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市林业合作社提升模式的构建

2016-12-21郑文英刘健余坤勇陈樟昊项佳张佳奇

三明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三明市林农林业

郑文英,刘健,4,余坤勇,陈樟昊,项佳,张佳奇

(1.3S技术与资源优化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3.福建农林大学3S技术应用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4.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三明市林业合作社提升模式的构建

郑文英1,2,3,刘健1,2,3,4,余坤勇1,2,3,陈樟昊1,2,3,项佳1,2,3,张佳奇1,2,3

(1.3S技术与资源优化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3.福建农林大学3S技术应用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4.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林业建设步伐中,丰富林业合作社的内涵、提升林业合作社的运营能力,是发挥三明市现有多种类型林业合作社的运营效率,有效地促进林农增产增收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分析三明市林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建设成效及其优化必要性,探讨“新型人才的引进+信息机制保障+优化合作社组织管理+第三方监督评价”林业合作社提升模式的构建思路,促进新形势下林业合作社的转型与创新。

林业合作社;模式构建;三明市

当前随着美丽中国的建设与推进,森林资源的功能与作用发生重要变化,对森林经营过程与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提出,森林经营要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突出主导功能的原则。林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具有企业性质又兼有社会性质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有效解决小农分散经营和市场矛盾,以及推进林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2],已成为森林资源集约经营的重要力量[3]。目前国内外对林业合作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林业合作社的模式研究、发展制约因素以及合作社的角色定位等方面的研究[4],针对林改后合作社优化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新形势下转变林业合作社构建思路是发挥林改效益的重要环节。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三明市林业合作社共计1900多户,三明市自上个世纪80年代就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合作社模式开启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合作经营的大门,自2003年福建省全面启动林改后,三明市以“明晰产权、分类经营、落实承包、保障权益”的集体林区经营体制改革,成为全国林改试点[5],不仅极大改善了林农生活水平、林业生产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流转、有效经营和持续发展,更推动了三明市林改高效运行。但随着林改的持续推动,林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也出现相应的不足,集体林区林业合作社的人才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森林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组织结构呈现单一化,且评价监督仍局限于营林过程及收益,对于营林条件的考量相对缺乏,林业合作社的发展空间未能完全打开,极大影响森林资源的集约化与规模化发展。因而,以三明市林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分析合作的现状与具体模式,探讨如何发挥三明市的林业合作社前期基础优势,转变合作社的运行方式,提升林业合作社的建设水平与经营过程,强化林业合作社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形势下林业合作社提升思路,在新一轮国家林业发展战略下,对于提升三明市作为林改的先行先试单位角色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流转,实现三明市林改政策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实践意义[6]。

1三明市林业合作社现状

1.1三明林业合作社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2.29万km2,其中林地面积占79.77%,森林覆盖率为76.8%,是全国少数活立木蓄积量超1亿m3的地级市之一,是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集体林区。1988年《三明集体林区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提出推动三明林业由零星造林、粗放营林转向集约经营、科学管理与注重实效的现代化规模经营,并在稳定山权、林权的基础上,进行折股联营与联户承包建立了村林业股东会;1992年三明市进一步探索新的林业合作经济经营的建设,积极推行林业股份合作制,鼓励个人、集体、国营和外资联营等多种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的股份合作林场和股份制企业;2005年三明市政府对林业合作社建设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成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根据三明市各县区的地区特点,按照“政府引导、林农为主、市场化运作”总体要求,加强对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指导、引导和服务。并以国家政策为依托,林农自愿原则,探索出联系林农间、林农与企业间以及林农与政府间的合作社模式[7]。截止至2015年,三明市林业合作社共计1945户,覆盖面积达到47万hm2,占全市集体商品林地总面积的41.5%,平均每家林业经营组织经营面积达241.3 hm2。

1.2三明市林业合作社的主要模式

1.2.1家庭合作社

该模式是林农以亲情、友情等关系为联合纽带,自发建立的林农合作社模式,通过林农的共同经营或者委托少数林农经营管理,林场经营利润按林农入股资金比例分配。例如永安贡川镇的红安家庭合作林场,通过将现有林地资源折合成股份或以现金入股的形式,以部分资金作为家庭合作林场的启动和运转资金,并制定符合家庭合作林场生产经营的管理章程确保林场的运作。

