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2016-12-27湖州市妇幼保健院313000丁月华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313000)丁月华 张 盨
湖州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313000)丁月华 张 盨△
出生缺陷也叫先天异常,先天畸形,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围产儿身体形态、功能、精神、智力、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的发生不但制约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额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1]。湖州市从1999开始对全市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近几年来通过监测技术和方法的改进,监测工作逐渐完善。现将湖州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湖州本市22所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监测的89991例围产儿(孕周大于等于28周至产后7天),计划外引产以及孕周小于28周的胎儿除外[2]。
2.方法
对这些围产儿均根据我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围产儿出生缺陷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本市区各监测医院上报的《出生缺陷登记卡》及《围产儿数季报表》定期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参照《浙江省卫生监测统计工作手册》妇幼分册中有关出生缺陷监测要求及质控方法,定期质控检查,对漏报个案及时补报,对错报个案及时纠正,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结 果
1.出生缺陷发病率
湖州市2011-2013年监测围产儿总数分别为27983、31529、30479,报告出生缺陷数分别为 409、435、398,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146.16/万、137.97/万、130.58/万[3]。
2.孕母年龄分布
从孕母年龄分布显示,小于20岁的孕母所占比例最小,20~30岁年龄段的孕母比例最大,为生育年龄集中段。
3.各个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情况
从孕母年龄调查分析显示,小于20岁孕母年龄段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χ2=27.46,p<0.05)。
表1 孕母年龄别出生缺陷发生率
4.城乡及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情况
对孕妇居住地调查显示,乡村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率与城市无明显差别(χ2=1.65,P>0.05);对围产儿性别统计显示(性别不明除外),男性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率高于女性。(χ2=10.29,p<0.01)
表2 居住地及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
5.出生缺陷主要类型
湖州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主要类型前五位中,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外耳畸形、唇腭裂始终占出生缺陷类型前四位,三年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分别为53.96/万、42.82/万、48.56/万,指趾畸形发生率分别为 34.66/万、19.98/万、33.47/万,外耳畸形发生率分别为 15.72/万、6.66/万、7.55/万,唇腭裂发生率分别为 6.43/万、9.83/万、9.19/万。出生缺陷主要类型第五位略有变化,2011年、2012年为尿道下裂,发生率分别为3.93/万和6.34/万,2013年为直肠肛门闭锁,发生率为3.28/万。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视,不断加强对优生优育的宣传力度,普及婚前医学检查及孕前检查等举措,极大地降低了围产缺陷儿的出生率。数据表明,三年来我市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逐年下降,说明湖州市近三年积极开展优生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1-2013年湖州妇女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据表1中的统计显示,<20岁年龄段为出生缺陷儿高发年龄段,这是由于此年龄段女性的卵巢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导致其卵细胞的正常分裂和成熟欠佳,从而增加了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女性尽可能选择在24~29岁这个年龄段生育,避免过早或高龄生产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危害。在出生缺陷类型排名中,先天性心脏病始终居首位,已经成为围产儿缺陷发生率最高以及死亡率极高的缺陷类型[4]。
现我市重点推广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注重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保健,推广联合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5],以及对新生儿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本市区居民外,还要重点抓好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对围产缺陷儿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切实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
[1]Lowry B,Bedard T.Birth defect registries:the vagaries of management-the British columbia and alberta case histories.J Registry Manag,2013,40(2):98-103.
[2]孙秀成.关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18-19.
[3]陈静,赵建宏,李海英,等.2003-2012年沧州市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377-2378.
[4]程水云,沈玲萍.宁波市鄞州区2010年-2012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5):111-112.
[5]胡仕秀.关于如何预防出生缺陷的几点看法.China health care,2010,19(12):196-197.
△通信作者:张盨,E-mail:hzfbyzs@126.com
邓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