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和支持度影响机理研究

2016-12-21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重大事件消极影响利益

陈 方 英

(泰山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和支持度影响机理研究

陈 方 英

(泰山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文章构建模型,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就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与支持度关系进行研究,探讨重大事件居民支持度影响机理.建议我国应开展重大事件居民感知和支持度的持续研究,为我国在各大城市陆续举办的重大事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居民感知;支持度;重大事件;影响;青岛市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综述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提高,具有“城市名片”效应的国际型旅游重大事件频繁光临我国,如2004—2010年上海F1赛事、2008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安世园会、2013锦州世林会、2014青岛世园会以及即将举办的2019北京世博会、2022冬季奥运会等等.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一个举办旅游重大事件的高峰时期,举办重大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传播国际形象和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有学者认为,得到当地社区居民的认可、支持和喜爱是重大事件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许春晓等,2009;Chen & Tian,2015).事件作为特殊的旅游产品,其特殊性所在往往忽视,即事件的独特魅力源自于当地居民及其组织者的热情,而非依赖于当地的自然或人造吸引物,换句话说,当地居民作为旅游重大事件举办的重要参与者和潜在旅游者,其对重大事件的感知和态度,对重大事件的成功举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方英等,2009;郭英之等,2009;贾衍菊,王德刚,2015).

这引起国内外学者对重大事件居民感知和态度研究的关注,研究内容包括事件的社会影响、居民感知的具体维度、感知差异和态度等方面(王朝辉等,2012;许春晓等,2009).当然,奥运会作为和平年代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重大事件(Toohey & Veal,2000;Zhou & Ap,2009).过去几十年学者们对奥运会影响的研究也从未间断.

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截面数据研究,二是长期对比研究(Chen & Tian,2015).然而有关单次截面数据研究并不是十分有效,因为大部分问卷调查选择的时间是在重大事件举办之前(Gursoy & Kendal,2006;Mihalik & Simonetta,1999;Müller,2012;周勇& Ap,2008),少数是在举办期间(Boo et al.,2011) 和举办之后(陈方英等,2015;Chen & Tian,2015),缺乏对事件结束后持续影响的研究.鉴于感知的动态性和事件影响的持续性,对重大事件影响下的居民感知变化进行不同阶段的纵向对比也引起学者的关注.长期对比研究选择的问卷调查时间不仅包括重大事件举办前的对比(Mihalik & Simonetta, 1998;Ritchie & Aitken,1984,1985;Ritchie & Lyons,1987),举办前与举办期间的对比(Waitt, 2003),

也包括时间结束后的后续影响研究(陈方英,2010;Guala & Turco,2009;Gursoy et al.,2011;Lee et al.,2013;Ritchie & Lyons,1990).例如对2008奥运会影响的研究, Gursoy 等(2011)选择的事件是举办期间与结束2个月后;Lee等(2013)选择的时间是举办前2个月与结束后3个月;陈方英(2010) 选择的时间是举办前12个月、举办期间与结束后12个月.另一项对1988冬奥会的研究选择的时间是在事件前(1983,1984,1985,1986,1987)和事件结束2周后(Ritchie & Lyons,1990).还有,Guala 和Turco(2009)对2006都灵奥运会的研究选择的时间则是举办前4个截面时间(2002,2003,2004,2005)与结束后2个截面时间(即2006年3月和2007年1月,分别是在奥运会结束后1个月和11个月). 由此可见,以往研究选择的事件结束后的时间都比较短,其中最长的研究,国内是陈方英(2010)的研究,滞后时间也只有12个月;国外仅有一篇滞后时间较长的研究是对2008奥运会的研究(Chen & Tian,2015),问卷调查的时间是在重大事件结束后41个月进行.考虑到事件的长期影响,这种短时间的持续影响研究是十分不够的.因为重大事件对举办地和国家的影响是长期的(而不仅仅是短期影响,有一些影响不会立刻就显现出来)(Lorde et al.,2010).周勇和AP(2008)也指出,奥运会的持续影响是深远的,从决定申办奥运会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至于赛后若干年影响的全部显现往往要经历10年到20年的时间.因此,有关数据的收集在事件举办之后更长一段时间进行会更合适,因为此时当地居民对事件带来的利益和成本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和评价(Gursoy et al.,2011).