1.2.2股份制合作社

折股联营的股份制合作社是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当前三明市的主体合作社形式,其核心是实行“分股不分山,分红不分林”。主要形式有林农间通过林权流转的形式,通过入股的形式转让经营权;或是林农以林地作为企业的原料生产地,而企业则负责提供资金流转、经营技术和产品销售,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如永安市西洋镇的虎山林业合作社;以及永安市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村集体、林农等多方面进行合作。

1.2.3林业专业协会合作社

专业协会合作社以技术、信息服务为核心,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同时提供林木种苗、生产资料的购置以及林木加工的服务[8]。该模式根据营林过程中的功能需求,演变出多种形式的专业(行业)协会合作社。例如,三明市尤溪县的三车林场联防协会的建设,设立森林防护专业队,以及合理会费开支与监管制度,降低合作社会员森林管护成本。

1.2.4精致农林合作社

以海峡两岸现代林业(三明)合作实验区平台为依托,三明市各区县学习台湾农会与产销班的先进经营管理技术,逐渐形成具有三明地区特色的精致农林合作社。例如沙县南霞乡茶坪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设柑橘产销班、油茶产销班以及竹业产销班等专业合作社类型,良好地推动当地农林业的发展,同时促进特色的农林业产销班的建设。

1.3三明市林业合作社经营对象的转变

随着林改推动与市场发展趋势,三明市森林资源开发在传统的木材生产的基础上,逐渐将林业生产的重心转移至林下经济和林副产品的开发,林业合作社经营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原材料的经营,而是保障一定的木材输出的同时,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发展林业合作社林下经济。

1.3.1林下种植合作社模式

林下种植合作社模式利用人工林和天然林适当间伐和择伐后,在林下套种林药等树种,既维持人工林和天然林合理的生长密度,又能增加林业合作社经济效益,进一步带动林业合作社发展。例如位于明溪的福建南方制药有限公司,截止2014年在林下套种红豆杉面积达3500hm2;泰宁县拥有全国最大的雷公藤种植基地;位于三元区的吉草珊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种植草珊瑚面积达2000hm2;以及永安市大力推广金线莲产业,现有9家金线莲生产公司,并成立“永安市金线莲协会”。

1.3.2林下养殖合作社模式

林下养殖合作社模式通过将林畜、林禽等适合在林下养殖的动物引入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的利用森林的空间优势和环境优势,形成以森林、动物与环境为一体的生态林业,促进林业合作社生产趋向多元化和科学化发展。例如位于泰宁县的大自然梅花鹿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林下放养梅花鹿300只,放养面积13 hm2;永安的三黄鸡、贵妃鸡,养殖基地417 hm2,2014年三黄鸡出栏50万羽,500多万元;以及永安的养蜂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达70多万元。

1.3.3林下采集合作社模式

林下采集合作社模式通过对森林林下适合野生植物、微生物(菌类)生产发育的区域进行封山育林,人工施肥的措施,重点保护红菇等菌类生境,由传统的木材经营转向林下采集野生植物、微生物(菌类)形成林业副产品的模式,降低林业合作社生产的成本,为林农增加经济收入,形成区域特色林业生产模式。例如位于大田县的东风天然菌业专业合作社,2014年采集红菇、泥菇产值380多万元;泰宁、清流与明溪等县的红菇产业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2三明市林业合作社建设成效及其优化必要性

