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2016年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综述
2016-12-21韩山
文/韩山
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2016年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综述
文/韩山
【策划人语】2016年11月2日,备受瞩目的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京津冀三地政协围绕“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主题进行了深入协商座谈,在如何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破解制约协同创新的问题和障碍、完善协同创新政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出了“政协力量”。
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京津冀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中央《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中确定的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域改革试验任务,对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推动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今年,京津冀三地政协共同确定围绕“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联合调研和协商议政,并进一步以此为主题召开了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此次会议受到全国政协和国务院相关部委重视,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佳义、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敬民等出席会议,科技部党组成员李平在会上介绍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会见了出席会议的有关人员。
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是众望所归
“协同创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动力。协同发展,不是说哪儿的菜卖到哪儿的问题,河北的蔬菜、水果、肉蛋奶往北京卖没有500年至少也有300年的历史;也不是北京功能疏解中批发市场建在哪儿的问题,这些都谈不上协同发展,核心是科技创新,在这个方面实现协同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水平不均衡,而科技创新更是河北的薄弱环节。打造协同创新的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能够放大和激活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贯通产业链条,推动区域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有资料显示,京津冀汇集了全国1/4以上的国家重点院校、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以上的两院院士、1/4的留学人员。2015年,京津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2203.65亿元,占全国15.5%;技术市场成交额共计4031.7亿元,占全国的40.99%;“十二五”以来,三地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32项,占全部科技奖励数量的39.6%。如此丰沛的资源,使得京津冀具备了在更高起点上加快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态势。
北京市政协认为,北京科技创新能力优势最为突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强;天津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较为突出;河北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但技术承接潜力显著。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先进制造中心、河北后发优势强劲的特点,为创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天津市政协认为,京津冀三地党委政府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多层面、多领域、多渠道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三地政府互动加快,三地产业协作加快,科技资源共享加快,一批大项目共建加快,为创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提供了有利条件。
河北省政协认为,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三地在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协同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协同创新政策不断出台,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立,协同创新模式灵活多样,这些都为创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形成了宽松环境。
联席会议上,大家普遍认为,推动全面创新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创新,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国家战略。三地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不断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促进突破行政区划和体制机制限制,要在全国示范性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
孔雀无需东南飞
“2015年北京技术合同72,272项、成交额3452.6亿元,只有3%的技术成果流向津冀两地。”北京市政协调研组的这个调查数字清楚地表明:尽管京津冀是全国高端科技资源和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区域,但绝大多数科技创新却是“本地开花,长三角和珠三角结果”。
针对这种“孔雀东南飞”现象,在会议的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北京的科技创新企业跨过周边,舍近求远跑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去。我们一开始也不理解,甚至专门追着企业追到江苏常熟去,看看企业到底图的是什么?原因很简单,作为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开放程度更加成熟,地方政府主动服务市场、服务企业的意识十分到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建议,应该多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去看看,多做做比较,无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区域战略需求规划,我们都应该在市场化水平和服务市场的水平和意识上多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学习。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孚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狄本来没想发言,看着大家讨论起企业生存环境问题,有些坐不住了:“作为北京的民营企业家,我想说说自己这方面的感受。北京的产业疏解是大局,我们必须要支持,但是去哪里,投票权在企业。如果地方政府只是在投资硬件上下功夫,道路修得再宽,机场修得再大,如果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软环境跟不上,企业还是不愿意去的。”
听完孙狄的话,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拿起话筒表态说:“的确,没有哪一个市场是靠行政命令建立起来的,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天然的,谁都拦不住。我要说的是,河北已经做好了承接京津疏解产业的准备,也许我们现在还有不足之处,但河北会继续努力为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据悉,河北已经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主攻方向,瞄准京津创新源头,深入研究京津创新资源与河北需求的契合点,按照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上下游衔接的要求,共设基金、共搭平台、共建园区、共建基地、共促转化,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北京、天津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使北京、天津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河北能孵化、能转化。
“借此机会,我也想呼吁一下,东南飞的‘孔雀们’,歇歇脚吧。远方毕竟太远,请你们再来看看,咱家门口就有你们栖息的大树。”付志方如此一番诗意的“表白”,感动了全场。
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作主旨发言
只有直面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梳理本次联席会议发言及其相关材料,记者发现,京津冀三地政协就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下共识:
——三地制度和政策存在梯度差异,导致政策协同较差。比如,北京有中关村示范区,天津有自贸区和示范区,河北既无示范区和自贸区,也缺乏国家级战略性标志性平台,缺乏政策先行先试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到河北科技园区就行不通了。
——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依然存在,资源共享和要素流动还不够通畅。三地在市场准入标准、安全管理与监督、检验检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限制性规定,增加了企业成本,也妨碍了资源要素流动。尤其是“人才虹吸”效应短期内难以消除,科技人才、技术、成果、资本等难以有效流动。
——推动落实力度不够,协同能力有待提升。京津冀现已有合作共建科技园区25个、创新基地27家、创新平台157个,数量和规模都已很大,但集中引领效应及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不明显。
对此,天津市政协主席臧献甫建议,三地应完善五大机制:一是建立工作小组机制,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工作小组,对区域协同创新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的架构设计,明确空间布局和任务分工;二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对接三地科技发展规划和创新需求,共同编制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和项目平台;三是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研究制定跨区域税收核算与支付办法,真正实现利益分享;四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三地建立统一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科研成果信息交会开放、科技服务配置的网络平台,协调区域内科技扶持奖励的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督导、区域一体化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五是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完成三地人才柔性流动,把区域内的人才用好、用足。
就具体问题,北京政协副主席闫仲秋建议,开展政策先行先试,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可从国务院批复方案确定的18项改革试验任务中,选择具有重大突破意义和利益引导效应的举措,迅速开展先行先试;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川建议,加快推进三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衔接,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建议,加快完善联通京津、贯通各市、覆盖全域的“三中心”(技术交易、技术转移、创业培训)、“两平台”(科技金融、科技资源共享),促进三地科技项目库、成果库、专家库、人才库等信息资源及大型仪器等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说:“通过这次会议,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协的作用、政协委员的作用,在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献出我们的智慧、贡献我们的力量,得到了更大的启发。”
据了解,会议结束后,三地政协将围绕梳理问题形成会议纪要报送有关部门,并将持续围绕该主题开展调研和建言献策活动,组织全国政协委员根据此次协商成果递交联名提案,从不同层面转化会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