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 继苹果之后陕西农民脱贫致富的又一优势产业

2016-12-26巨海林孙越赟

西部大开发 2016年7期
关键词:陕南春茶茶园

巨海林 孙越赟

“茶产业‘十二五发展速度很快,质量也明显提升。要继续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思路,抓好种苗、规模、品牌、流通四个关键环节,建设陕南生产与加工、关中加工与流通两大茶叶基地,把茶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继苹果之后又一特色优势产业。”在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上,陕西省省长胡和平重点强调茶产业。让陕西茶人振奋不已,也让陕南干部群众增强了以茶叶为抓手脱贫致富的信心。

“十二五”期间,陕西茶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陕西茶叶总面积215万亩,总产量8.5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8.6%和232%。比面积和产量增长速度还快的,是名气。凭借“香高、味浓、耐冲泡、无污染、富含硒锌”的内在品质,在国际国内屡获大奖的陕茶逐渐被消费者认知和喜爱,为国内外茶叶界所密切关注。

16年前,陕西开始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凭借苹果优良的内在品质,陕西不仅后来居上成为全球苹果生产最大区域,也使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渭北黄土高原、陕北丘陵沟壑区和白于山区的数百万群众,依托苹果产业脱贫致富,成为农民中的高收入群体。

陕西另一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在陕南秦巴山区,也是陕西精准脱贫的“硬骨头”。“把茶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继苹果之后又一特色优势产业”,无疑将给陕南百姓尽快脱贫致富带来新希望。

陕西春茶畅销

好茶叶一斤难求

近两年,陕茶发展势头很猛,茶叶企业普遍感觉有点扬眉吐气了,尤其是生产春茶的时候。“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打电话要买10斤新茶,我推了两个礼拜都没货,人家直接把车开到公司,把另一个客户提前一个月预订的茶给‘抢走了。”2016年5月10日,汉中市镇巴县恰溪春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符再军说。

怡溪春茶业有限公司是镇巴县最大的茶叶龙头企业。符再军说,从3月24日开始生产新茶直到“五一”,茶叶几乎都是这样被预定和抢着买走的。“不存在销不掉的问题,是不够销的问题。好茶叶一斤难求。”

随着2016年春茶销售旺季的“谢幕”,镇巴县的春荼“争夺战”也由最初的激烈变得松缓下来。据县茶叶技术站统计,今年全县春茶产量1940吨,产值3亿多元,每斤均价近1000元。

其实在陕西茶叶主产区汉中、安康、商洛,各地都存在“好茶叶一斤难求”的现象。在面积最小的后起之秀商洛市。个别春荼甚至卖出了1斤5000元的高价。

“关键是我们的茶叶不仅好喝。还安全。不信你去我们的茶园看看,都能看到茶树上结着蜘蛛网,说明我们的茶园不打农药。”镇巴县茶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陈孝军自豪地说,该县秦茗茶业公司、秦巴雾毫公司和丰源林牧业公司生产的汉中仙毫、秦巴毛尖、汉中炒青都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

陕西茶叶看陕南,陕南茶叶看汉中,汉中茶叶看西乡。被中国茶叶泰斗级专家、安徽农大段建真教授评价为盛产“持久留香,中国口感最好的炒青”的西乡县,全县30.2万亩茶园,去年茶叶一产产值16.5亿元。今年春茶产量同比增长3%左右,产值同比增长5%左右。

“过去主要在本地销售。通过宣传推介,知道陕茶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省外的销量能占到我们总产量的40%左右。”西乡县延宾茶业总经理胡彦兵说,在春茶生产旺季,公司每天加工干茶1000多斤,一下生产线,两三天就销完了,基本没有存货。

男女老少齐采茶

商业一条街几乎全部关门

陕茶在市场的畅销,反应到生产上,是茶叶值钱了,自然而然采茶也就成了需要支付大价钱的紧俏劳动。于是镇巴县兴隆镇的商业一条街,一到采茶旺季,就基本都关门歇业了。

“为什么不做生意了?都采茶去了,因为采茶收入更高。”镇巴县茶技站站长陈孝军边陪着笔者走在这条萧条的商业街上边算账,“采春茶,单芽鲜叶100元1斤,手脚麻利的每天能采两三斤。双芽以上60元1斤,每天能采五六斤。光手工费1个人1天就能挣300元左右。一家人齐上阵采荼挣现钱不比开门等生意强?”

