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材阅读 实现有效教学
2016-12-26沈兆刚
[摘 要]
化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凝聚着编写组的智慧和心血,受到学生的喜爱,它应该成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资源。阅读是学生通往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和神奇斑斓的微观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
化学;教材;阅读
近几年,可用于化学教学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视野得到了拓展。教材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教师可自己遴选素材,编写导学案,制作精美课件,这些都有力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学案变成了知识点和习题的罗列,PPT课件内容也是为了解题服务,教材被遗留在教师的办公桌和学生的书包里。教材不应该成为“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因为教材凝聚了许多一线教师和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它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复合肥”。
一、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是使用教材的主体,对教材的好坏最有发言权。我们地区使用的九年级《化学》教材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笔者就教科书的使用情况,曾对我校九年级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33份,成功回收230份,其中男生128份,女生102份。经过认真统计,最喜欢的教科书情况如下表1。
表1 最喜欢的教科书的调查数据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体育\&1班\&11\&6\&7\&12\&9\&5\&17\&0\&2班\&16\&5\&4\&11\&16\&3\&14\&0\&3班\&8\&12\&7\&11\&19\&3\&10\&0\&4班\&13\&5\&9\&6\&22\&6\&8\&0\&5班\&14\&10\&6\&13\&21\&4\&22\&1\&合计\&62\&38\&33\&53\&87\&21\&71\&1\&比例\&16.94%\&10.38%\&9.02%\&14.48%\&23.77%\&5.74%\&19.40%\&0.27%\&]
在最喜欢阅读的教科书中,化学的美誉度最高,这是对化学教材编写者辛勤劳动的肯定。笔者继续跟进访谈了解相关原因。
(一)文本可读
生1:教材的语句平实,通俗易懂,如唠家常。
生2:教材中的句子一般不长,读起来上口,不费劲。
生3:编教材的人像我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非常友好,如“亲爱的同学”“我们”等随处可见,每个单元的开头基本上都有“我们”的词。
生4:我觉得教材就像我们的朋友,如“你一定想知道”“不知道你是否意识到”“我们都知道”。这些和蔼可亲的话有一定的诱惑力,让人不忍拒绝。
可见,教材是一本非常好的“读本”,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不仅如此,笔者还认为,相比前版教材,新版教材可能考虑家庭实验的局限性,将相关的实验现象简要描述。这样做的好处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方便预习,这一改进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二)图片可爱
生5:教材中实验现象的那些漂亮照片深深吸引了我。尽管我们做过这些部分实验,有的实验没有成功,有的实验成功了但观察不太仔细,这些照片弥补这些遗憾。
生6:我喜欢化学书里的实物图片,我们这里没有矿、大型工厂,教材里的炼铁厂、矿石让我开了眼界,还有爆炸拆除废弃建筑物呢!
生7:我比较喜欢书上的仪器和实验装置图,它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它指导我怎样进行实验,这是与其他教材不同的地方。
生8:我喜欢教材中的微粒模型,它让我知道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比如干冰、水、氢气和氧气大致是什么样子,还知道电解水过程中微粒是怎样变化的。
其实,教材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卡通人物,如在遭遇火灾时的自救方法、呼吸前后气体成分的改变、用硬水洗衣服的苦恼、灭火与自救部分,这些卡通人物非常可爱。教材中还有一些饼图,让人直观感受各组分的含量,例如自然界中元素的分布等,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化学教材提供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欣赏到了“化学的美丽”。
(三)故事可乐
生9:我喜欢化学书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像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微粒。
生10:我喜欢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它让我知道了复杂现象的背后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生11:才开始学化学,我就看到了“化肥去哪儿了”的探案,尽管我们随爷爷奶奶闻到过化肥的气味,但是就不知道具体原因,读了这一部分化学让我懂得了很多,我以后就爱上了化学。
听故事是青少年的天性。教材不惜篇幅讲了许多与化学有关的史实,饶有趣味。除了以上所述,还有《空气成分的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现》等。这些故事凝聚着化学家的智慧,散发着化学无穷的魅力。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学生逐渐养成严谨求实、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术品质,从而提升了科学素养。以上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
笔者对化学教科书中你最喜欢的教材栏目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表2。
表2 化学教科书中最喜欢的教材栏目的调查数据
[\&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拓展
视野\&联系与实践\&交流与讨论\&整理与归纳\&本章作业\&方法与提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正文部分\&1班\&7\&15\&20\&7\&8\&2\&4\&10\&0\&3\&2班\&6\&13\&19\&9\&10\&9\&4\&10\&4\&6\&3班\&8\&21\&16\&6\&4\&3\&1\&6\&3\&3\&4班\&8\&14\&19\&13\&4\&6\&5\&7\&2\&4\&5班\&13\&17\&20\&13\&13\&8\&1\&17\&1\&8\&合计\&42\&80\&94\&48\&39\&28\&15\&50\&10\&24\&比例\&9.77%\&18.60%\&21.86%\&11.16%\&9.07%\&6.51%\&3.49%\&11.63%\&2.33%\&5.58%\&]
