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妙的童声陶冶学生的心灵
2016-12-21张凤
张凤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整体深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冶情操、提升素养、滋养心灵,成为音乐教学追求的境界。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小学童声合唱,也成为重要载体。笔者所处的南通市,近年来开展的“童声里的中国”中小学合唱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搭建了学生展示的平台,推动了童声合唱的发展。但是,如何充分发挥中小学合唱比赛的效用、让美妙的童声陶冶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指导中小学合唱训练的经历,笔者认为中小学合唱训练需注意以下几点及应对策略:
一、美妙童声从完美的训练计划开始
合唱训练是一个严格、严谨、艰辛的工作,是展示人声魅力的艺术活动。回顾比赛中的各支队伍,成功地演绎作品的有很多,但疏漏和遗憾的队伍也比比皆是:有指挥激情万丈,而队员无动于衷,游离于歌曲之外的;有的作品处理得丝丝入扣,而作品的呈现简单的;有的作品略显成熟的;有的歌声苍白、无力……因此训练前良好的训练计划是合唱活动成功的关键。为此,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确定完善的训练步骤
在合唱训练之前,制定完善的合唱训练的计划和训练进度表,是合唱训练有序推进的重要依据。合唱训练时,指导老师依据训练计划、训练进度表,把握方向,明确要求,逐项训练,从而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掌握着合唱训练的全盘计划,切忌故步自封,要时刻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带头执行训练计划,切忌临时抱佛脚,或想到哪里就练到哪里的无目的训练,或依仗外援,听之任之。
2.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
找什么风格的合唱作品;作品对队员声音的音域、张力、色彩的要求;合唱作品的处理与创意;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作为合唱中“灵魂”的指挥,要主动承担这些案头工作的担子。曲子太熟,将缺少吸引观众的新意;曲子太雅,又调不起观众的胃口;曲子太难,将增加合唱的难度。所以指挥应当根据合唱队队员的声音特质,精心选择适合全体成员合唱的作品。有的放矢的筛选工作,直接关系到演唱训练的成败,马虎不得。
3.注重计划的执行效率
训练中,指挥要加强与指导老师间的沟通,善于聆听合唱队员的歌声,记录、分析各声部的训练情况,做到及时、适当调整训练方案,完善训练计划。这样每次有计划、有步骤、有突破的有效训练,才能减少训练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少费时间、让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合唱的妙趣,增进训练的热情。
二、美妙童声必须抓住声音支点
合唱比赛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音不准、大白嗓、声音虚弱的。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作为指挥应该洞彻明了。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的发音规律,只有明白合唱的技巧处理,才能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指挥或指导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合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更正,那么合唱的结果就会大打折扣。
童声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纯净、和谐、美妙,让人折服,人们誉之为“天使之音”“天籁之音”。很多老师认为,孩子的声音天真、自然就是一种美,无须修饰雕琢,因而,就让孩子们直接站上舞台,表现真我,就是童声合唱。笔者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合唱艺术对声音的追求是非常严格的,因此,在训练前笔者要欣赏大量童声合唱作品,学习专家的心得,了解现今对童声合唱声音的要求,确定我们所追求的声音,然后付诸行动让它成为现实。实践中,笔者把握以下三点训练,效果甚佳。
1.音准是声部和谐的前提
音准是童声合唱的“软肋”,稍有疏忽,“满盘皆输”。传统意义上,很多老师会认为,队员听琴学唱歌曲,理所当然,学生就不会出现音不准的问题。但往往事与愿违,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合唱音不准的原因是学唱歌曲不够细致,没有了解歌曲;或不够熟悉,没有建立稳定的音高概念。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三:(1)要强调以听为先。正确引导队员分析歌曲的节奏变化、旋律的走向,然后听琴反复默唱,让音乐走进学生心里。(2)声部间磨合练唱。引导队员分析各声部的旋律走向,知道各声部交错的关系后,听辨范唱,相互找寻声部,默唱各自的声部,体验声部的丰富性,感受各声部相互合作的重要性。(3)无伴奏练唱。甩开伴奏的拐杖,用自己的耳朵听辨练唱。这一步是音准训练的最难一步,走过了这一步,音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咬字吐字是声部统一的关键
我们知道,尽管每位队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音准不成问题,但各人的音色还是有区别的,怎样能做到“纯净、和谐、美妙”,需要一个统一的训练方法,让他们的声音靠拢、融和,那就是咬字吐字。声乐中,对歌唱的“咬字吐字”很有讲究,但队员年龄小,指导老师必须不厌其烦,一一给队员示范:这个字是开口音、那个字是闭口音,怎样唱;字头、字腹、字尾,怎样打开;怎样能做到声部和谐统一;队员们感受到像老师一样发音后,声音有什么变化,队员们在一遍一遍的模仿中,逐步稳定,形成和谐、均衡的和声效果,从而体验声音的魅力,感受歌曲的和谐美。美妙而和谐的歌声,既能感染队员,也能幸福老师。
3.表情是作品理解的艺术表现
赛场上,很多支合唱队,声音美妙、感人,但学生的表情僵硬、造作,让合唱少了那份自信、那份灵性。看来,很多老师训练中注重了歌声的训练,却忽略了表情的训练,以为只要上台的时候让队员的脸上露个笑容就可以了,这样的认识就有些偏差了。靠临场表现出来的面部表情,对锻炼很少的队员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
表情是歌声的翅膀。这里的表情不只限于面部表情,还包含肢体表情。我们在训练的初期,指导老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意境,让队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走进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让表情成为队员情感的自然流露,灵性的流动。用有感染力的童音去打动人、感染人,才是童声合唱的最美境界。当然,也有很多的老师深悟表情的魅力,充分展露了表情,让欣赏的人们感到了舒服,让他们的合唱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训练中注重音准、咬字吐字、表情的训练,一定能让你的合唱队自信走向成功。
三、美妙童音更需传递韵律美感
曾经读过一篇题为《树洞》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追着一只兔子,走了很久,兔子钻进树洞里了,等了好久,从树洞里串出一只松鼠,这个人就跟着追松鼠去了……
简单的“树洞”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真谛:我们在工作的初期很明确自己的目标,而当事情发生了一些变故后,最初的目标有些不清晰了。我们的合唱比赛也是这样,最初大家都清楚,比赛只是一个平台,通过童声的训练,让队员作为音乐的体验者、再度创作者亲身“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一段时期的技巧训练过后,指导老师、尤其指挥要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蕴含的力度美、速度美、音色美、织体美,以各种美激起队员对歌曲的情感共鸣;要通过自己的歌声、琴声、示范,把歌曲的美传达给队员;要善于调动队员的感官,让队员参与到美的实践中来,从而让队员们忘却技巧,从容自信地表现歌曲,达到童声合唱的最美境界。
童声美妙,美妙童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指导老师耐下心,用“水磨的功夫”打磨而成的。当合唱的韵律流淌的时候,幸福的暖流就会溢满学生的心灵,灿烂的笑容就会绽放在学生的脸庞。歌声荡漾的世界,就是快乐的世界。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们都不应让合唱的歌声远离我们的学生,远离我们的校园。因为,陶冶学生心灵的美妙童声,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