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2020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12-27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100044

中国卫生统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死亡率寿命预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100044)

蔡 癑 孟 群△ 王才有 薛 明 缪之文

·论著·

2015、2020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100044)

蔡 癑 孟 群△王才有 薛 明 缪之文

目的 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变化情况,预测2020年预期寿命水平,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国家卫生计生委生命登记数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等,采用指数回归、寿命表、趋势外推等方法对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及去死因预期寿命进行估算。结果 2015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测算结果为76.2岁,期望寿命增长主要贡献人群由5岁以下儿童向60岁以上老人转变,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降低成为过去25年预期寿命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造成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 “十二五”期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增长1.4岁,健康公平性明显改善,慢性病对预期寿命影响日益显著。

预期寿命 影响因素

人均预期寿命表示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数,是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首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其列入,作为评价社会发展和居民健康水平的核心指标。为满足工作及研究需要,本文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生命登记数据和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资料,估算出2015年及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结果,并对健康公平性变化情况、疾病对预期寿命影响等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十三五”规划目标设定和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并用于对前期卫生改革及政策效果进行评价。

资料与方法

1.资 料来源

本文使用的基础数据包括国家统计局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整寿命表资料,原卫生部第二次、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原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1990-2012年人口死因统计数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生命登记系统2013-2014年人口死亡登记数据。

2.方 法

(1)全国预期寿命估算以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完整寿命表中死亡率数据为基础,考虑几次普查婴儿死亡率均存在不同程度漏报,以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婴儿死亡率代替普查婴儿死亡率,采用指数回归方法ln(mortality_n)=an+bn·YEAR[1],对 2015及 2020年全国年龄别性别死亡率进行估算,进而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全国预期寿命。

(2)城乡预期寿命估算过程中,考虑到普查数据城市、镇、乡村在1999、2004及2008年统计口径均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由此计算的城镇、乡村预期寿命趋势不连续,故以国家卫生计生委积累的生命登记分城乡年龄别死亡率数据为基础,以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婴儿死亡率代替生命登记婴儿死亡率,计算1990、2000、2010年全国及城乡期望寿命差异比例,进而推算1990、2000、2010年我国分城乡期望寿命[2]。采用指数回归方法对2015及2020年分城乡年龄别死亡率进行估算,根据城乡期望寿命差异比例及全国期望寿命水平,估算2015及2020年城乡期望寿命。

(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预期寿命估算以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分省死亡资料为基础,计算分东中西部地区年龄别死亡率,进而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期望寿命差异比例,根据1990、2000、2010年全国期望寿命水平,推算1990、2000、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期望寿命。采用指数回归方法对2015及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年龄别死亡率进行估算,根据东中西部地区期望寿命差异比例及全国期望寿命水平,估算2015及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期望寿命。

(4)年龄段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率是指由于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所引起的期望寿命改变程度,其估算需考虑不同年份的人口结构影响。为控制年龄结构带来的混杂,分别以1990、2000、2010为基准年份,计算1990-2000、2000-2010、2010-2015不同时期年龄别死亡率变化对预期寿命增长的贡献率。

(5)疾病对期望寿命增长贡献率是指由于疾病死亡率的变化所引起的期望寿命改变程度;疾病死亡率越高,变化越大,影响程度越大。考虑不同年份人口结构及疾病构成均会对此部分计算产生影响,为控制混杂,以1990年为基准,计算各类疾病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率[3]。

(6)疾病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占比是指由某种疾病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占全部疾病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比例。疾病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去死因期望寿命(e0-i)-平均期望寿命(e0)。

结 果

1.2 015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水平

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约为76.2岁,明显高于其他“金砖”国家平均68.2岁水平,接近世界较发达地区2005-2010年平均76.9岁水平。与2010年的74.8岁相比,2015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提高1.4岁,达到“十二五”规划增长1岁目标,增幅较上个10年(每5年1.7岁)有所减缓,但高于全球2010-2015年1.3岁及较发达地区0.8岁平均增幅[4]。2015年我国男性预期寿命为73.7岁,女性预期寿命为79.1岁,与2010年相比分别提高1.3岁和1.7岁,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至5.4岁,接近高收入国家预期寿命性别差异7岁水平[4]。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岁)

2015年我国城市地区人均预期寿命为77.9岁,农村地区人均预期寿命为75.6岁,分别较2010年提高1.2岁和1.5岁,城乡差异缩小至2.3岁,较2010年缩小0.3岁。同时,2015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预期寿命为77.7岁、中部地区为76.4岁、西部地区为75.1岁,分别较2010年提高1.0岁、1.5岁和1.7岁,东西差距缩小至2.6岁,较2010年缩小0.7岁。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我国不同地区居民预期寿命(岁)

2.各 年龄段预期寿命变化情况

2010-2015年各年龄段预期寿命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2000-2010年相比,低龄组增幅趋缓,高龄组增幅上升。婴儿预期寿命低于1~4岁儿童预期寿命的“矛盾”现象消失,说明婴儿死亡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我国居民年龄别预期寿命(岁)

过去25年间,0~4岁婴幼儿对预期寿命增长的贡献由52.1%降至29.1%,60岁以上老人对预期寿命增长的贡献则由24.4%上升至44.0%,预期寿命增长主要贡献人群向高年龄段转移。具体结果见表4。

