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民族班级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2016-12-27王胜
王胜
新疆多民族班级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王胜
近年来新疆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往汉族班级进行学习。多民族班级的存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却为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参与新疆实习支教的多民族班级的管理工作,参照单一民族班级的管理情况,从班主任的角度发现以下问题:民族学生间存在的言语问题,民族“小团体”的现象,家庭问题,心理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新疆;多民族;班级管理
一、引言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是走向教师讲台的必修课。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也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较大。自2006年新疆自治区开展高校赴南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支教工作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及2007年《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我校(盐城师范学院)是第一所从东部沿海地区去西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支教的高校,截止2015年8月我校共派出13批845名实习支教生和23名指导老师奔赴新疆哈密、伊犁、克州地区实习支教,但由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支教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多民族班级管理问题。
二、多民族班级管理问题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问题
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现有47个民族成分,语言内容丰富,除汉族、回族等使用汉语言文字外,像维吾尔、蒙古、锡伯、俄罗斯等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尽管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双语教学日益普及,但仍在不少场合存在语言沟通的障碍。班级管理也是如此,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语言不通,走访中也发现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绝大多数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在校习得的汉语没有及时加强巩固,另外,部分老师普通话意识不强,甚至在正常教学时会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这就导致汉语普及程度大打折扣,学生也就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了。
(二)民族小团体问题
多民族班级一般会由至少两个以上的民族学生组成,由于他们自幼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在心理上意识到自己是本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分子,虽然在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甚至民族共同语言等方面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们仍然存在较强的民族自我意识,不仅自己热爱、尊重本民族,而且希望别人也要尊重。但有些民族家长的意识过于强烈,对学生灌输过多的民族概念并限制学生的在校行为,使部分学生在学校不能自由的交友,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多数会选择本民族的学生作为伙伴,逐渐就会形成一个团体甚至是民族小团体,给多民族班级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家庭问题
目前多数民族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重养不重教”的现象较为普遍。他们错误的认为子女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只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做好“后勤工作”就好,至于读书成才是学校、老师和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另外,由于新疆经济发展较落后,就业机会也相对变少,很多家长会选择外出打工挣钱,随之而来的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很多家长选择将孩子交给祖辈抚养,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祖辈文化水平只有小学及以下程度,不能给予学生学习上的辅导。在家务、农活繁重时,这些学生往往还需分担一部分,甚至出现祖辈身体不适,学生需要时不时照顾,出现“逆向监护”的现象。在缺少父母关心和引导的情况下,也无法处理好班级多民族的交际问题,渐渐就出现了比较孤立或者是不合群的性格特征,还有部分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而班主任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在品行上出现偏差,严重影响到日常班级管理。
(四)心理问题
多民族班级的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状况存在差异,学生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加之新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教育引导,监护人重身体、轻心理,亲情的缺失、心理的失衡,部分学生因“感情饥饿”出现了自闭、叛逆、冲动、易怒等个性特征,另外,班主任对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关心有余,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调查发现,在一年级三个班中都不同程度发现班级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例如班级中有一个家境富足的孩子,她成绩很好也是班级干部,却在校外的小卖铺偷东西。作为班主任本应该及时疏导并解决学生的问题,但是班主任却因为学生学习好草草解决。其他班级也存在部分心理上有一定问的学生,但经过观察和访问,很少有班主任会提供心理上的疏导。
三、多民族班级管理建议
(一)加强普通话的教育和普及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是不能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减少不同民族语言区的人交流时的困难,这样不仅有利于社会交往,有利于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还有利于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而普及普通话的重任也落在了学校的身上。
为了是多民族班级能够更好的管理,首先教师平时应该多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样既增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也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水平,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语言上的基础。另外,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活动或者课外活动,进行普通话比赛或者是与普通话相关的趣味竞赛,为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喜欢学习汉语的,也更愿意用汉语交流。最后,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说好普通话说对普通话,用自己的行为为所有的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让学生也把汉语带回家,帮助父母提高汉语水平。
只有扫清语言障碍,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才能够顺利地沟通,也才能为班级管理提供更好的平台。
(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的内部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也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学校内部更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关系体,学校有小团体现象,应给予高度重视。作为多民族班级的班主任更要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这里有以下三点建议:
1.班主任要利用课余或者班会时间,抓好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这一课,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了解其他民族,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交往、多交流、多交融,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扎根在学生心里,为班级团结打好基础。
2.班主任要认真负责地处理好班级的每一次学生矛盾。在多民族混合的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矛盾往往可能会转化为两个民族家庭之间的矛盾,所以班主任要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潜在问题,帮助学生将矛盾化解并及时做好双方家长之间的沟通事宜,坚决杜绝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让各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相亲相爱,为班级的团结做出努力。
3.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自身也要提高团结意识,尤其是民族教师,不组小团体,不宣传分裂思想,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多给予班级留守儿童关注
1.家长方面的工作
针对长期在外打工的家长,作为班主任,必须要主动联系家长,帮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鼓励留守儿童的家长采用多种手段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除电话外,例如可采用书信、邮件、聊天软件等等。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需要雕琢的璞玉,只要心里充满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2.学校方面的工作
(1)建立全面而详细的留守儿童档案。教师要经常与监护人和留守学生的父母沟通交流,向他们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形成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双箭齐发”的局面,同时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主动承担父母或监护人的一部分责任,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多接触、多谈心、多交流,提高师生之间的亲密度和可信性,并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引导。(2)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与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家长沟通提供方便,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交流问题。
(四)多开展心理健康的活动
多民族班级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平时多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和小游戏,帮助学生心理疏导。班主任也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性格变化,对于有不良心理特征出现的苗头时及时纠正,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让班级每一个民族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五)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
常言道:“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这叫要求我们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多民族班级的管理者,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事宜,需要更多的管理智慧,这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更多的关于教育理论的知识和心理学的知识,更要抓住每一次进修的机会为自己“充电”,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为更好的班级管理做好理论铺垫。
五、总结
作为多民族班级的管理者,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要充分考虑每个民族学生的特点,挖掘人性的真、善、美,扬长避短,以最大的人文关怀、最科学的管理办法,培养各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李国栋,曹健.面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师教育实习变革——盐城师院赴新疆实习支教的实践探索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6):60-64.
[2]张凡,程静,肖志强.实习支教对新疆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以石河子大学师范生实习支教为例 [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05):7-11+31.
[3]邓伟志,严志兰.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J].行政管理改革,2015, (03):75-79.
[4]冯育林.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分析[J].思想战线,2015,(S1):156-158.
[5]杨兴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233.
王胜,男,江苏兴化人,盐城师范学院教务处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G47
A
1008-4428(2016)09-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