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唐盛世与陕茶:法门寺出土最珍贵御用茶具

2016-12-26杨佳

西部大开发 2016年7期
关键词:法门寺汉中茶具

杨佳

1987年,扶风法门寺出土了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保存最完整、最精致的一套茶具。茶具制成于成通9年到12年,为唐僖宗皇帝御用真品,包括烘焙器、碾罗器、贮茶器、烹煮器和饮茶器。

据史料记载,晚唐的皇帝经常到法门寺拜祭佛骨舍利,祈愿国泰民安。这套文思院特别为僖宗打造的茶具,不知因何存放在法门寺的地窖里,上面又盖了宝塔,故经历千年而毫发无损,完美如新。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强盛、经济文化十分繁荣的时期。作为当时的世界性大国,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国家的统一、交通的发达、以及南北文化交流的密切,都为茶叶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该书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此后又出现了大量茶书、茶诗等。随着饮茶高潮的出现,推动了唐代茶叶和茶文化的空前繁荣,因而史称“茶兴于唐”。

《茶经》中将茶具定为24种,并对各种茶具的制作和用途作了详细的说明。法门寺出土的茶具,据唐地宫物账碑记载,有笼子一枚重16两半,龟一枚重20两,盐台一副重11两,结条笼子一枚重8两3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重80两。这批茶具展示了从烘焙、研磨、过筛、贮藏到烹煮、饮用等制茶工序及饮茶的全过程,配套完整,自成体系,为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金银茶具,反映了唐代茶文化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唐代宫廷茶道、唐代宫廷饮茶风尚及其奢华的历史见证。

饮茶习惯在唐代宫廷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是皇室和后宫嫔妃时髦重要的休闲活动。在法门寺地宫中,与御用金银茶器一同出土的,还有首次发现的史上最负盛名的瓷器“秘色瓷”——供奉皇室使用的秘色瓷茶碗,以及当时被视为珍稀的琉璃(即玻璃)茶碗、茶托一副。透过这些金、银、瓷、琉璃等茶具,大唐皇家饮茶之风可见一斑。

据茶文化专家、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梁子介绍,唐代人讲究煮茶。首先是制作茶饼。当时已经细分为七道工序一一采、蒸、捣、拍、焙、穿、封。具体做法是:采摘新鲜的茶叶,放入甑釜中蒸,然后把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制成团饼,以炭火焙干后,用竹篾穿起来封存。煮茶的时候,要把团饼茶拿出来,放在火上炙烤片刻,然后放入茶臼或茶碾中碾成茶末,再筛过,符合标准的茶末放在茶盒中备用。唐人是用釜来煮茶的,先在釜中装适量的水,水煮到初沸的时候,加点盐:到二沸的时候,舀出一瓢水放置在旁边,把茶末投入到水中继续煮:三沸的时候,再把舀出来的水倒回去,叫做“止沸育华”,这时茶就煮好了,再用越窑的青瓷茶盏或邢窑的白瓷茶盏盛装。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沸腾的程度,釜是敞口的,可以看见气泡的大小,一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如涌泉连珠”,气泡一个个连起来了:三沸为“腾波鼓浪”。

据悉,唐朝还设立了专门生产皇室用茶的贡焙场所,每年春天特别派遣官吏监督制造,为赶上每年清明节的“清明宴”,日夜快马加鞭的送上春茶。

宫廷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层,既是时尚与文明的典范,又是文化思想传播的中心。当时皇帝讲究饮茶之道,御用茶具金碧辉煌、华美富丽到极致,社会饮茶的风靡可想而知,陕茶的珍贵也就可想而知了。

史料记载,从唐代至清代,陕南延续了千年“以茶易马”的历史。盛唐时期“丝绸之路”将茶叶远销世界各地,因此才有“丝绸之路”也有“丝茶之路”一说。

据《宋史》,“汉中买茶,熙河易马。”茶马互市,使汉中成为与成都、开封并列的三大财源城市之一。

明代每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汉中茶叶是当时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

猜你喜欢

法门寺汉中茶具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品雅茶具
游法门寺
冯可宾买茶具
汉中
再走法门寺
贾星儿的快乐之茶
[第二十六站:汉中]
汉中的菜豆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