另一方面,从研究的城市来看,国内外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进行的研究,仅有极少数的研究是关注伙伴城市(马明,2008;陈方英,2010;Ritchie et al.,2009)和非举办城市的(杨曼,2013;Deccio & Baloglu,2002).而从实践经验来看,由于奥运会活动项目繁多,对城市的设施要求极为严格,有些项目需要特殊条件.因此除了主办城市以外,奥运会主办方都会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最适合比赛进行的伙伴城市举办一些特殊项目,利用伙伴城市的优势来弥补主办城市条件的不足,做到优势互补,实现 “1+1>2”的双赢合作,以达到重大事件举办效益的最大化.例如,1908年伦敦奥运会主办城市在伦敦,帆船比赛在苏格兰怀特岛的莱德举行;1988年汉城奥运会,其帆船赛在釜山进行;2012年伦敦奥运会,其帆船赛在韦茅斯和波特兰举行.目前,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也是采取城市合作的方式.已经成功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北京为主办城市,还有其他6个城市成为伙伴城市,其中帆船赛在青岛举行,足球比赛在秦皇岛、上海、沈阳和天津举行,马术项目在香港举行.在中国即将举办的2022冬奥会,也是这方面的例子,主办城市北京将作为雪车、雪橇大项和滑雪大项中的高山滑雪比赛场地;伙伴城市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将承办除雪车、雪橇大项和高山滑雪以外的所有雪上比赛.由此可以推测,随着奥运申办城市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未来采取城市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申办重大事件的做法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和被采纳.因此,针对伙伴城市旅游重大事件的研究十分重要.遗憾的是,国内外当前针对伙伴城市重大事件居民感知的相关研究十分有限.

更进一步,从重大事件的管理者角度来看,除了掌握主办城市居民的感知和支持度影响机制外,更需要了解伙伴城市居民对事件的支持度,影响支持度因素的又有哪些?其迫切性在于:第一,居民的支持度对事件的成功举办是非常重要的,社区的不合作会给活动的申办带来高昂的政治和社会成本.例如,国际奥委会在选择申办城市时,就把居民的支持度作为评估竞标城市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并在评选每个候选城市时都会做秘密调查以确定居民支持度(胡军,2011).例如德国柏林对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和加拿大多伦多对1996年奥运会的申请就是因为居民的反对导致申办失败(Toohey&Veal,2000).还有2016里约热内卢奥会会,在8月6日开幕前的7月份,仍然有不少市民上街游行反对举办奥运会,给当地的治安造成很大的隐患(中国足彩网,2016).第二,作为全球性重大事件,奥运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主办城市,对邻近地区的伙伴城市、非举办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现有研究多关注主办城市,对伙伴城市和非举办城市如何抓住机遇借势发展,以获得最大效益方面,缺乏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杨曼,2013).而从以往举办奥运会的伙伴城市来看,大部分伙伴城市之前缺乏举办重大事件的相关经验,因此,针对伙伴城市重大事件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研究十分重要.

2 研究样本选择与实施

本研究选择2008奥运会的伙伴城市即奥帆赛举办地青岛市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和支持度进行研究,问卷具体调查时间是2012年一月份.其原因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1)目前,我国重大事件的举办已经从北京、上海等国际性大城市向二线城市开始进军;(2)青岛继奥帆赛之后又顺利获得2014世园会举办权,选择青岛市进行研究更能为那些以前很少举办国际性重大事件的二、三线城市提供参考依据;(3)2022冬奥会已经选定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伙伴城市,这是一个之前缺乏举办重大事件经验的中等城市,青岛举办奥帆赛的经历能够为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4)如前所述,以往大部分对重大事件结束后续持续影响的研究时间滞后都比较短暂,事件的影响并不能立刻显现出来,有关数据的收集在事件举办之后更长一段时间进行会更合适.本研究最终的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623分,对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来看,被调查的居民来自青岛市七个区,包括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水平、职业和在青岛居住时间长短不同的城市居民,随机性较强,问卷符合研究要求.限于篇幅,对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不再赘述.

