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探讨
2016-12-24潘旭炎周跃王威马旭东邱晟李晓斌颜艾闫仁福
潘旭炎 周跃 王威 马旭东 邱晟 李晓斌 颜艾 闫仁福
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探讨
潘旭炎 周跃 王威 马旭东 邱晟 李晓斌 颜艾 闫仁福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老年人多见,常有头部外伤史,以钻孔引流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愈后良好。但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少见,病史较长,单靠影像学诊断难以与普通慢性硬膜下血肿鉴别,且单纯钻孔引流术疗效差,术后容易再发出血,甚至出现脑疝等危重并发症。现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5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方式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中,4例为70~80岁老年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均有不同程度头部外伤史;另1例为12岁女性患者,6个月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症状,并伴有肢体肌力减退,病程1~6个月。
1.2 影像学特征 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可见以额颞顶为主的颅板下新月形、半月形低密度、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图1-2),部分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内膜,有不同程度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情况,病史较长,机化完全的血肿为均匀低密度影,机化血肿与脑组织间可有密度更低的脑脊液分布[1]。头颅MRI表现为较均匀短T1信号、短T2信号,其内常有混杂等或长T2信号[2]。
1.3 手术方式 因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与一般慢性硬膜下血肿难以鉴别,先按CT影像设计大骨瓣开颅头皮切口,在局麻下试行钻孔,术中如见血肿机化、包膜增厚,中转行大骨瓣开颅手术。术中见机化的血肿包膜呈现黄白色,质地较韧,如皮革样,部分可形成分隔,打开包膜后血肿呈不同形态。本组患者中,血肿呈黄褐色水样1例,呈黄褐色豆渣样4例。机化的血肿包膜较厚,包膜与硬膜粘连,剥离后硬膜常有渗血,切除后周围应彻底止血,如出血不止,将粘连部分硬膜切除,以人工硬膜修补,硬膜折返处严密止血后部分保留,靠近静脉窦处分离切除时注意出血,可采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1.4 机化血肿显微结构 对术中切除的包膜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3],见整个包膜呈现肉芽肿性改变;而电镜超微观察见包膜中填充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这些血管中有大部分未形成完整管腔,缺乏平滑肌等结构,基底不完整甚至缺失。
1.5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1例先行钻孔引流术,但术后再发出血(图3),后再行开颅手术;1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术后再发出血,短时间内导致脑疝,及时发现后急诊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脑疝缓解(图4);余3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术后加强引流处理,可见脑组织复张困难(图5),积液填充(图6),但再发出血量极少,拔除引流管后未见再发出血。本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图1 术前双侧低密度影
图2 术前单侧稍高密度影
图3 单侧钻孔引流术后再发出血
图4 再发出血行急诊开颅术后无再出血
图5 术后脑组织复张困难
图6 术后血肿腔隙积液填充
2 讨论
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6.5%[4]。机化型血肿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血栓并机化,周围分布大量血窦,故易再发出血,钻孔引流治疗无效,甚至形成脑疝、死亡[5]。Kwon等[6]发现,混杂密度型在行钻孔引流术后,易再发出血,故对能确诊为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能耐受开颅手术的应行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Imaizumi等[7]也认为,如病史较长者,血肿包膜增厚,容易形成钙化,血肿腔内组织异质化,单纯引流无法将包膜内容物清除,且因包膜较厚、钙化后,血肿腔难以闭合,易发再次出血。
术前可根据病史长短,头颅CT及MRI特征协助诊断,一旦确诊为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或钻孔引流再出血后,需立即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手术范围以尽量暴露血肿为宜,可以有效清除血肿及切除包膜。若外膜的供血来源于硬脑膜中动脉,术中可电凝脑膜中动脉分支,破坏外膜血供,减少术中和术后再次出血机会。机化血肿压迫脑组织时间长,如快速清除血肿后容易引起脑组织过度灌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脑肿胀等,清除血肿时要缓慢、轻柔,忌快速减压,并可在显微镜下操作,减少脑组织损伤。笔者认为,基于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往往病史较长,患者年龄较高,脑组织复张困难,术后极易再发出血,清除血肿、切除包膜后可延长术后引流时间,可平卧,适当补液加强营养支持。出血多、凝血功能障碍者,可在输血的基础上输注新鲜血浆及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术后及时复查头颅CT,适当应用脱水药物。
目前认为钻孔引流术对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差,手术方式主要有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硬脑膜下腔外置术、开颅颞肌下袋状成形术等[8]。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在临床上为主要手术方式,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基础疾病多,麻醉难以耐受,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不易于恢复。但随着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开颅手术已不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唯一手段。Rodziewicz等[9]已利用神经内镜治疗多分隔的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中剥离血肿外膜及去除分隔的小腔,但不切除血肿内膜,仅仅打通血肿腔与硬膜下腔的通路,手术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一般情况不佳,难以耐受开颅手术,曾有文献报道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的病死率可高达30%,并发症主要有癫痫及再出血等[10]。但选择钻孔引流术后,几乎都会再发出血,甚至出现脑疝,危及生命,故笔者认为选择微创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势必是发展趋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 张之营,徐书刚,李鸿源,等.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10):926-927.
[2] 于洪泉,徐松柏,许冰,等.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8):754.
[3] 邓正海,侯颖智,孙异临,等.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策略及其包膜超微结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3):238-240.
[4] 张玉海,章文斌,胡波,等.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7(2):83.
[5] 冯玛静,高树山,吕中华,等.手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探讨[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3):380-381.
[6] Kwon TH,Park YK,Lim D J,et al.Chronic subdurMhematoma:evaluation of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ostoperativedrainage volume[J].J Neurosurg,2000,93(5):796-799.
[7] ImaizumiS,Onuma T,Kameyama M,et al.Organized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requiring craniotomy-five case repots[J].Neurol Med Chir(Tokyo),2001,41(1):19-24.
[8] 赵雅度.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4-75.
[9] Rodziewicz G S,Chuang W C.Endoscopicremoval of organized chronic subduralhematoma[J].Surg Neurol,1995,43(6):569-573.
[10] 郭峰,孙里杨,王列,等.骨瓣开颅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71.
2015-04-28)
(本文编辑:李媚)
313000 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闫仁福,E-mail:hzzxyys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