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2016-12-24
一个人愈能够放下,他就愈富有。
——大卫·梭罗
戴夫·布鲁诺的购物忏悔,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他买了一个高倍数的天文望远镜,就想继续买一个星系地图软体,帮助他用望远镜时为天体定位,配合使用的还有红光滤镜闪光灯,红光可以避免瞳孔过度扩散,还需要搭一台单镜头反光相机和几个昂贵镜头,以及又轻又结实但很贵的玄武岩纤维脚架。有人送给他一支精美的钢笔,他就想着拥有更多、更精美的钢笔。有人送他一张连锁建材城礼券,他就开始在杂志上找家庭改装方案。他脑海中一直被买什么,还能买什么折磨着。
用100样东西过一年其实是用极端的方法给自己剁手。真开始扔东西,布鲁诺意识到,他把很多希望寄托在买来的东西上,每样东西都有故事,堆在一起就是他从小到大的人生。处理这些经年累月攒下的杂物,也是整理自己的生活,从混沌度日中清醒,实现个人成长。如果不对内心进行探寻,东西是扔不掉的,因为扔东西的关键不是扔,而是留,留下对你真正重要的东西。简单生活不单是经济上的考虑,也是让人的认知和思维从散乱无序到结构化,生活才能更单纯、更集中,更以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核心。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断舍离”不是家政技术,而是心理学范畴。很多人寻求专业的整理收纳咨询师的帮助。赵敬正在网上推广整理收纳的概念,她有一个生活本质研究所的公号,也在知乎上答题。跟美国、日本相比,赵敬觉得刚从物资紧缺中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普遍还不能接受这个理念。她告诉我说,有微信大号发了一篇日本太太整理屋子的文章,留言大部分是否定的,说家里东西少看起来冷清,说这是强迫症,说全职太太当然应该把事情做好,上班族不可能。
找赵敬做咨询的大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一开始的需求就是清理空间。赵敬并不帮助客户做决定,而是引导客户自己探寻对东西的态度。“我站在旁边能看到另外一个人去拿东西时候的表情,那些偏差和扭曲,我会帮助他打开自己。真扔起东西来,很多人容易放过自己,我们一般都不会放过。”赵敬解释说,客户有一双几千块钱的鞋,特别磨脚,一般人就留住了,但是我会围绕这双鞋做15分钟谈话,了解是什么东西真正激发他。当初为什么买它,如果它不磨脚了会穿吗?如果它一直磨脚,打算在哪一个场合穿,那个场合下的感受是什么?随着不断地了解细节,一般这种人是把东西看得比自己重要,可以为了东西的价值牺牲自己。他对待其他物品的方式肯定也是如出一辙,再往下探寻,也许和他的童年有关系,比如有个会委屈他的妈妈。
赵敬不是要让客户把东西都扔光,而是达到人和物品的强相关、高效率。如果围绕着自己的东西不是最合适、最需要的,很难产生幸福感。如果围绕自己的既用着称手,又迅速得到,生活状态就很好。问题是,人们很难对家里的东西有鲜明的态度。赵敬说,学员中80%的人根本说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从来都没有去探寻过,他不但家里很乱,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情绪管理都是拎不清的。“有人想留下一台豆浆机,说为了以后健康生活。可因为客观原因,他一日三餐吃外卖的状态没法改变。豆浆机代表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可实际上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不接纳自己的生活,豆浆机就是他的心理负担,长期提醒他过的是理想和现实脱节的日子。”赵敬说。
简单生活不能机械规定每个人拥有几套衣服、几本书,而是让人祛除生活中的杂草,全神贯注地绽放。最容易处理的是为了图便宜而买很多的人。“这样的人只看见了东西的价钱,看不见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是有价值的。算一下一小时赚多少钱,每天为了省钱花多少时间在比价上,一平方米5万块钱的房子里囤东西——可能省了几十上百块钱,其实很滑稽。”赵敬说,整理的本质不是管东西,而是管人,如果人不想明白,东西扔了还会买回来。
以认识自我为过程的扔东西很痛苦,不是心疼东西,而是要残酷地面对真实的自我。赵敬的一个客户刚刚辞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来创业,他全家都在那个行业里,有资源有人脉,而要创业的项目完全是从零开始,做出这个大胆决定的勇气,来自跟赵敬的咨询。“我当时就预感到他可能会转行。我们整理书架,书在我背后,他在我面前,我一本本拿给他,直接看书名决定去留。他每一本专业书都不想留。只是在几本经典大部头上,他有点犹豫想作为藏书,最后连藏书也不做了。”赵敬说。把所有留下的书放在书架上归位时,客户自己震惊了,一本专业的书都没有留下来。“我当时问他,知道这代表什么吗?他说他知道,但是不想面对。”赵敬说。外界看来,他的职业决策是不理智的,但是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都是外在评价,抵不过他内心的声音,他不喜欢原来那个工作,而喜欢另外一个。“他说从前总赖床,以为自己有拖延症,其实是因为潜意识里抗拒,因为现在每天早上恨不得不洗脸就开始工作。”赵敬说。
有些对物的舍弃也是对人际关系的重新认识。赵敬有一个客户扔东西到最后,不知道买的一堆大牌包怎么处理。赵敬就帮她去找背后的原因,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多跟自己收入不符的奢侈品。问题的核心是她有一个闺蜜小团体,别人用什么包,她就跟着升级。她跟从得很吃力,但她在团体里没有话语权,并没有信心展示一个不同的风格。“戳到她的实质,她哗哗流眼泪。她的自我价值感缺乏,沟通模式不健康,价值观混乱,又极度缺爱,这些搅合在一起,很难脱离这种购物。她虽然已经知道问题所在,可现在也没解决得了。”赵敬说。
每一种对物的态度,都有一根细线连着隐秘的内心深处,即便是行为表现相同,都可能是不同心理原因。有人喜欢给自己囤东西,但并不是真的爱自己,也可能是过度饥渴下的极端反应。一个学员特别喜欢买面膜和足浴盐,可她根本没有敷脸和泡脚的时间,因为这个跟老公冲突很大。“她内心真正渴望的是有自己的时间,这件事实现不了,她就去买面膜、足浴盐、香薰灯来变相解决这个问题。扔面膜的时候,她就哭,问难道连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吗?”赵敬说。这个学员的全部时间都扑在家庭上,为家庭重度付出。“她以为家庭过度付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她老公不让她买面膜的时候,她就会产生强烈的愤怒。这不是面膜的问题,这是她自我价值感匮乏。”赵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