2.1林业合作社建设对森林经营管理的成效

2.1.1促进林业合作社真正为林农服务

林业合作社的建设实现了将广大分散的生产者组织统一、形成更大利益共同体,在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从粗放生产逐渐转型为集约经营与合作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改变了区域细碎化与分散化的经营模式。2015年三明市新增林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林农”、林业托管经营等经营主体673家,累计达1945家,经营面积704万亩。在林业合作经营基础上,全市201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798亿元、比增8%。林业合作社的建设,不仅将分散的经营主体统一起来,形成更大规模的利益联盟,更集中融合生产者在林业生产中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生产者的经营技术提供了条件。其次,林业合作社建设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改变由传统的粗放生产模式而导致的生产效益低下、劳动力耗损大等问题,有效地集中利用林农分散的生产资料,提高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促进林业发展逐渐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最终服务于林农,实现林农经济收益与生活水平提高。2014三明市实现笋竹产业产值126.7亿元、同比增长16%,到2015年完成低产竹林改造约2.5万hm2,实现笋竹产业产值100多亿元,促进林农的增产增收。

2.1.2提升基层科技水平、保障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运转

分散的林农长期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缺乏相互借鉴和提升的机会,相对来说林农承担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不利于林农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阻碍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运转。林业合作社的建设,以科学规划统筹管理一定规模的林农群体,并为社员提供免费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以及优质种苗培育等技术培训和服务。得益于此基础,三明市2015年森林受害率仅为0.01%,无重大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07%、无野生动物重大疫情。林业合作社发展同时带动林农协同发展,各经营主体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实现林改效益的充分发挥。2015年三明以“互联网+林产业”为主题,举办海峡两岸林业产业O2O峰会、林博会台北茶话会等活动,参会参展共有1165家两岸企业,总投资167亿元,带动区域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合作经营不仅降低森林管护成本,也促使林农在生产时不断提高生产和科技水平。例如“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型林场,一方面公司的经营管理得到劳动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定期为林农提供防虫防灾等技术指导,拉动基础农户科技水平的提升。

2.1.3提升林改成效、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改推动下,三明森林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以林农利益为出发点的林业合作社,逐渐克服了林业生产周期长、收益慢的影响,突破林业小规模经营以及分散经营的格局,促进林农增产增收。2014三明市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带动农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产值135亿元,收入101亿元(不含笋竹)。新建县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6个,带动农户1.4万户。林业合作社建设激励越来越多的林农参与合作社,不断扩大的合作社形成具有经济、生态与社会综合特色的合作共同体,促进林业产业多功能发挥,提升林改成效。如三明市将乐张公村林业合作社是福建省有代表性地林业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合股造林的农户和人数,占全村总户数的90.6%,总人口的95.7%,其主要特点由能人带头,林农按不同的项目自愿形成联合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9]。这种经营模式以示范性、带动性特点一定程度上带动区域的林业产业和林农的发展,促进林权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

2.2林业合作社建设优化必要性

林改背景下,三明林业经营主体与经营方式均发生重大转变,但在林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同时,局部建设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改效益的有效发挥。一是人才资源保障相对缺乏。人才资源保障是林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林产业现代化推进以及森林资源集约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三明市林业合作社急需资本管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与科技创新等技术人才[10],但当前林农的文化水平较为有限,专业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林业合作社较难在短时间内有效学习先进经营技术与管理经验。二是合作社信息化水平相对不足,林业智能化发展速度较慢。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主要趋势,也是提高决策者分析能力,减少林业潜在损失的重要环节。当前集体林区信息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有限,且林业合作社对信息资源获取、再处理以及应用能力水平不足,合作社智能化建设尚未普及,例如偏远地区无法及时获取技术、政策与销售等方面的信息[11],特别是林木市场的供需情况,对合作社快速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林业合作社组织管理有待完善。例如有的合作社分工机制不规范,易出现工作交叉,或是工作强度不平衡,还有的合作社根本就没有分工,人员冗余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合作社出现收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8]。加上林业产业发展周期长,合作社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经济收益,尤其合作社难以对市场波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且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存在较大分歧,这些因素往往动摇林业合作社成员长期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合作社的稳定发展。因此,林业合作社建设优化和改进,是适应三明当前林改背景下经营主体与经营方式转变、林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3林业合作社的构建思路

当前,林业发展正向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丰富经营内涵深化改革转变,精准森林质量提升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方针。林业合作社经营是促进区域森林质量提升的基本单元,是集体林区集约经营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林业合作社人才队伍、经营能力的综合提升,将对深化森林资源管理改革、现代森林经营制度构建发挥重要作用。

