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虎山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2016-12-21张频何睿
张频+何睿
【摘要】江西龙虎山是一个以独特山水、丹霞地貌、道教文化、古越崖墓群等为一体的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景区;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其独有的东方神韵一直强烈地吸引着中外游客。龙虎山在资源开发上已经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发展也日趋完善,但在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龙虎山;旅游资源;现状
江西龙虎山是一个以独特山水、丹霞地貌、道教文化、古越崖墓群等为一体的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景区;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其独有的东方神韵一直强烈地吸引着中外游客。龙虎山在资源开发上已经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发展也日趋完善,但在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龙虎山旅游景区的独特优势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西南,离市区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中国道教第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融独特山水、丹霞地貌、道教文化、古越崖墓群等为一体的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景区。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构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龙虎山也是中国《环球游报》评选出的我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发展中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1、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横空有一片高达数百尺、宽约数百米的五彩石山形似云锦而得名;它的另一个出处是“状若龙虎”,即一山像龙,一山像虎,龙盘虎踞,相依相偎,形成龙虎并峙的壮丽景观。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是我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上属于信江断陷盆地。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十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同时明净秀美、婀娜多姿的泸溪河,由南向北似一条玉带,把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等旅游景点串连在一线。泸溪河清澈见底,可鉴毛发,一年四季都是碧青色。拿泸溪河与漓江比,做出“形似漓江”的评语,但论开阔、论天然、论野趣、论水质,又公认“胜似漓江”。从上清千年古镇乘竹筏顺泸溪河而下,沿途有“十不得”独特美景,几十里山水宛若人间仙境。
2、独一无二的道教发祥地。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肇基炼九天神丹,因此龙虎山也被称为道教第一山。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道教最兴盛时期,龙虎山建有10大道宫、81座道观、36座道院,其中以“上清宫”规模最大,宫内伏魔殿和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笔下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出生地。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是龙虎山独有的一大特色旅游资源,现在龙虎山作为道教圣地,在海内外道教界备受推崇,来此朝圣、观光者络绎不绝。
3、独具特色的古越崖墓群。龙虎山的崖墓群堪称一绝,在泸溪河两岸的崖壁上,一个个山崖墓穴,形态各异,高低不一,有的单洞单葬,有的连洞群葬,淡黄色的古棺木和堑底封门之间的泥砖清晰可见。据考证,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墓,距今已有2600年的历史,堪称中国崖墓文化的发源地和崖墓文化博物馆。历时二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以其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特、文物丰富而成为研究古越族史及中国纺织史、乐器史、音乐史的珍贵资料,在人类崖墓文化中龙虎山崖墓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一绝,被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
二、龙虎山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景区开发特色不明显。丹霞地貌、道教文化、古越崖墓群是龙虎山景区有别于其它景区的独特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着重突出这三大特色,但是到目前为此龙虎山景区还一直维持着以前浅粗式开发状态,以观赏性为主,而没有将其特色旅游资源同它们独特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由于文化是旅游的精义所在,所谓“入目三分景,七分在内涵”,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然景观是有形的,而文化内涵是无形的,只有将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同其历史文化脉络整合起来,才能展现其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并让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龙虎山的旅游发展中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以促进龙虎山旅游事业的发展。
2、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旅游并非是单纯的观光旅游,它有六项基本要素,即:吃、住、行、游、购、娱。龙虎山景区在旅游开发中显得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也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参与性项目少,缺少娱乐气氛。龙虎山旅游的特点就是游,景区景色美不胜收,但让游客参与性的旅游活动实在太少,若增加一些让游客参与的项目,如让游客模仿参与无蚊村古代的婚俗表演项目,不仅能让游客了解古代的一些习俗,还可以增加龙虎山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二是缺少配套产品,无特色商品。一直以来,龙虎山旅游只重观光,而轻视购物、娱乐。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地而言,不仅是塑造旅游地形象的重要手段,而且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已作为判断一个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而龙虎山景区的旅游商品则是品种单一,且缺乏特色,没有充分挖掘本地旅游商品的内在价值、文化内涵和地方特性,没有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标志性纪念品和商品,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3、景区资源缺乏有机整合,未能形成网络。景区资源缺乏有机整合使龙虎山旅游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龙虎山在大区域范围内没有产生互补效应,小区域也不相互协调,更没有形成周边辐射网络。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网络化,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固然重要,但周边资源的协调整合乃至利用亦很关键。目前龙虎山旅游景点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主要在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存在着认识误区。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之间都存在互补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转换,有些是对比,相互之间的关系应处理好。龙虎山景区在开发中应把独特优美的自然资源同道教文化、古越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有机衔接与整合。
三、龙虎山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的对策思路
1、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与强化。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产品,无不具有鲜明的市场形象,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也是由产品的市场形象开始的,旅游产品也同样如此,因此,树立鲜明而富于文化内涵的旅游地形象,对提升龙虎山景区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代表龙虎山形象和地位的产品是丹霞地貌、道教文化、古越崖墓群,在龙虎山旅游的开发中首要的就是要突出这些独有的特点,以提高龙虎山的形象地位。就像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旅游地一样,我们对它们的形象已是耳熟能详,这些形象及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构成了对旅游者的强大吸引力,如购物天堂——香港、音乐之都——维也纳、大熊猫的故乡——四川等等。因此龙虎山旅游形象的开发要表现出独特的创新,必须对龙虎山的旅游开发进行合理定位。笔者认为龙虎山开发的目标定位应为:“以其道教文化为主体,以景区设施和游览环境为辅助,以秀美山水和古文化为依托,以保护环境为基础,以合理开发为手段,以获取经济收益为目的的集观光型、度假型、休闲型、专项型和复合型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使龙虎山景区能够以道教文化吸引日本、东南亚、台湾等国际和国内游客,以表演和优美的山水来留住游客的步伐,以热情好客的情怀让游客留恋忘返。
2、与周边景区联动,配套开发。完善的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是与周边景区联动的配套开发,并与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及交通等综合因素相结合。目前龙虎山景区开发仍处于单兵作战的局面,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应重点加强:第一、旅游中有两个基本要素即“购”和“娱”是龙虎山旅游开发中比较欠缺的,由于鹰潭没有大型的土特产商场和有地方特色的娱乐节目,客人也就少了逗留的理由,造成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去龙虎山旅游的游客几乎不经过鹰潭市区,更别说是留宿,以至许多特色旅游产品,如“余江第一雕”(根雕、木雕、石雕、玉雕等)、贵溪灯心糕等无法通过游客推广,使旅游商品的开发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第二、龙虎山旅游开发与周边景区联动性不强。龙虎山周边的景区主要有圭峰、三清山、景德镇、婺源等,今后龙虎山旅游开发应围绕周边景区进行配套开发,打造一条融有丹霞地貌、宗教文化、陶瓷艺术、乡村风情为一体的经典游览线路,以达到客源共享,效益提高的双赢目的。
项目支持:道教艺术在地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龙虎山地区特产包装设计为例,项目编号:YG20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