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6-12-23刁品泉
刁品泉
【摘要】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过程.如何进行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创设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问题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讨论启发,重视师生互动,突出学生自主意识,同时也要体现数学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方法
一、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情境创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引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并且情境理论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境的联系中才有意义.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真实的教学情境相结合,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模仿生活情境,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设疑生奇,设疑生趣,自主尝试,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主动地学习,经历体验问题情境阶段、主动探究阶段和运用创新阶段,过程问题贯穿推进,师生不断地在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建立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形成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图1
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毕达哥拉斯是2005年前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一天,在朋友家做客的他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同学们也仔细观察一下,是否也与他有同样的发现呢(如图1)?面积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也具备这种关系吗?
简短的导入富有科学特色和浓郁的数学气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同时画面中出现的直角三角形,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要学的知识中.同时,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引入又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勾股定理,设计充分利用了图形的直观性,便于学生探究与发现,考验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入置学生于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是自己的课堂,是自己活动的天地.
二、运用讨论启发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引入情境之后,需要创设启发式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渴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启发讨论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一位参与者都能畅所欲言地参与讨论,碰撞思维,交流成果,共同分享智慧的结晶,明晰思路,关注细节,找准关键,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为例:如果你需要制作一批宣传材料.甲公司提出:每份材料收费20元,另收3000元设计费;乙公司提出:每份材料收费30元,不收设计费.(1)什么情况下选择甲公司比较合算?(2)什么情况下选择乙公司比较合算?(3)什么情况下两公司的收费相同?你应该怎样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去判断并解决问题呢?
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讨论,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师生交流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如何把交流组织得更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讨论、相互质疑、相互释疑,同时对释疑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
三、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自主学习效果显著优于被动学习,应避免教师始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角,学生为配角,这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阅读、思考、探索,学会调控的学习方法,养成预习、复习、使用学习工具的习惯,主动参与有意义理解,勤于实践,追求个性张扬,不必苛求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四、注重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的所学、所做、所感(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梳理与提升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小结也是辅助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自我建构的过程;有效的课堂小结不仅能成功地为一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还能起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品质.
总之,要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适合教学内容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自主完成知识的“再生成”,将知识内化为数学品质;同时,真正体现数学的育人价值,落实好教学三维教学,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