3 研究思路设计

3.1 研究概念模型及问卷数据初步处理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青岛奥帆赛的特点,问卷设计内容包括居民对奥帆赛的积极与消极感知方面的问题,以及居民对奥帆赛的支持态度问题.在测定时,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方法进行测量,即“1”表示“非常反对”,“5”表示“非常同意”,数字越大,表明居民的同意程度越高.在2012年1月实施问卷调查时间,共获得有效问卷623份.通过对获得的问卷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因子分析,最终获得5个感知因子,并根据因子中具体测量指标的载荷对获得的因子进行命名.其中积极影响因子是形象提升与文化利益、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共3个;消极影响因子是社会文化与环境成本、经济成本,共2个.此外4个衡量支持度的测量指标也被聚为一个因子,即支持度因子.居民对重大事件影响的感知与支持度测量指标体系详见表1.对各个因子下的指标变量进行可靠性检验,各因子可信度a值(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70,可信度较高,符合要求(Chen et al.,2013;贾衍菊,林德荣,2015,2016;马明,陈方英,2014).

表1 居民对重大事件影响的感知与支持度指标体系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青岛居民对奥帆赛感知与支持度的回归方程.为了具体了解积极影响感知因子和消极影响感知因子对居民支持度的影响机理,一共构建了3个回归方程进行比较研究.

模型1如下:

S=ai+bl*PI1+b2*PI2+b3*PI3+u

其中,S是因变量,即居民的支持度,bi为回归系数,ai为截距,u为回归误差项.PI1、PI2、PI3代表3个积极影响感知因子自变量,分别是形象提升与文化利益、经济利益、环境利益.

模型2如下:

S=ai+bl*NI1+b2*NI2+u

其中,S是因变量,即居民的支持度,bi为回归系数,ai为截距,u为回归误差项.NI1、NI2代表2个消极影响感知因子自变量,分别是社会文化与环境成本、经济成本.

模型3如下:

S=ai+bl*PI1+b2*PI2+b3*PI3+b4*NI1+b5*NI2+ u

其中,S是因变量,即居民的支持度,bi为回归系数,ai为截距,u为回归误差项.PI1、PI2、PI3代表3个积极影响感知因子自变量, NI1、NI2代表2个消极影响感知因子自变量.

3.2 自变量与因变量回归分析结果

为了研究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和支持度的影响机理,对建立的3个模型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自变量与因变量回归分析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在0.05以下,**表示显著性水平在0.01以下,***表示显著性水平在0.001以下.

模型1显示的是居民积极感知因子与支持度的关系.单独考虑居民感知的积极影响因素方面时,各因素与支持度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明显(F=292.139,P<0.001),从标准回归系数看,环境利益对支持度没有显著影响(Beta=0.050,P<0.05),对支持度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形象提升和社会文化利益排在第一位(Beta=0.505,P<0.001),经济利益排在第二位(Beta=0.302,P<0.001),这两者对居民的支持度都是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居民认为重大事件带来的形象提升和社会文化利益、经济利益越高时,居民的支持度就会越高.这说明,通过重大事件举办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社会文化利益是居民最关注的,居民的看法与青岛市政府举办奥运会的初衷比较一致,在奥帆赛结束后,青岛借助重大事件打造的“奥帆之都”旅游形象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肯定,也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高度认同,城市国际知名度大大提升;在奥帆赛结束后青岛又乘势成功举办2014世园会也证实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居民也非常关注重大事件能否给他们带来持续的经济利益,借助重大事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居民就业这方面也得到了居民的肯定,居民支持度与这一项也密切相关.