因此在茶区,在采茶旺季,除过上学的孩子们,男人、女人,甚至老人们,从早到晚都在茶园里忙碌着。

“有茶采就不心慌,就算你八十多,只要能走动就有收入。能采荼就天天有进账。”60多岁的兴隆镇水田坝社区村民康树菊边麻利地采茶边说,每年3月到7月中旬,社区的“闲人”都到茶园采茶。她家没有茶园,和老伴两个人一年光帮别人采茶就至少收入六七千元。

水田坝社区是移民社区。从边远山区搬迁下来的3100名群众,依托茶产业,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而且逐渐宴现了富裕,如今村民们安居乐业。去年社区人均纯收入1.02万元,其中百分之六七十来自于茶产业,创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

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陕南对农民收入带动最大、带动人口最广泛的农业主导产业,是陕南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以镇巴县怡溪春茶叶有限公司为例,去年采茶、茶园管护用工超过1000个,支付工资约600万元,辐射区域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300多元。

茶叶带动陕南生态游

旅游大巴开到了村上

在西乡县峡口镇江榜村,四五月份每天都有几辆甚至十几辆旅游大巴车满载游客来看茶园、买茶叶。

江榜村位于牧马河源头,山清水秀,四面环山。自从茶叶俏销值钱后,村民们一门心思发展茶叶。依托人工雕琢般秀美的茶园,江榜村不仅由收入远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贫困村,成为几十万元户、上百万元户大有户在的富裕村,而且还荣升全国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入选中国美丽田园。而这两个美誉度很高的荣誉称号,又给江榜村带来了额外的茶叶旅游收入。

从江榜村考入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又考上公务员的江娟,在工作了3年之后,2015年和丈夫一起辞职回江榜村开了个茶厂,自建加流转了50亩茶园,搞茶叶生产、销售、文化一体化发展,并组建了江榜茶姑娘专业合作社。“西乡茶叶好、环境好,感觉做这个挺有千头的。”江娟说。

茶叶的产销两旺,让茶区百姓看到了依靠茶叶致富的希望。这种希望又吸引着更多像江娟一样的年轻人回乡务茶。而年轻“血液”的注入又让这一陕南传统产业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茶叶旅游便是其—。

2007年,西乡游客人数达70万人次。到2015年,暴涨到39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69亿元。今年“五一”期间,全县大小宾馆住宿价格普涨50%左右,仍然一房难求。茶叶旅游功不可没。

“一个产业‘引爆一个地方的发展,在西乡有显著的体现。大力发展茶产业,已经由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变为西乡百姓的共识。老百姓对茶园生产管理、产品品牌、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念都大大增强了,发展保护茶产业成为了大家的自觉行为。这样的转变让我自己都很感动。”西乡县县长演晓刚说。

发展茶产业

让陕南百姓富起来

陕南秦巴山区是陕西精准脱贫重点区域。陕南的贫困,既源于山大沟深、人均耕地少、地下资源贫瘠,更源于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看护一江清水不受污染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因而与许多挣钱的项目和发展机遇擦肩而过。

要想长久解决一个地方的贫困问题,最费时、费力但却最有效、最牢靠的是发展产业。以苹果产业为例。在陕西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渭北黄土高原、陕北丘陵沟壑区和白于山区,通过发展苹果产业,43个苹果基地县数百万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至少在5000元以上。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这些地区贫困群众从脱贫到致富的无缝衔接,承载着广大果农的衣食住行、就医养老,也承载着他们下一代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陕南最大的优势是环境优势,覆盖面最广、最有潜力的产业是茶叶。茶产业的亩均效益好于苹果。做大做强茶产业,无疑将会给陕南百姓带来和渭北苹果产业同样的脱贫致富效果。

陕西茶叶和苹果一样,都是内在品质非常好,这是茶产业能够做大做强的基础。过去陕茶没有做大做强,很大原因是没有在销售和加工上下功夫。

借鉴陕西苹果开拓市场、以市场引领生产壮大产业的成功经验,近年来,陕西省农业厅连续组织陕西茶叶企业组团出击,在茶叶主销区甘肃、山东、西藏、新疆等地,主产区杭州、福建等地,甚至在俄罗斯、荷兰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陕西茶叶推介会,并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陕西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出力,推动陕茶快速、健康发展,跻身中国著名茶区、茶品牌行列。

“市场对生产的刺激是很厉害的。持续不断地开拓市场——产品畅销——价格上扬——反过来刺激生产。只要能挣到钱,农民就会把种茶当回事。”业内人士认为。以现在陕茶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坚持抓上几年,茶产业的产值或将超过苹果产业。届时,陕南茶区21个县、26万农户、500万茶叶生产经营者将直接受益。

(作者巨海林: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站长;孙越赟: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副站长)

猜你喜欢

陕南春茶茶园
春茶不宜贪尝鲜
尴尬的陕南
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分析与研究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春茶不宜贪尝鲜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