从表2可以看到,学生最喜欢阅读“活动与探究”栏目,这对他们顺利完成活动与探究实验帮助较大。而拓展视野部分则是丰富他们的知识面。而有意思的是正文部分本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里有考试所需要的重要知识点,例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和化合物。但是,九年级学生对这些结论性的东西并不太感兴趣。
二、阅读的重要性
在诺贝尔奖世界里,犹太人六个领域都有巨大斩获。虽然犹太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0.2%,但是他们却收获了全部诺贝尔奖的20%以上。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方面的因素是几乎所有人都公认的,那就是犹太人自古以来就将阅读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力是世界各国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视的基本能力,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2000年开始的、著名的PISA测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阅读素养,主要评价学生对不同情境、不同形式的文本的认知能力,了解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
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化学课上,教材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开启化学之门的金钥匙。
三、教学建议
(一)无功利地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陆有铨教授在扬州新课程学术论坛中提出,“不压制就是创新”。我们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学期开学初教室里散发出来新书的味道,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新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些学生里既有优秀生,也有所谓的“后进生”。也许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到的“占据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地阅读”。
要让学生阅读,首先应该是无功利悦读。在阅读时不提问题,不设条条框框,让学生自由地、愉快地阅读,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笔者在展示《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时没有采用多感官刺激的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主动阅读。
阅读过程中,我们巡视发现,学生还是讲方法的:遇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自己就会用铅笔标出来,每当教材向他们提出问题时,就开始填教材中的表格和空档,在教材右边的空白处旁注。读完之后,有的还对刚才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遇到不懂的就点个问号,还时不时地与他们兴奋地交流。
(二)有目的地交流
读后交流既是对本次阅读效果的巩固和提高,也是为下次阅读改进方法增加动力。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错误的观点被修正以后,知识上的收获也使他们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奇妙的二氧化碳》的公开课上,笔者在学生阅读后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有的提到了温室效应,有的提到了汽水,有的提到了灭火器,有的提到了表达式……然后就有了下列教学实录:
【师】追问:二氧化碳奇在哪里?妙在何处?
【学生1】奇在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保持一定,妙在这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做光合作用原料。
【学生2】奇在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妙在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
【学生3】奇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妙在二氧化碳可以制作汽水。
……
【老师】你们是怎么读书的,哪位同学乐意分享呢?
(学生分享,教师帮助提炼)
【老师】我提的问题来自于哪儿?
【学生】标题。
【老师】对的,文章的标题一般是学习对象,阅读时可以自行设计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往往效果比较好。
……
课后,教师进行了评课。他们认为这一节课 “奢侈”地拿出一些时间放手让学生阅读,教者教改意识很强。交流阅读心得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在互相补充修正中感受到了二氧化碳的奇妙。并且把读书方法指导有机地融合到教学环节中去,例如标题问题化,关键词交流法等。但这些又不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很好。
(三)能促进的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之于学生尤为强烈。我们教师这就要求不断地培养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就像泡沫,一触就破。所以,我们用好评价机制,维护并发展学生继续阅读的愿望。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不断阅读的动力。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阅读合作小组。评价的方法可以是自评、生评和师评等。结合阅读效果的检测,对表现好的进行奖励。笔者尝试过,一种比较好的奖励方法就是,向表现较好的学生或者小组提供一些关于化学小故事的材料给他们阅读。让他们追寻着好奇心,向着神奇的化学世界探索。对先进者的奖励,也是对其他同学和小组的激励。
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羡慕的眼光,他们需要我们的鼓励和指导。相信在我们的鼓励下,学生将会的通过阅读这个窗口,认识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和神奇斑斓的微观世界。
[参 考 文 献]
[1]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2]宋心琦,胡美玲.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材改革的看法[J].化学教育,2001(9).
(责任编辑:张华伟)
作者简介:沈兆刚(1974-),男,江苏宝应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江苏省第十四批初中化学特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