3.1吸纳新型专业人才,确保专业人才资源

人才是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与技术应用的重要主体,也是合作社经营、管理与决策的主要力量。结合现有的人才资源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相关科研院校的专家或林业行业领域的专家,吸引这些人才以人力投入、技术支撑以及其他形式入股,或以技术兼职的形式把科研成果应用于合作社生产实践,将有效保障林业合作社的人才资源,较大程度地提升林业合社的整体经营水平。以吸引大学生为例,一方面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面较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又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平台,因而将林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吸引加入林业合作社,既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扎实的平台,也将利用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素质技能高、市场意识、法律意识、科技意识与经营管理有效结合起来[12],二者有效融合,促进林业合作社活跃、科学经营。例如青海省循化县大学生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取得巨大成效,体现大学生是合作社发展的潜在力量,为大学生融入林业合作社建设提供可能。

3.2多元信息平台,推进智能林业

信息化是当前林业政策下达、林农意识汇总、市场信息研判及智能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实施与更新、市场影响的敏感性等信息的及时获取,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对林业产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受林农知识区域化、政策解读不全以及市场信息获取滞后等因素影响,如何构建多元信息平台,促进智能林业发展,对合作社营林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三明林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围绕以下开展,首先,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包括信号基站以及网络线路覆盖,为实现智能林业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其次,组建智能林业信息员培训班,加强林业合作社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比较熟悉信息技能的大学生,全方面学习林业经营所需信息收集处理及应用等综合技能,将信息有效整合满足合作社经营需要。第三,通过开设林业合作社微信公众号或者研发林业合作社APP,完善智能林业终端建设,定期推送有关林业合作社的政策调整、技术信息与销售信息,使合作社及时了解市场、政府与其他合作社的发展信息,以实现合作社经营过程的及时调整。第四,以信息为载体开展林业产品电子商务和期货营销等多种销售方式解决合作社生产与信息、市场脱节的问题,突破传统林业生产经营时间上与空间距离的局限,促进林业销售智能化发展。例如山东省济南市林业信息网是我国比较有示范性的互动交流管理平台,其网站交互功能强大、管理审核完善,可以实现诸如局长信箱、投诉建议、在线调查、民意征集、网上听证等多种交互式应用[13];吉林森工电子商务平台,其平台的功能设计理念整合了呼叫中心、ERP系统集成管理与综合决策分析等最新电子商务平台功能,提供针对林业特点的林产品及林权交易业务,利用物联网标示技术,在网上推行全民“种树、绿色”的低碳消费理念[14]。

3.3组织管理优化,精准质量提升

合作社组织管理水平提升是合作社内部资源合理配置、抵御外部自然与市场风险以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重要保障。面对当前合作社融资难度大、分工不明确以及经验交流缺乏的制约,如何精准提升合作社组织管理水平与经营质量,对合作社摆脱经营困境及促进合作社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政府加大政策扶持,例如银行提供低息贷款,政府简化采伐手续的办理流程以及税收优惠或减免,解决林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缩短合作社运作周期,为合作社营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创造条件。现阶段三明市成立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性质的林权收储机构12家,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在全国首推15~30年期林权按揭贷款,以及林权流转支贷宝、林业互联网金融P2P等长中短期林业金融新品种。其次,可组建林业专项小队,细化各部门分工,促进合作社内部机构高效运作。例如组建防火护林小队、病虫害防治小队以及林木采伐小队等各专业部门,实现森林林火及病虫害等灾害精准防治,促进森林林分质量精准提升。尤溪县的三车林场护林联防协会下设扑火油锯专业队、快速扑火专业队等专业队,在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每月举办合作社内部示范部门的工作经验交流会,也可组织合作社成员考察国内外先进森林资源合作经营及管理模式,交流与学习精准林业提升模式,借鉴并应用于合作社的建设。

