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火煲出的娉婷名师
——记潜江市德风学校副校长丁琴

2016-12-21刘玉琴

湖北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师

●本刊记者 刘玉琴

文火煲出的娉婷名师
——记潜江市德风学校副校长丁琴

●本刊记者 刘玉琴

丁琴

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小学数学教师、湖北名师。从教二十多年,形成了『朴实中彰显灵性,简约时催生智慧』的教学风格,四次获国家、省级教学比武奖,近四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近五十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

再在学校见到丁琴,已经距记者第一次在潜江实小见她时隔近10年。

此次地点,变成了她刚加入的新家庭——丁琴喜欢用“家庭”来形容现在的这所民办学校——潜江市德风学校。

除了因经常穿梭于新建学校晒黑的脸,一切都如往昔:不事张扬、平淡简单,却又认真执着。这种气质在她的教育和课堂上也得到了充分映射:教育——不疾不徐,平中见奇,课堂——简约而不简单。

有理想的人海阔天空

或许对于初出茅庐的丁琴来讲,谈理想规划太过恢弘。

17岁的年龄,做梦正当时。彼时,丁琴的梦想是:要么成为飒爽英姿的女兵,要么当三尺讲台的守护者。

1995年,丁琴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潜江市园林三小,如愿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还是个大孩子的她,就是一张白纸,遑论教育理想,骨子里却有一个清晰坚定的信念:当一名好教师——学生喜欢、家长喜欢、学校喜欢。

于是,为学困生辅导功课、送学生回家、主动上门给生病的学生补习、当运动会裁判、参与学校春节联欢会的筹办……成了丁琴的家常便饭,她认为,这样才能一步步接近自己心目中的好教师。

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1996年,混沌初开之年。

那年,学校派她去襄樊(现为襄阳)听全省小学数学现场比武课。

回来的路上,同行的教师都在议论回去上公开课的事,丁琴也为此咨询带队教研员:“我特别喜欢其中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可不可以就用他的教案上这节课?”教研员很中肯地对她说:“你喜欢,当然可以,但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人上的效果不一定一样……”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她耳边,让她反复问自己:一定会是他说的那样吗?

疑问没有解答,但后来外出学习的汇报课,丁琴还是用比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略有不同的是,课的结尾,她将对分数的归纳改编成了一首拍手儿歌。那节课在学生的自拍自念中顺利结束,丁琴的自信心第一次爆棚,她突然开始明白:把课堂经营好的教师才能成为好教师!

自此,理想才在她脑中渐渐清晰,对理想的执着也彰显无遗:

利用双休、寒暑假参加专科、本科学历培训;

争取各种外出学习机会,甚至自费参加学习;

报考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拿到了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等级证;

……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97年,全市举行青年教师“三优”竞赛,丁琴荣获“论文撰写”二等奖,“教案编制”和“现场授课”两项一等奖;

1999年,全省活动课现场会在潜江召开,丁琴成功承担了现场课教学——《走进课本剧》;

2000年3月,全省首届小学数学“争胜选优”活动中,丁琴执教的现场课《列方程解两个含有未知数的应用题》获一等奖;

……

不过,努力带来的名利似乎并没有让丁琴惊喜,她视若珍宝的收获在于,几年前教研员的那句话终于有了答案:功底的深厚与否决定课堂的精彩。自此,她也重新定位了好教师的概念——学生喜欢:关注儿童立场,走进学生心灵;家长认同:与家长沟通,争取教育支持;学校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学校中流砥柱。

2003年,因潜江市实验小学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丁琴被调入实小。

初入实小的几个月,是她职业生涯的“黄埔军训期”:上午完成两个班所有授课、作业批改、辅差的常规工作,下午准备全省教学比赛事宜——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个月。

为在两个月内打磨出一节精品课,她每天下午几乎都呆在电子备课室里,查阅资料、研读案例、思考设计、做教具、试讲……恰逢那段时间全市组织中小学教职工合唱比赛,丁琴也不能置身事外。每天学校统一晚餐后排练回家,安顿好才上幼儿园的儿子,再梳理自己的参赛教案,准备第二天的班级教学……

