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
2016-12-27诸奕
诸奕
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
诸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小微企业信贷方面,商业银行因缺乏足够的风险分析能力及经验,导致对介入小微企业信贷缺乏足够的信心。一方面,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的经营压力考虑对介入小微企业信贷十分谨慎。文章通过对我国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研究,力图为我国商业银行探究更为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小微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助推器,也是我国经济保持活力的主要动力,为我国提供了可观的税收收入以及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需求。但是随着我们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日趋加重。小微企业因处于产业生态链的末端,抗风险能力不足,其信贷风险日渐显现和爆发,并伴有行业及区域系统性爆发、风险爆发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处置难度大等特征,向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只有深入了解小微企业风险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有效地管理。
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借款企业负债情况不透明
小微企业的真实负债情况,尤其是隐性负债无法得到全面的体现,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整体判断。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对个人及企业征信记录的逐步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对借款人和相关借款企业的其他金融机构负债、信用卡负债及对外担保情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但是由于社会整体融资环境,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市场还很不健全,导致在小微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民间借贷的行为。民间借贷由于其高息、高风险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诱发风险的滋生。但因目前国家缺乏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有效监管和统一的信息报备,导致商业银行在调查小微企业的隐性负债时难度很大,耗费的调查成本比较高。
(二)借款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
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大多未经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审计,借款企业及其经营主出于要顺利贷下款项的考虑,在银行进行信贷调查时,往往对自身经营的不利因素加以掩盖和修饰,对企业的销售额和盈利能力加以夸大;而在报送纳税申报时,出于避税考虑,又往往将销售额和净利润降低,故其报送的财务数据可信度较低,无法真实体现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而银行因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在财务数据不规范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企业的资金流水、公司的净资产这些相对客观的要素来判断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但小微企业借款周期通常在一两年左右,在预判企业中长期的经营发展上,银行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市场经验,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专业壁垒较高的行业里,银行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导致了一批真正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小企业得不到信贷支持,而在一些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相对落后的行业中过度放贷的现象产生。
(三)借款需求多为“小、短、频、快”
小微企业的借款需求具体表现为借款金额小、借款期限短、借款频次高以及用款需求迫切,要求放款速度快等特点。商业银行出于自身成本管理和放款实效方面的考虑,对小微企业的调查过程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入,在放款后的贷后管理也不够及时和完善,缺乏对借款企业经营情况的阶段性跟踪,在企业出现风险隐患时也未能做出及时的预警和提示,导致风险的进一步扩散。
(四)小微企业主整体经营素质不高,缺乏合理的资金规划和现金流管理经验
小微企业主在其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产业链分配等因素,我国目前的小微企业主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应有的财务知识和资金流管理经验。当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时,在大量银行信贷的支持下,企业主往往会忽视经济周期、行业大环境和银行债务的影响,对企业未来发展盲目乐观,一味要做大企业规模,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入,而忽视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导致“短贷长用”现象产生。企业投入的固定资产在中短期内无法迅速变现,而背负的债务压力却越来越重,最终导致企业不堪重负。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加强完善征信体系,促进银行与第三方机构间的信息交流
从银行角度来看,应通过对企业资金流水、个人及企业征信记录的综合判断和有效审核,尽可能地去还原企业的真实负债情况。同时,还要积极联系相关行业商会和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通过侧面打听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和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有效的合作,来逐步消除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但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还要国家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鼓励一批合法合规、健康经营并具有竞争力的民间金融机构的开设和发展,去覆盖银行信贷无法满足的借贷需求。并通过相关立法,制定民间借贷的行业规则,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做到民间借贷的负债信息与商业银行的贷款信息相互共享。
(二)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的审核能力,全面提升银行的信审质量
一是要做好从以审核现金流和净资产为主的,相对单一的信贷审核模型向以不同行业为区分、多维度的审核模型的过渡。例如在制造业领域,加入企业的水电用量、员工工资的发放额、海关及纳税记录等考核指标;而在批发零售领域,加入企业的库存出货记录等相对客观的考核指标,同时综合企业的工商年检记录、法院执行记录,多维度、具有针对性地去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积极引入具备足够资质的专业咨询公司及相关产业协会,在一些无法用客观数据体现,银行又缺乏对应知识和经验的专业领域,向相关机构在关于行业发展的趋势、行业内企业发展的状况等方面做出专业咨询,提升自身的审核能力;三是加强行业准入甄选,应在预判行业中长期发展的高度上,优先支持核心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导向、具备发展潜力的行业,禁止准入投资过热、信贷资源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低下的行业,从而避免出现针对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三)加强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管理能力,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完善银行的调查流程和提升贷后管理水平
在新客户准入方面,应通过前期建立小微风险模型,引入客户信用评级、综合企业的工商、税务、法院、房产等信息建立企业评分系统,进行规模化、集中化审批,对于资产规模到达一定级别的商业银行还可开展“信贷工厂”的审批模式。在审贷分离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地方的特点,再制定区域化的授信政策,根据系统审核的风险高低,对借款企业执行不同尺度的调查,从而加快审批速度,提升调查效率,又降低了调查成本;在贷后管理方面,一是要搭建小微企业的风险预警平台,构建复合预警体系,将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变化、大额资金异常流动、抵质押物价值变化、对外担保信息、逾期欠息情况等信息都纳入预警指标体系,对预警信息要第一时间进行研判并且立刻开展核查,针对隐藏的风险点也要全面排查;二是要强化日常贷后监测。逐行业、逐地区、逐品种做好监测,对不良率较高、风险贷款上升较快的经营机构,及时采取风险提示、通报和整顿等措施,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
(四)加强银行与小微企业间的交流合作,适时地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必要的财务顾问服务
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管理机构和借款企业的债务人,有能力也有必要为小微企业主提供适合的财务顾问服务。一方面,在筛选准入借款企业时,要充分考虑借款企业主的财务管理经验和个人综合素质,了解企业主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优先选择财务管理规范、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理念先进、脚踏实地的企业;另一方面,在贷款发放后,要加强与借款企业的日常交流,及时掌握企业的新增债务状况和投资动向,并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合理的建议,优化企业的资金配置,从而引导借款企业良性发展。
[1]梁彩红.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J].上海金融,2014(9): 108-110.
[2]代景良.浅析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风险与防范[J].网络财富,2009,(02):26,36.
诸奕,男,江苏苏州人,供职于招商银行苏州分行,研究方向:金融学。
F832.4
A
1008-4428(2016)09-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