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潜航器事件”与“互虐时代”
2016-12-24宋晓军
宋晓军
12月17日晚上,特朗普就两天前中国海军在南海有关海域“识别查证”一艘美海军无人潜航器(UUV)一事又发了推文。由于特朗普第一次发推文时有拼写错误,所以在微信里传播得很快。当时一位朋友在微信里就对我半开玩笑地说:特朗普将中国海军的做法说成是“前所未有的举动”,这也算是对他之前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通电话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的一个回应吧!对此我也半开玩笑对他说:从时间表上看,美国海军UUV的发展与台海局势的变化还真有些重合。
1988年李登辉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同年美国海军研究局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一起制定了要证明UUV具有完成一些重要任务能力的计划;1994年李登辉否认“九二共识”,同年美国海军研究局制定了《1995~2010年十五年UUV科学技术计划》,明确了UUV的优先使命和主要研究方向。1996年李登辉抛出了“两国论”,美国海军制定了《2000~2035年美国海军技术规划》,将UUV技术列为重大项目。2000年陈水扁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同年美国海军提出了《2030年UUV发展主计划》,明确了UUV在军事应用方面的7种使命和4种作战的特征能力。2004年陈水扁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同年美国海军又将UUV的7种使命修改为9种使命:情报/监视/侦查、反水雷、反潜战、查证与识别、海洋调查、通信和导航网络节点、载荷运送、信息战和时间敏感目标打击。同时,“主计划”中还提出了要研发便携、轻型、重型和巨型4个级别的UUV。至此,美国海军发展UUV的方向和框架就基本确定了。
2008年后,台海局势因地区领导人更迭有所缓和,美国也因金融危机和大选进入“调整期”。此时美国海军就2004年确定的UUV九大使命委托兰德公司从军事需求、作战风险、作战概念、使用费用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2009年兰德公司拿出了题为《UUV任务综述》、长达187页的报告。报告按三大方面列出了9种一级任务和31个二级任务,给出了评估结果。结果认为,“信息战”和“时间敏感目标打击”两个一级任务及“反潜战”中的大部分二级任务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兑现。之后,随着奥巴马政府2011年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海军UUV的发展再次受到了重视,并于2014年被纳入了“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事实上,这次被中国海军“识别查证”的“近海战场感知-滑行者”(LBS-G)的工作范畴,就属于被之前兰德公司报告认为可以兑现的UUV的“9种一级任务”之一:海洋调查。而按照事发后美国军方的声明称,LBS-G当时正在执行“海洋调查”下的二级任务——水体描绘(为绘制海流剖面图、温度剖面图、盐度剖面图等采集信息)。
话说到这儿,我并不是要论证“无人潜航器事件”是中方对之前“电话门事件”的一次设计好了的回应,但美国海军的UUV发展思路一定与未来的台海作战有关。按照其任务需求简单地说,战场环境对于战略和战术行动而言都非常重要,而UUV自主收集的常规海洋数据经分析后,既可以用于战场准备,也可以用于战术辅助决策系统(TDAS)。而这也是中国军方发言人就“无人潜航器事件”谈话时“柔中带刚”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无人潜航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现任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年终记者招待会上却警告了下任总统特朗普:要推翻“一个中国共识”必须想清后果。很显然,他至少不希望特朗普政府利用台湾问题将中、美关系推向一个“冷战”式的、无休止的“互虐时代”。
2015年3月9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将开发的能在深海探测和跟踪潜艇的水下无人潜航器(UUV)放入水中测试。该潜航器长7米,可下潜至6000米深,被称为SHARK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