丁琴载誉而归,开始在实小这个更宽广的舞台大放异彩。

2010年,32岁的丁琴开始分管全校教学工作,听课的机会骤然增多:新教师上岗课、外出学习汇报课、课题研究课、教学开放课、随堂课……各个学科都听。正因如此,她关注课堂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讲课者变成了观课人,对课堂的剖析不再局限在数学学科。当她再次审视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教学智慧时,突然觉得它们都是碎片化的,放在一节课里的确意义非凡,但放在整个学科,甚至整个教学中,意义不大。在无数次的观课、议课后,她顿悟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有效、精彩的课堂要基于学生立场。于是,她开始重新梳理自己对数学和教学的解读。

跳出学科看教学,让丁琴有了大的教学观,甚至是教育观,“以生为本”成为她往后教育教学的关键注脚。

心中无物——心中有识——心中有能——心中有人,这可以简单勾勒出丁琴的专业成长路线。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刻意为之,“循好而生”让她的成长更增添一些不急不缓和从容。可是,这并不妨碍她人生华章的打开,因为,有理想的人海阔天空。

教育需要从容和守望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喜欢充当纤夫,想拽着学生整齐划一地往前走,心急火燎,有时甚至乱了分寸,事与愿违。

洞悉这点的丁琴,确定了自己的教育方向:教育要触及学生灵魂,教育要从容和守望。

于是,她的学科教学,成为“反弹琵琶亦成曲”的典型:从育人的角度来实施,而不是将灌输知识作为撬动学生成长的支点。

所以,她期待的学生是这样的:有思想、有办法、有情趣、有敬畏。

有思想,就得会观察、善思考、会归纳、敢表达;有办法,即遇到问题,不是纸上谈兵,要能动手、会动脑、可破竹;有情趣,即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书虫,从某种意义上讲,情趣培养比学习更重要;有敬畏,即能求真向善,懂得担当。

她希望自己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有安全感、有神秘感、有愉悦感、有美感、有留恋感。

为什么是安全感,而不是亲切感?丁琴这样解释,并不是感觉亲切,就一定能给人安全感。要让孩子感到安全,第一要真心爱孩子,第二对所有学生都公平,第三和全班孩子形成共同的精神约束。有神秘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既不是刻板拘泥的,也不是小节不拘的,要亲而不随,敬而不畏。有愉悦感:就是让学生和教师相处感觉惬意,身心愉快。有美感:留给学生一种美的形象。以上“四感”具备了,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留恋感。

在教学“乘法估算”一课时,为了选几个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丁琴设计了几个例子,其中有这样一则:

妈妈在农贸市场买了每千克8元8角的芒果4千克,摊主向她要37元2角钱……

她一边写教案一边预设着学生会怎样回答。可能会有学生说:“摊主多要了钱!每千克8元8角,不足9元,买4千克总共应不到36元钱。”刚想到这,就觉得很不对劲:这样设计不是贬损摊主吗?如果班上有学生的家长是个摊主,那学生看到这题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于是,例子改成了这样:

妈妈在农贸市场买了每千克8元3角的芒果4千克,摊主向她要了31元2角钱……

由“多要了钱”改为了“少要了钱”,避免了一次无意间的人格伤害,但一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多要了钱只会有一种解释,少要了钱,却存在着多种可能。学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里对话互动,唤醒了生活的积淀,也体味着人性的美好。这就是有爱的教学、有智慧的教育。

课堂中,学生学习犹如拾级而上,一路总有出其不意,峰回路转。这是丁琴增强自己神秘感的小妙招。

每节数学课开始,她总会绞尽脑汁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比如做个游戏:每名学生想个数,告诉老师这个数乘7再减8后是多少,然后教师猜学生想的哪个数,当全体学生的热情都被激活后,他们都非常想知道老师为什么每次都猜对了,这时候丁琴对他们说:学完今天这节课,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了。这个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就被神秘感引爆了!

