现工作于遵义医学院,研究方向为医药信息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已发表论文数篇。
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