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思考 多行动 善感悟

2016-12-26乐荣俊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品德新课改有效性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切实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顺利完成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提升,是当前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发展,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面向儿童开设的兼具社会学内容和心理学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它目前主要开设于小学的高年级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也相对薄弱。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学生更需要良好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一、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

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点是“道德教育”,整个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设置也是围绕这个核心教学点展开的,多样化、开放化、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三个最主要的特征。

(一)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具有丰富庞杂、无所不包的多样化特征。它把儿童视角中的生活百态容纳其中,既涉及政治经济,也包括地理、历史、自然。它从劳动的美丽,讲到道德的绚丽,从社会的多彩,讲到科学的魅力,旨在用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帮助儿童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建立与社会的联系,学会与自然的共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就像一个专门为儿童准备的万花筒,里面拥有许多的秘密和神奇,只要学生和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进行探索和发现,就一定可以找到珍宝,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下,相关的教学工作者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把多样化的课程进行井然有序地分类,营造出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开放化的课程理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轨迹紧密结合的课程,它的课程大纲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是无论课程大纲怎么变化,它与社会同行、与时代同步的开放性课程理念一直都没有改变。而这种开放化的课程理念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学生要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学会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以更好的姿态开始社会生活,融入时代潮流。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拓宽自己的教学眼界,吸收更多更新更前沿的教学信息,来帮助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生活化的课程要求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浅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起优秀的思想品德,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其深层次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建立起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和理性感悟,为将来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生活化的课程要求倾向明显,一种独特的“人文关怀”贯穿整个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始终。为了更好地落实生活化的课程要求,在日常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要善于把握课程实践的要点,为学生创建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把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上的实践经验,完成课程教学从理论到实际的有效衔接。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通过前文的描述,我们知道多样化、开放化、生活化是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显示出的三个最主要的特征。相关的教学工作者也需要针对这门课程的这三个主要特征,来开展和落实自己的教学工作,以达到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笔者将从思、行、悟三个方面来具体地分析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勤思考——建立正确课程认知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执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来说,从自己出发,积极地学习和领悟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科学内涵,是其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首先,学校要帮助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建立起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正确认识,改变以往以考试和升学为主要教学目的的错误教育观念,积极地宣导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观和德行教育观,把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优质思想品德,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进行落实和考核,对以往语数外等主课老师占据思品课程时间进行教学的不良习气,进行整顿。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有关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改内容的培训,帮助相关的教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课标的内容,并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抽查考试的方式,来督促相关的教学工作者用端正的学习态度来对待新课改的培训,保障培训的质量,让相关的教学工作者通过培训和学习能够有所收获。

(二)多行动——尝试多样教学手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对新课改下课程内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对新课改内容的教学实践,这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第二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踏出新课程实践教学的脚步,才能让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行动是成功的原动力。

首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要积极地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识还不够成熟,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做好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拓展多样化的教育身份,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和好朋友。主动关心和爱护祖国的花朵,在拉近师生间距离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对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有效沟通进行学习。其次,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还要加强对新的科学技术的学习,学会利用科技的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除了以往利用课本插图、讲故事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以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和拓展课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以“当危险发生的时候”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消防车的声音,让学生通过声音来讨论听到的是什么,然后在学生讨论之后展示正确的答案,让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善感悟——总结反思提高能力

当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对课程教学进行不同的努力和尝试之后,一定不能忘记总结和反思,这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第三步。因为事物在发展的最初阶段都是无法判断出优劣的,只有经过真正的实践之后,才能知道哪些方式是有效的,哪些方式是无用的。而只有经由反思和总结的过程,这些实践经验才能百炼成钢,转换为真实的能力。

首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建立起制作教案、前期备课、后期反馈、教案修改等环节的动态连接。其次,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要积极地展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思考,把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撰写学科论文的方式,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同时通过论文发表的方式,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接受更多人的检验,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例如,在进行“当危险发生的时候”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三个不同的讨论活动:面对火灾时,我们怎么办?面对拥挤时,我们怎么办?事故发生时,我们怎么办?同时对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和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整体把握课程的节奏和走向,让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地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三、结语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朝着“以人为本”“乐学活学”的新时代教育理念靠近。不同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成效。笔者相信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相关的教学机构和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努力,积极地求索,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效性一定会得到切实提高,美丽的德育之花也一定会迎风盛开。

[参 考 文 献]

[1]吴慧琼.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13).

[2]张建宏.浅析小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品社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6(12).

[3]赵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有效培养[J].教师,2016(10).

[4]杨兴志.试论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J].新课程(上),2016(3).

[5]刘福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开放式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

(责任编辑:刘北芦)

作者简介:乐荣俊(1975-),男,福建三明人,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品德新课改有效性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好学者贤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