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

2016-12-26史俊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史俊

摘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

根据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几年的化学考试也做出了相应的改进。考核的重点不是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而是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注重知识点的综合考核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例如,去年某地初中学业考试的计算题是让学生帮助工厂技术员分析一产品中某中成分的质量分数,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这种试题的变化,促使我们在不断的思考:化学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符合课改的教学理念,才能跟上考改的步伐。

一、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在问题中产生,没有问题情景思维就不能进行,也无法展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水能煮熟鸡蛋”,组织辩论“常用的几种燃料中,哪种最理想”“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等,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需要把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辨正地统一起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化学计算的一题多解,每一种解题方法都是一种分析方法,它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题的途径。例如,某炼铁厂利用含Fe3O490%的磁铁矿1000吨可得到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在解该题时,我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解,也可以转化为根据化学式来解,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反应中元素守恒的理解;物质鉴别方案的设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爆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前几年的中考题中的实验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所学习的课本上的几个重点实验,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置、酸的性质和碱的性质等,而且考查内容只是一些记忆性的东西,这样的考查方式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试题突出了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阅读题中所给信息进行思考,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并评价。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人类社会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仅靠某一学科是很难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等学科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并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科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其所学知识能处于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

四、课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

化学试卷中出现了许多与生活相关联的题目,如研究食品添加剂“苏丹红”、苹果“生锈”因素的探讨、农村里使用的化肥的优劣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的课改精神。初中化学中的许多知识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CO2可以联系温室效应,SO2可联系酸雨,含磷洗衣粉与水污染相关联,元素及化合物联系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等,因此我们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能深刻的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学习化学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应从学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