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
2016-12-26王云
王云
摘要: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任何新的东西都源于对旧事物的不满,都孕育于对原有事物不足的质疑,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问题意识,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学习上对知识的掌握,只是解题技能的提升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就会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学生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才能实现。正是有了这种想象力才能迸发出相应的发明和创造。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一、使学生认识提问题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创造思维。我们知道,初中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因而必须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所谓主体地位与作用,就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处理与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地位以及作用等。一般而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可见,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一切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与现象,使他们带着兴趣、疑难和问题去进行学习与思考。
2、有利于把握学生心理。初中学生处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一般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却能够在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使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努力实现新的跨越,达到新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学生学习层面的心理和其心理层面的心理两个方面。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质疑和问题,其本身就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通过学生提出在疑惑与问题,教师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摸清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疑点,进而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构建认知体系。如果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那么其思维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督促他们对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与总结,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其认知结构与体系。此外,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与问题,其思维就会受到制约,学习的激情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会产生压学情绪。
二、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策略
1、培养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由于年龄的差距,师生间的心理总是会有一段距离。鉴于此,在课堂外,通过各种途径:如一起聊天、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等来沟通双方感情,拉近双方距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创设一个舒适的氛围。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求新求异,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没有多大意义,相当于是在将题目分解以降低难度,实质上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自己要往问题里钻的强烈意识,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
3、多多引导学生,激发提问兴趣。多给学生一些信任、鼓励和赞赏。课堂上学生有时所提的问题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但这也许正是学生灵感的体现,再加上他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就应该值得肯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推理、猜测,不惟书,不惟上,不盲从。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质量高低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出问题就是好的开端,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并在思考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一步驱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发挥教学过程中他们自己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总之,新课程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