模型2显示的是居民消极感知因子与支持度的关系.单独考虑居民感知的消极影响因素方面时,各因素与支持度的线性回归显著(F=9.777,P<0.001),对支持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文化与环境成本(Beta=-0.232,P<0.001)、经济成本(Beta=-0.136,P<0.01),需要注意的是居民对消极影响的感知评价与支持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居民认为重大事件带来的社会文化与环境成本、经济成本越高时,居民的支持度就会越低,反对的声音也就越强烈.因此,充分认识到重大事件给城市和当地居民造成的消极影响,未雨绸缪将这种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因为这些消极影响导致居民对事件的强烈反对,从而阻碍事件的正常申办、举办.

模型3显示的是居民积极感知因子和消极感知因子共同作用时与支持度的关系.同时考虑居民感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时,各因素与支持度的线性回归显著(F=194.248,P<0.001),对支持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形象提升和社会文化利益(Beta=0.466,P<0.001),经济利益(Beta=0.336,P<0.001),社会文化与环境成本(Beta=-0.172,P<0.001),环境利益(Beta=0.065,P<0.05),经济成本对支持度没有显著影响(Beta=-0.015,P<0.05).该模型显示,虽然重大事件会给城市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事件的管理者也不必因为担心这些消极影响而止步不前,从而导致错失申办重大事件的难得机遇.因为,从居民的支持度来看,当综合考虑重大事件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时,管理者更应该首先关注重大事件带来的积极影响,例如形象提升利益、社会文化利益、经济利益等积极利益,因为这些积极因素对居民支持度的影响重要性程度更大.

对比上述3个模型的判定系数R2和修正后的系数(Adjusted R2),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模型1修正后的判定系数(Adjusted R2=0.586)大于模型2(Adjusted R2=0.031 ),因此,重大事件对城市的积极影响方面的因素对居民支持度的影响更大,管理者应首先抓住机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争取世界性的旅游重大事件的举办,这是城市再发展、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其次,3个模型中,模型3的修正后的系数(Adjusted R2=0.612)最大,这表明模型3同时考虑居民感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时,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最好,也说明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重大事件的举办由于耗资巨大,也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同时考虑重大事件对城市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两个方面,将积极影响最大化,消极影响最小化,这对提升居民的支持度,确保重大事件的成功举办是最有效的.

4 结论与展望

作为全球性的重大事件,奥运会的持续影响是深远的,本研究在奥运会结束较长的一段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的事后持续影响的深入研究,探讨居民对重大事件支持度的影响机理,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以期该研究能对我国即将举办的2022年冬奥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各大城市进入相继举办重大事件的繁荣时期,而目前对重大事件的持续研究还十分有限,建议我国应开展重大事件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系统和持续研究,总结我国在大型事件举办过程中的经验,正确引导居民对事件影响的感知,提高居民的支持态度.

[1]陈方英,马明,孟华.城市旅游地居民对传统节事的感知及态度——以泰安市东岳庙会为例[J].城市问题,2009(5):60-65.

[2]陈方英.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与态度的纵向变化研究——以青岛市举办2008奥帆赛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10):77-84.

[3]陈方英,周生辉,李云,马明,李瑞甜.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支持度影响因素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84-185.

[4]郭英之,臧胜男,彭兰亚.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实证研究——以上海世博会为例[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1):9-14.

[5]胡军.居民对青奥会感知及其支持度的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1,32(6):53-57.

[6]贾衍菊,王德刚.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动态变化[J].旅游学刊,2015,30(5):65-73.

[7]贾衍菊,林德荣.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基于地方理论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161-169.

[8]贾衍菊,林德荣.旅游者的服务感知,地方依恋与忠诚变——以厦门为例[J].地理研究,2016,35(2):390-400.

[9]马明.2008青岛奥帆赛的社会影响研究——基于目的地居民感知的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5):111-115.

[10]马明,陈方英. 旅游地网络口碑传播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11]王朝辉,陆林,夏巧云.国内外重大事件旅游影响研究进展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6):1053-1067.

[12]许春晓,柴晓敏,叶莉.杭州休博会居民感知与支持关系变化研究——基于SEM的纵向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0):69-72.

