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先驱安德馨

2016-12-21韩托

乡音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山海关营长日军

文/韩托

抗战先驱安德馨

文/韩托

安德馨

1933年元旦,通过“九一八”事变攫取我东北三省的日本关东军又大举南下,入侵山海关。为了阻滞敌人的侵略步伐,打击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驻守山海关的东北军某部爱国官兵,不听蒋介石的命令,自发组织抵抗,以“血荐轩辕”的英雄气概,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在榆关抗战中,爱国军官安德馨喋血关口,壮烈牺牲。

山海关古称“榆关”,南临渤海,北依燕山,并以长城之固,地势之险,雄踞渤海之滨,是连接东北、华北的咽喉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日本帝国主义自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觊觎榆关,垂涎华北。一旦榆关失守,日军很快就会侵入关内,进而鲸吞整个中国。为此,东北军特派五十七军第九混成旅驻守山海关。这支部队久经沙场,骁勇善战,军纪严明,深受当地百姓拥戴。而守卫榆关“要塞”的该旅六二六团一营营长正是安德馨。

壮怀激烈以身许国

安德馨,号润吾,回族,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生于清苑县安庄(今属保定市莲池区)。他幼读私塾,成绩优异,后考入清苑中学堂。

中学毕业后,他为实现报效国家的人生理想,遂投身东北军,开始了舞枪弄炮的军事生涯。在两次直奉战争中,他奋勇当先,屡立战功,民国16年(1927年)被保送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六期步兵科深造。结业后,即被派往张学良统辖的东北军独立第九旅何柱国部任营长。

1932年,已占领东北三省的日军又大举南下,觊觎热河。时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的张学良,执行蒋介石“排除万难、避免冲突”,依赖“国联”解决的方针,导致榆关防务“不战、不和、不守”的不正常状态。为此,很多执行守备的中下级军官深感无奈和迷惘,唯有安德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平时操练中,他一切从实战出发,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注重对士兵灌输国家意识、民族大义和爱国思想,注重整饬军纪,蓄养战力,以备御敌。

同年12月,驻锦州地区的日本关东军第八师团制造了炮击榆关事件,寻衅肇事未成。安营长预感日军攻榆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便暗自下定了对敌作战的决心。在敌强我弱,战力不足的情况下,他经常告诫部属:“日贼亡我之心不死,旬月之中,山海关前必有血战!”“日方作战恃利器,我方作战要靠过硬的军事技能和死而不灭的拼命精神!”

1933年1月1日深夜,驻榆日本守备队在其门前及日本宪兵队门前,制造了“手榴弹爆炸事件”,随后诬称中方所为,并向九旅提出“撤走南门防备”等四项无理要求。在旅部的议策会议上,安德馨力主抵抗,他说:“日本人把我们欺负到家了,看来他们非要占领山海关不可。我们不能一让再让,连中国人的一点血性都没有。我们要和他们决一死战,与山海关共存亡!”

1月2日10时,日守备队儿玉中尉布置70多士兵,在南关太平寺澡塘楼顶架设机关枪和平射炮;其本人则率20余人,在南门附近爬梯登城。儿玉当先,士兵随后。因其足穿马靴,加之天气寒冷,云梯太滑,速度缓慢,城下士兵都鼓掌狂叫,促其速登。面对倭寇恣肆,安营长制怒隐忍,只令守军抛砖示警。然而儿玉目中无人,继续逞狂,将至墙顶,还突然扔出手榴弹炸我守军。安营长义愤填膺,冒着“违命抗上”和承担“责任”的危险,立即命令士兵开火还击。儿玉当场毙命,其余日兵也四散溃逃。倾刻,对面楼顶上的日军枪炮齐发,向城墙上的守军开火。经过一个时辰的激烈战斗,双方各有伤亡。在安德馨的率领下,中国守军为捍卫民族尊严,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

中午,日军第八师团一部又从关外开来,架起10余门野战炮向城内轰击。四炮台的驻榆日军也发炮配合。5架日机向城墙上投弹十余枚……那天,城内总共落弹200余发,守军城防工事和很多居民的房舍、商号被炸毁。

当晚,何柱国从北平匆匆赶回驻榆司令部,开会传达时已改任北平军分会代行委员长职的张学良旨意:“滦东驻军以掩护华北军集中之(为)目的,对滦东地区务努力保持,以迟滞敌人之西侵,受敌攻击时,对滦东地区最少须保有两星期之时日。”显然,此时的榆关已被“上峰”定为弃守的军事目标。闻听此言,安德馨怒火中烧,回营之后即反其意而行之,向战士们做了死守榆关的传达。他在作战动员讲话中慷慨陈词:“我安某一日在山海关,日人一日决不能过去;日人欲过去,只有在我的尸体上过去!”