3.疾 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过去25年,尽管疾病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去除年龄结构影响后,绝大部分疾病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对预期寿命增长起贡献作用。1990-2014年对我国城市地区预期寿命增长起主要贡献的前五位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围生期疾病、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率达67.32%;上述五类疾病死亡率的降低使城市居民预期寿命增长4.48岁。对我国农村地区预期寿命增长起主要贡献的前五位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围生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率达93.08%;上述五类疾病标化死亡率的降低使农村居民预期寿命增长7.36岁。值得关注的是,过去20年无论城市或农村地区,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的减少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最大,分别达22.91%和47.80%;围生期疾病人群覆盖范围小,却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大,城乡分别达9.49%和13.36%;损伤和中毒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农村地区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其中农村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降低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率达16.41%;此外,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对农村居民预期寿命的影响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心脏病对农村居民预期寿命增长贡献率为-4.15%,拉低了预期寿命增长水平。具体结果见表5。

表4 不同年龄段对预期寿命增长的贡献率(%)

表5 1990-2014年主要疾病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率(%)

2014年造成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损失的前五位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城乡顺位略有差异,所造成的预期寿命损失占比分别为72.17%和69.62%。城市地区内分泌营养代谢类疾病成为造成居民寿命损失的第6大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已降至第10位。农村地区围生期疾病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仍高于城市地区,内分泌营养代谢病也已成为造成农村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2014年主要疾病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占比(%)

4.2 020年预期寿命预测

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将达到77.4岁,接近世界较发达地区2010-2015年平均77.7岁水平。其中男性预期寿命将达74.8岁,女性将达80.3岁,寿命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至5.5岁。城市地区预期寿命将增至78.9岁,农村地区将增至76.8岁,城乡差异减低至2.1岁。东部地区预期寿命将增至78.6岁,中部地区将增至77.7岁,西部地区将增至76.7岁,东西差异降至1.9岁。具体结果见表7。

表7 2020年预期寿命预测

讨 论

从预期寿命地区分布看,人们通常认为预期寿命低的国家和地区其增速本应较平均水平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全球看,预期寿命增速较快的国家集中在较发达地区[5],可见,政策干预对预期寿命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我国预期寿命地区间差异逐步降低得益于健康保障与服务公平性政策的改进。深化医改以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医疗保障,特别是新农合覆盖面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有效改善了经济落后地区居民医疗服务利用,促进了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居民预期寿命的提升。

从预期寿命人群分布看,预期寿命增长主要贡献人群分布在生命两端,即5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过去2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80.8%、婴儿死亡率下降82.3%,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达46.1%,成为拉动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增长的关键人群。目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降至较低水平,降幅趋缓。未来,拉动预期寿命继续增长的人群将向60岁以上老龄人口转移。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加强对老龄人口的健康保障力度,截至2014年底,已对近1.2亿老人开展了健康管理工作,对保障预期寿命继续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从预期寿命疾病分布看,过去25年,我国经历了从传染病向慢病的转变。一方面,对传染病及母婴疾病的控制对预期寿命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慢性病的防治有效遏制了慢性病死亡率上升的趋势,对预期寿命增长也有积极意义。但我们还应看到,尽管慢性病防控对预期寿命增长总体呈“贡献”态势,但慢性病造成的预期寿命损失占比日趋增加,且其中部分疾病如:心脏病、肺癌、胰腺癌、缺血性脑卒中、内分泌营养代谢类疾病等甚至拉低了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增加值。慢性病防控任重而道远,也将为提高我国居民预期寿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所有预测均基于现行的社会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可能对预测结果产生影响,例如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落实,将可能导致居民人口构成改变。此外居民疾病谱的变化、生存环境变化都可能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1]杨功焕.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2]Phillips MR,Li XY,Zhang YP.Suicide rates in China,1995-99.The Lancet,2002,359:835-840.

[3]王颖,郝模,刘鹏程,等.疾病死亡对期望寿命变化归因的测算思路与结果.中国卫生资源,2015(2):89-92.

[4] 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5 Revision.New York,2015.

[5]Christopher JL Murray,et al.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for 306 diseases and injuries and healthy life expectancy(HALE)for 188 countries,1990-2013:quantifying the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The Lancet,2015,386:2145-2191.

The Estimation of Chinese Life Expectancy in 2015 and 2020 and Influence Factors

Cai Yue,Meng Qun,Wang Caiyou,Xue Ming,Miao Zhiwen.
(Centre for Health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00044),Beijing)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Chinese life expectanc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k,to forecast the Chinese life expectancy in 2020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Methods Basing on the data of the 4th,5th,6th national census from NBS,the vital registration data and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data from NHFPC,using the method such as exponential regressions,life tables and trend extrapolations,we estimated the life expectancy of Chinese residents.Results Life expectancy in 2015 has reached 76.2 years old.The main contribution population to the growth of life expectancy has changed from the under 5 to the above60.The reducing of the respiratory disease mortality explained the most proportion of life expectancy growth during the last 25 years.Cancer and CVD are the main causes of life expectancy loss currently.Conclus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Chinese residents’life expectancy has increased 1.4 years old.Health equity has increased.NCDs are play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life expectancy.

Life expectancy;Influence factors

本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140318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金(2013BAI04B02)

△通信作者:孟群,E-mail:mengqun@nhfpc.gov.cn

郭海强)

猜你喜欢

死亡率寿命预期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人类正常寿命为175岁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