[13]杨曼. 基于居民感知的奥运会对非举办地城市影响的研究——以英国谢菲尔德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13.

[14]中国足彩网.里约反奥运游行不断 8月2日数千人将抗议示威[EB/OL].(2016-07-13)[2016-08-08].http://news.zgzcw.com/olympic/2016/content_320.shtml.

[15]周勇,Ap J.北京居民对2008奥运会影响的态度和看法[J].旅游学刊,2008,23(7):40-48.

[16]Anderson J.C., Gerbing D.W.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8,103(3):411-423.

[17]Boo S., Wang Q.,Yu L. Residents’ support of mega-events: a reexamination[J].Event Management,2011,15(3): 215-232.

[18]Chen F., Song W., Wu L., Ma M. Influence of empirical work on the job-related ethics of hotel interns: A case study of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J].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Education,2013,25(2): 57-66.

[19]Chen F., Tian L.Comparative study on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follow-up impacts of the 2008 Olympics[J].Tourism Management, 2015,51(5):263-281.

[20]Deccio C., Baloglu S.Non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he 2002 Winter Olympics: The spillover impact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2,41(1): 46-56.

[21]Gursoy D.,Kendall K. W. Hosting mega events: Modeling locals' suppor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3):603-623.

[22]Gursoy D., Chi C. G., Ai J., Chen B.T.Temporal change in resident perceptions of a mega-event: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J].Tourism Geographies,2011,13(2):299-324.

[23]Guala A. C.,Turco D. M. Resident perceptions of the 2006 Torino Olympic Games,2002-2007[J].Choregia:Spor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5(2):21-42.

[24]Kim H.J., Gursoy D.,Lee S.B. The impact of the 2002 World Cup on South Korea: comparisons of pre-and post-gam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27(1):86-96.

[25]Lee S.- B.,Lee C.-K., Kang J.-S., Lee E.-Y., Jeon Y. J. J.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impa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3,15(3):209-225.

[26]Mihalik B. J.,Simonetta L. Resident perceptions of the 1996 Summer of Olympic Games- Year II[J].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1998,5(1-2):9-19.

[27] Mihalik B.J.,Simonetta L. A midterm assessment of host population’s perceptions of the 1996 Summer Olympics:support,attendance,benefits and liabilities[J].Journals of Travel Research,1999,37(3):244-248.

[28]Müller M. Popular perception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through megaevents: understanding support for the 2014 Winter Olympics in Sochi[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Government and Policy,2012,30(4):693-711.

[29] Ritchie J.R.B.,Aitken C.E.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the 1988 Olympic Winter Games:the research program and initial results[J].Journals of Travel Research,1984,22(3):3-10.

[30]Ritchie J.B.,Aitken C. E. Olympulse II-evolving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1988 Olympic Winter Gam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5,23(3):28-33.

[31]Ritchie J.B.,Lyons M.M.Olympulse III/Olympulse IV:a mid-term report on resident attitudes concerning the XV Olympic Winter Gam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7,26(1):18-26.

[32]Ritchie J.R.B.,Lyons M.M.Olympulse VI:A post-ev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 reaction to the XV Olympic Winter Gam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28(1):14-23.

[33]Toohey K.,Veal A.J. The Olympic Games: A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M].Wallingford: CABI, 2000.

[34] Waitt G. Social impacts of Sydney Olympic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1):194-215.

[35]Zhou Y.,Ap J.Residents'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impacts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9, 48(1):78-91.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Urban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Support to Mega-Events

CHEN Fang-ying

(School of Tourism, Taishan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China)

This paper builds model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its support degree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urban residents' support to mega-events. Proposed that China should carry out the continuous study of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support, and i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this project are considered for future researchers and organizers of mega-events.

residents' perceptions; support; mega-events; impacts; Qingdao city

2016-10-27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1607381;2013101);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0630-20)

陈方英(1971-),女,福建浦城人,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

F590

A

1672-2590(2016)06-0026-06

猜你喜欢

重大事件消极影响利益
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本周重大事件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