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016-12-23崔敏洁涂建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措施影响

崔敏洁 涂建华

摘 要 青少年是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周围的教育环境对以后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时下,社会上关于青少年的负面消息已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健全,产生诸多的问题,性格变得扭曲,严重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其中,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教育领域中家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普及家庭教育显得极为迫切。文章总结了家庭教育不当的表现形式,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希望对当下青少年教育存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家庭教育 青少年心理 影响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09-02

青少年是社会上特殊的群体之一,青少年此时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敏感时期,稍微不注意教育环境的的问题,就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在教育的方式上,又可分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往往传统的认识上,认为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作用,学校教育也一直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事实上,相较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处于重要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往往是我们所忽视的一点。所以,本文讨论的是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青少年的心理性格特征,以及未来的人生走向。

一、家庭教育不当的类型及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1.放任型。自由放任型家长,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主要是由于家长认为只用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并不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思想教育。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扭曲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等人格特征,一但受到外界刺激,便易产生偏激行为。

2.溺爱型。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年轻的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竭尽所能地给孩子尽可能好的,这样的方式让子女在家中处于优越地位,一味的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子女的任何需求,使子女经受不起任何挫折,久而久之,则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性,当父母无法再满足子女过分的要求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怨恨父母,甚至社会,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的不良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

3.粗暴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定下过高的目标。当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往往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进而采用粗暴的方法,深信“不打不成才”,家长不自觉地、无意地损害孩子自尊心的事常常可见。有些家长则平时放任子女,一但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便打骂、体罚。这些教育方法,使子女精神和肉体遭受创伤,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增大了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出现了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行动自私、情绪自卑,逆反心理等心理特征。

4.家庭破裂型。父母离异分居或不合的,容易使青少年失去家庭的温暖,造成人格的失调。由于家庭关系僵化,孩子得不到安静、温暖的生活空间,心灵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心理会畸形发展,变得厌世,导致心理变态。产生自卑、多疑、暴躁等人格,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引诱,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5.专制型。父母无视子女青年期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性加强的心理特点,用强硬的手段一味的要求孩子顺从听话,按父母的规划发展,无理粗暴的干涉,这样使孩子自我评价萎缩到实际能力以下,孩子应有的正当欲求和需要被禁止。这样专制干涉的教育,会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更甚者会因对这种教育的仇恨而成为暴力攻击者,对人粗暴冷淡,难以与人和睦相处或者丧失对生活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6.家庭不正型。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科忠告我们:“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同儿童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穿戴、怎样读报,这一切对于儿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二、思考与建议

第一,多数家长必须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的早期开发作用、长期感染作用、环境熏陶作用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的。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是父母的罪恶。家庭应担当和强化对青少年的管教责任,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来引导青少年健康的发展。

对失去家庭温暖,失去父母之爱,失去家庭保护的未成年人,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对其给予特别关心、教育和保护,对生活有困难的应给予经济救助,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第二,学校和老师应充分发挥作为教育机构和园丁的职责。相比较而言,学校与教师掌握了教育的理念,掌握了教育青少年的系统的、理论的教育心理知识。这样,就可以发挥学校与老师的优势,与学生家长建立长久密切的联系,对青少年的父母进行宣传教育,让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除了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所做的努力外,在国家层面还应重视起来。将家庭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常常产生重大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梁启超也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早期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人格的塑造起一定的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普及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升我国的国民素养,为我国的腾飞助力。

参考文献:

[1]潘允康.家庭社会学[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86.

[2]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黄乃毓.家庭教育[M].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4]孟家成.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8).

[5]孔凡寅.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6,(2).

[6]梁超.大学生不良行为与高校矫正机制的完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措施影响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