做学生喜欢的活动也是方法之一:用事先准备好的四组小棒摆三角形,4人一组合作,看谁摆得快,摆得好,结果有的组很快摆好了4个,有的组只能摆3个,有的组1个也摆不成……这是为什么呢?再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小棒长度上,什么情况下可以摆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学生再分组继续研究、记录,最后领悟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一节课都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发现中进行,学生乐此不疲。

“眼里蓄着清水,内心开着莲花,自在圆足,自养清凉,既能白屋炊香饭,又能洗手摘藤花。”信口拈来的句子,却是丁琴对自己的期待,“牵着蜗牛散步,曼舞幸福人生”即是她对教育理想的规划。

课堂:简约不简单

在数学中,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常带有片面性,那我们如何借助直观经验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

丁琴执教的“《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给了我们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在这节课中,她一共有6次“比”的设计:比、估、摆、拨、写、读。为了引导学生估出盘中豆子的数量,丁琴通过10颗豆子进行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估计的策略。为了表示更多更大的数,数位概念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活动学生清楚地了解,同样一个数字“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这样设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感,还发展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及读写。后来教师说数,学生拨数,拨到99时,引导学生比一比同桌之间拨的是不是一样的,这为后面突破难点“99+ 1”作了一个铺垫,在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环节中,丁琴有意识在学生中找出了三个拨法不一样的学生:一个是个位上是“10”颗,一个是十位是“10”颗,一个是百位是“10”颗,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这几种拨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用多种方式揭示数位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有了前面比的经历,再引导交流十位和个位上的“0”到哪里去了。

教学中,丁琴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并尽可能利用恰当的演示和操作使抽象的数概念转化为具体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操作、思维等活动逐步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以解决数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使学生真正理解100以内各数的含义,操作小棒和计数器是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小棒图和计数器的配合使用来教学数位和数的读写法:先摆出2捆小棒,再摆8根小棒,再在计数器上面拨珠子,再到写读数字,并说说是怎样摆的,进而理解个位和十位上所表示的数,为后面认识百位作了准备。

整堂课,没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没有热闹的讨论和充斥课堂的溢美之词,只有数学,看似随意、简单,实则蕴涵智慧和思想,充满生命活力。

支撑丁琴课堂的,还有“因势而变,变则通,通则达”这一精神要领。

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丁琴利用挂图引导学生认识1-10各数后,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再回教室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显然很喜欢这一活动,欢快地跑出教室。没过多久,观察好的学生就陆续回来了,并开始进行小组交流。只有5小组没有开始活动,原来他们组还有两名同学没有回教室——一个是调皮的邓一来,一个是每天上学都抱着妈妈不放,爱哭鼻子的段亚男。“这两个小家伙到哪里去了?”丁琴只好让小组长去找他们。

各小组已交流完毕时,三人回来了。小组长生气地告诉丁琴,他们在操场上看蚂蚁。她听了非常生气,但为了不影响教学,她决定课后再来教训这两个“捣蛋鬼”!所以只是皱了皱眉头就让他们回座位了。

组际交流开始了,各小组长积极汇报自己小组成员的收获,轮到邓一来时,他大概还在为组长的“小报告”惴惴不安,很小声地说:“我在校园里发现了蚂蚁。”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丁琴却一下子被他的诚实感动了,想到可以借集体的力量对他进行教育,便又问:“你能告诉大家看蚂蚁有收获吗?”邓一来见老师没发火,往日的调皮劲又显现出来了,急忙说:“我数出有1只大蚂蚁,4只小蚂蚁,它们正往洞里搬东西呢,但我还没数出蚂蚁长了几只脚,组长就把我叫回来了!”见他说话的样子,似乎还很委屈。丁琴突然受到启发,便赞许地点点头,对他说:“你真能干!你从这小小的蚂蚁身上找到的全都是数学信息,只要你多观察,多动脑,以后一定会和数学成为好朋友,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简约、灵动,是所有听过丁琴课的专家和教师对她的课堂的评价,事实上,也是一个人的特质,而个人要对接这种积极的特质,也必须有足以匹配的心理结构,丁琴,已然具备。

斗转星移,世事变幻,纵然太多的功利迷醉了我们的教育,我们仍要坚守那片只为理想者留下的土地,闹中取静,文火慢煲,煲出一世名师,煲出教育的繁花似锦。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