图1林业合作社提升模式构建思路

3.4引进第三方评价监督,促进合作社科学建设

第三方评价机构是独立于林农、企业和政府对合作社各方面发展状况客观判定的重要手段。当前林业相关部门较多关注于林业合作社营林效益,忽视合作社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与内部组织结构的发展,因而对合作社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机制及时评价、监督,是林业合作社现代化与林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如森林认证就是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对森林进行的可持续经营总体评价,提供森林经营过程的质量监督保证,在林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发挥重要作用。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机构对客观把握合作社现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机构,对合作社人才配置、信息整合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例如在评价合作社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可对其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信息获取、吸收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考核评价,以“生产前评价”弥补传统的“生产后评价”的不足,使合作社认识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第二,将第三方评价结果汇总至相关部门,可为相关部门对林业合作社政策扶持提供参考意见。例如,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评价,对人力资源缺乏的合作社进行人才引进与培训、市场信息过滤处理与技术分工等方面的辅助,促进合作社整体技术水平、信息化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

4结束语

林业合作社是林业生产现代化的趋势,符合当前林业由分散化经营向集约经营的需要,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思林业合作社构建中的模式与方法有助于突破传统林业经营方式,克服分散化经营的技术、人力与信息的局限,走出中国特色的林业合作经营道路。当前经济全球化下,林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着小规模与大市场困境,通过引进大学生、高校科研人才与林业专家融入合作社建设,保障人才队伍建设,运用信息手段的便捷与高效,形成多元信息平台,促进智能林业发展,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与精准林业质量并引入市场第三方评价机制的监督与补偿机制的激励,保证林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构建“新型人才的引进+信息机制保障+优化合作社组织管理+第三方监督评价”林业合作社模式,创造出具备高素质、信息化与高效的组织管理的林业合作社,推动三明市集体林区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1]任艳梅,刘梦婕,温亚利.农户对林业合作组织需求的分析——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55-59.

[2]朱春燕,杨光华.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创新[J].江汉学术,2016,35(2):43-47.

[3]谢彦明,汪戎,张连刚,等.林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及转化案例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 (5):54-60.

[4]张连刚,支玲,谭泽飞.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绩效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3(2):23-28,148.

[5]三明市林业局.高举生态和民生大旗加快建设三明现代林业[J].福建林业,2013(5):6-7.

[6]三明市试验区办公室.集体林区改革试验20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75-84.

[7]孔祥智,何安华,史冰清,等.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基于三明市、南平市、丽水市的调研[J].林业经济,2009(5):17-23.

[8]邵彦林.我国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23):218.

[9]王忠昆,王婧,李红勋.福建省林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研究——以三明市将乐县张公村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49-54.

[10]李湘玲,余吉安.林业专业合作社推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1):594-598.

[11]徐娜,李红,张帆.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探究——以温州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5):594-598.

[12]曹冬梅.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SWOT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3(14):29-32.

[13]史卉.吉林省林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4]卞玉玲.移动商务与ERP系统集成应用[J].科技信息,2009(34):555.

(责任编辑:朱联九)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Cooperatives Promotion Mode in SanMing City

ZHENGWen-ying1,2,3,LIU Jian1,2,3,4,YU Kun-yong1,2,3,CHEN Zhang-hao1,2,3, XIANG Jia1,2,3,ZHANG Jia-qi1,2,3

(1.University Key Lab for Geomatics Technology Optimize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Fuzhou 350002,China; 2.College of Forest,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3.Geomatics Technology Institut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4.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China)

In the pace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of the forest quality precision promotion,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and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ability of forestry cooperatives were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play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forestry cooperatives which existed various types,and to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increase production of fores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Sanming city.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construction effect and optimizing necessity of forestry cooperativeswere analyzed,and the forestry cooperative promotion mode of"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alents+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mechanism+optimizing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hird party"was explored,which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forestry cooperativ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orestry cooperatives;mode construction;Sanming city

F321.4

A

1673-4343(2016)06-0094-07

10.14098/j.cn35-1288/z.2016.06.016

2016-09-13

林改背景下明台森林资源经营对比分析及经营模式研究项目(明林计财[2013]57号);福建省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2015N 5010)

郑文英,女,福建龙岩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3S技术应用及资源监测研究。通讯作者:刘健,男,福建福州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3S技术应用、资源监测与林业可持续经营。

猜你喜欢

三明市林农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