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长综合素养与学校管理创新
2016-12-24罗丞
罗丞
校长在学校中是否真正处在核心的地位,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取决于校长的管理能力和自身专业素质。在新的教育常态下。现代学校管理呈现出新的特征:把师生摆在学校管理的参与主体和合作者地位,追求扁平、精细,体现服务意识,以关怀生命作为教师的使命等,校长基于自身良好的德行、专业和文化素养,在长期训练和实践中习得与之相适应的技巧和能力,最终达到“垂拱而治”的境界。
一、校长的文化领导力与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长文化领导力的核心在于高效整合、凝聚学校文化建设的力量,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和谐、幸福地发展。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的学校文化建设主要从价值、环境、行为等方面着手。一是提炼完善的价值文化体系。学校班子和全校师生一道,精心提炼六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凝聚深厚人文底蕴,形成完善的价值文化体系,包括核心理念、品牌主题、学校使命、学校精神、校训、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砺新宣言、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十三个部分。核心理念是“树本砺新”:“树本”,就是遵循教育规律,遵循育人规律,坚定教育本真;“砺新”,就是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校训是“海纳百川,德建名齐”;品牌主题是“绿境”。学校新校区在铁山坪4A级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四周绿荫覆盖,大树参天,生机勃勃。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为成就每一位师生的未来服务”。表达出学校借绿色生态的雅境,寄树人育才的衷情,执著探寻教育规律、努力成就教育伟业的美好意愿。学校强调管理就是服务,学校领导为教职工服务,教职工为学生、家长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二是打造特色的环境文化面貌。学校景观与铁山坪森林公园相互交融,环境优越、和谐共生,形成独特的山地校园景观、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书院氛围。校内空中连廊、校牌、砺新宣言石刻、校赋墙、致远塔、新声钟亭、溪谷景观等,无一不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一座有灵性、会说话的校园。三是营造踏实的行为文化氛围。文化力量的有效表达必须靠践行。学校为促使价值文化落地生根,主要采取制度导向和开展特色活动等措施。学校一校两区管理制度、教职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绩效分配激励制度(探索低职高能高聘、高职低能低聘、设立首席教师、开展星级教师评选)等,确保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师生海量阅读、晨练、社团活动自主管理、“振钟”(振兴中华之意)仪式等特色育人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学校立德树人工作。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与学校课程建设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要义在于有效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落实,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资源。学校秉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课程改革指针,制订《深化课程改革三年(2015-2017)规划实施方案》。设计思路包括“三C课程”体系建设(以“树本课程”、“砺新课程”和“海纳课程”分别对应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生本课堂建设(探索以学科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施砺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体格健康、心智健全,具有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学生)。在具体实施中推行走班选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喜欢的老师,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通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觉服务,学会生存、品味生活、敬畏生命”的“三自三生”系列教育,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机制和新途径。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初中生,制定不同的系列精品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规划学生美好人生、成就幸福未来奠定坚实基础。高中阶段,选修课程的走班教学主要进行“三主五环”操作探索。“三主”搭建宏观框架,即以学校的育人理念为主轴:以师生双方为主体:以文化素养、生活技能、社区服务、人生价值为主板,构建稳固的“金字塔”模型:“五环”落实走班操作流程,即“创造性开设、最优化指导、个性化选修、高效性课堂、分层级管理”。
三、校长办学的国际视野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不是走向同质化,而是创新”。在基础教育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意识为主,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深深认同上述的观点,并且认为就算是采取国际交流合作的同样载体,比如引进国外课程、国际课程班,以及建立国际学校、姊妹校等,但在不同文化底蕴和个性的学校落地生根之后,还应努力凸显学校的个性特色。基于此,学校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学校举办国际课程班。目的是通过国际部,了解国际教育的前沿,与国际教育接轨,提升师生的国际视野与国际竞争力。为此,开展如下方面的活动:一是借助国际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胸襟的师资力量。部分教师要能进行双语教学;二是开展跨文化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让外域文化和本校特色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比如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学校“海纳课程”(社团活动课程)教师。
四、校长的创新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
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校长、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制定砺心人才培养计划,从上海交大引进博士生,通过竞争上岗,担任教科处主任助理,主抓全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是重庆市首批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实验学校,通过遴选之后,学生进入重庆市创新学院与高校教师对接。直接到高校实验室接受教育、培养。学校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辅导队伍。通过常态性地开展科技节、科普社团等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操。学校建立创新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全天候开放。学生在机器人大赛中获全国金奖、重庆市长奖、江北区长奖,雏鹰学员的多项发明创造获国家专利,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目前,正在探索多元化培养人才的途径。
五、校长的协调沟通力与和谐团队的打造
文化认同是团队和谐的前提。学校以创办百年名校、促进师生发展作为学校团队的价值追求,通过宣讲和践行,团队成员信心满满、激情飞扬。校长的率先垂范是学校团队和谐的牵引,善于用人是学校团队和谐的推手。每个教师都是人才,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坚持用人用其长(chang),看人看其长(zhang)。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激发每个人的潜能。让老师教有所成,让学生学有所长。制度公平是团队和谐的保障。学校的管理理念是“策必广益,行必专精”,即决策前要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执行时要专业而精细。学校的管理特点是民主、扁平、精细、和谐。民主就是要让教职工说话:扁平就是将管理重心下移,大胆放权,推行年级主任负责制:精细就是要关注细节,在管理中追求精细、精通、精密、精品:和谐就是要商量着办事。在用人机制上,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教职工双向选择分批聘任制;帮教职工搭台子、压担子、结对子,以位立人、以为达人。同时,大胆实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探索低职高能高聘、高职低能低聘,设立首席教师,评选星级教师,很好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六、校长的办学定力与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有定力的校长,善于以强大的“内力”排除纷扰,沉心静气办学、踏踏实实育人,全力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校长之“定”,主要应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确立高远的办学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办成“重庆领先,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华名校”。目标既定,就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直至实现目标。二是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学校拟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并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在规划中明确培养“名校长”、培养“名教师”、培养“名学生”、开发“名课程”、形成“名特色”、建设“名校园”等“六名”发展任务和路径。三是养成正念坚固的心性。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声音、纷扰难免会冲击到学校,因此校长必须具有极高的内心修为,做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心地清净、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