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2016-12-23符秀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才培养模式

符秀华,陈 瑜

(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安徽 淮南 232007)

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符秀华,陈 瑜

(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安徽 淮南 232007)

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为背景,积极探索中职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并结合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分阶段实施,渐进式培养,使学生在取得中职护理专业毕业证的同时,获取护士执业资格证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服务人才。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道,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据预测,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 20.0%,2050年将达到25.5%。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发展态势,加上“421”家庭小型化及传统养老观念的转变,很多老年人更多依赖于专业化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如福利院、敬老院、养老护理院及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服务等,因此需要更多专业护理人才。目前我国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3 300万,如按3∶1的比例标准配备养老护理员,即需要1 000多万名养老护理员,但我国每年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的只有两万人;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大多数人没有或很少接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和系统教育,缺乏专业化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老年事业发展需要。由此可见,专业化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是为社会提供优质老年护理人才支持的关键。

1 以老年人需求为本,构建老年服务体系专业群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特殊需求,我们应按需求理论建立专业养老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构建多层次老年服务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群,为社会化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专业人才(见图1)。

图1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构建的多层次老年服务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群

2 坚持“三对接”,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2.1 专业培养目标与老年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对接

对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等通过调查问卷、随机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专业调研,明确老年护理岗位能力需求,作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的依据。老年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主要为:老年人生活护理、预防保健、心理护理、慢性疾病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等。与老年护理工作岗位对应的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应爱岗敬业,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并具备预防保健能力、心理评估能力、心理保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急救能力。

2.2 课程标准与执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考试对接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2011年修订)》要求,任何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持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取3个证书:教育部门颁发的毕业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证、民政和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因此,在课程标准制定中应将老年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有效衔接,以学历教育教学为主线,将两种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融入学历教育中,使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有机结合,为毕业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奠定基础,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可以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2.3 职业拓展能力与老年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对接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学生除了具备老年护理基本能力外,还应具备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组织管理能力。

3分阶段实施,渐进式培养

老年护理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在校学习3年。目前大多数学校传统的护理专业通常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医院顶岗实习。在该模式中在校理论学习脱离岗位实践和职业感悟,难以与工作岗位对接,学生缺乏职业熏陶;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专业理论知识早已淡化或遗忘,缺乏教、学、做统一,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能力培养。采取“基础知识学习—仿真实训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的渐进方式,能很好地实现学校、医院、基地“三位一体”分段式教学,切实推行毕业证+护士执业证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制度,构建“全面、全程、全员”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改革学生学业考核标准和办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老年护理员培训有效对接,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纳入教学中,帮助和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取相应的资格等级,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其教学分段如下:(1)第一阶段:基础模块学习阶段(第一、二学期)。主要在校内老年护理模拟仿真实训中心完成,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完成公共文化基础知识和部分护理专业基础知识、护理职业人文知识的学习。(2)第二阶段:老年护理专业技能模块学习阶段(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前3个月)。主要在附属医院、老年护理院、社区养老机构等完成。利用老年护理真实的环境和病例,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学生参加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通过考核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同时完成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和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学习。(3)第三阶段:老年护理综合实习实训阶段(第四学期后2个月、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前2个月)。在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或养老机构顶岗实习。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有机结合,根据各学科教学标准,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功和实践操作能力,达到职业资格中级技能水平,参加中级养老护理员培训,通过考核并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4)第四阶段:就业与创业学习阶段(第六学期后2个月)。在校内老年护理仿真实训基地开展老年护理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参加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通过考核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

人口老龄化需要实用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构建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对接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顺应老龄化发展趋势下养老产业的需要,又是卫生职业教育和民生之需要,必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G420

A

1671-1246(2016)11-0070-02

2013年度安徽省教育规划课题“中职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G13295)研究成果之一;全国第五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基于隶属函数模型分民族人口老龄化的综合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