壮烈殉国青史留名

1月3日10时,日军第八旅团以一旅兵力,开始地面进攻,并以8架飞机和4艘停靠渤海的军舰火力配合。轰炸过后,陆军在坦克掩护下开始向西门及东南城角猛烈攻击。安营长沉着指挥,奋力督战,士兵斗志昂扬,迎头痛击。在敌人猛烈炮火的压制下,安营长组织三连打退进攻南门的敌人,又组织大刀队埋伏在东南城角,堵在被敌炮轰塌的城墙豁口旁,砍杀日军30余人,余者一直追击到二道岔子才作罢。

12时,日军发起第二次进攻。飞机增至10架,大炮也更猛烈,致使城上工事和设在南门的营指挥部遭受严重破坏,南门楼被炸塌。战斗中,守卫南门的三连人员也已伤亡过半。接着,敌人用烟幕弹掩护工兵炸毁南城门,冲入城内。三连长关景泉率军堵击,不幸牺牲。安营长指挥三连余部,在南街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机枪手负伤倒地,他就亲手执机,猛烈有效地射杀敌人。子弹打光了,他又抡起大刀拼命砍杀。

14时,日军发起第三轮攻势。安营长把四连调上来充实战力。由于工事全部被毁,目标过于暴露,加之敌军炮火猛烈,守军伤亡惨重。等日军再次攻入南门,安营长又率领10余名英勇战士手持大刀、短枪、手榴弹、炸药包等,冲出掩体与敌展开近距离白刃肉搏。这时,日军在城墙上架起机关枪,居高临下疯狂扫射。“安营长先是手部受伤,毫不顾及。移时弹中腿部,仍裹创奋战。继而头腹两处同时中弹,终因失血过多,不幸以身殉国”。

安营长牺牲后,一忠义兵士不顾枪林弹雨,把他的尸身抢夺下来,装入麻袋背出阵地。此时,四门均已失陷。团长石世安带领仅存的20余人,从西水门夺路撤出城外。

当天,安德馨的尸体被草草掩埋在西水门附近,并托付附近的清真寺代为照料。几天后,又趁星夜偷偷起出,安全转移到秦皇岛司令部。

据有关资料记述,安营长阵亡时年仅35岁,身后遗有76岁老母、38岁妻室、13岁长女、8岁二女和3岁的儿子。值得欣慰的是,其家属亲眷均得到了张学良、何柱国将军的殷情抚恤。噩耗传来,安营长的长兄德明、三弟德忠立即从家乡赶至秦皇岛,将安德馨尸身送到清真寺冲洗净身,白布包裹,盛殓入棺,准备归葬故里。何柱国通知沿途驻军妥为关照。

1月18日,灵柩送到北戴河登车。20时40分,抵达北京东站,各界代表千余人迎接。随后举行公祭,祭毕,移至宣武门外教场胡同清真寺内暂厝。连日各界人士前往致祭者络绎不绝。

英雄浴血传噩耗,神州悲痛悼国殇。

南京、北平、天津、上海、开封等地,都举行了追悼大会。各地民众团体纷纷发起募捐,抚恤安营长及其他阵亡官兵家属。天津《大公报》短短7天即募得1万余元。一团体在给安营长家属慰问信里称,德馨营长为民族生色,为山河壮气,忠勇义烈,举国同钦。北平自卫会祭文云:“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北平人民自卫指导委员会仅以香花庶羞之仪致祭于安烈士德馨先生之灵前而言曰:系维安公民族之雄瞻念国难义愤填胸榆关之役杀敌矢忠身先士卒奋勇冲锋伤哉陷阵取义从容临难不屈气贯长虹精诚报国薄海同风香花致奠灵鉴其衷尚飨”。

许多挽联,表达了全国军民哀痛与景仰之情。例如:“视死如归,气壮山河,为国御侮,尸化马革”。“勇于杀敌,非夫人之恸而为谁;义不顾身,知所惠有甚于死者”。“壮士具大好头颅,该如此抛去。同胞存男儿气骨,当有以继之”。

为了告慰德馨英灵,张学良亲送挽联两副,一曰“守土共存亡,先鞭作我三军气,挥戈思勇决,信义传兹百世名”。二日“青史照丹心,捐躯竟化苌弘血①;孤城完大节,免胄初归先轸元②”,并亲送匾额一方,文曰“重侔泰岱”。

日军轰炸后的山海关商铺

日军炮火轰炸后的南城门

[注]:①苌弘,周朝大夫,遭谤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哀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②先轸,春秋晋大夫,狄伐晋,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猜你喜欢

山海关营长日军
山海关水关
收复山海关(油画)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草地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晕碾
结 婚
凝固了历史的山海关
烈马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