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航材:让员工有更多获得感
2016-12-21
甲子航材:让员工有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做出的重要指示。一时间,“获得感”引爆了社会舆论。那么科研院所如何让广大员工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党委从身心的幸福感、创新的成就感、成长的动力感三方面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让员工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身心的幸福感
“作为组织,我们要真心关爱员工,不仅要关爱员工的健康,更要关注精神压力和思想动态,最终要关爱员工的全面发展”。这是航材院党委书记王亚军常说的一句话。对于航材院这样的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员工是组织最宝贵的财富,是否切实把员工放在心上,真正关心关爱员工,成为影响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航材院重点型号任务增多,科研生产经营任务加重,航材院党委不仅认识到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深刻体会到广大干部职工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压力下所面临的身心诉求。航材院党委决定,“工作再累,不能累身心,时间再少,不能少关爱”。
为此,航材院党委开始系统打造“幸福文化”,来提升全院干部职工的幸福感。首先,航材院党委经过思想的激荡,组织提炼了阳光、创新、协同、快乐的BIAM幸福哲学,为培育“幸福文化”提供了顶层设计。
在自上而下地推出了BIAM幸福哲学之后,航材院党委也在认真思考员工是否认可该幸福哲学,寻找员工对幸福的认知和航材院推广的幸福哲学的契合点,为此,航材院对员工的幸福观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分析,确立了“个人身心和谐统一、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个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航材院员工“三维”统一的幸福观模型。
幸福哲学和幸福观的确立,为实践指明了具体方向。随即,航材院党委开始大力实施以爱家、亲子、健康、连心为主题的“阳光关爱工程”,“爱家”活动通过举办集体婚礼、相声社送欢乐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节日慰问、爱心帮扶基金、困难职工捐款等引导员工热爱航材院大家庭;“亲子”活动通过举办“阳光关爱-亲子日”、材料科普体验、趣味登山活动等活动关爱了员工子女,播撒了未来希望;“健康”活动通过健康积分计划、职工运动会、送健康到一线、文体活动等,让“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在航材院广大职工心中扎了根;“连心”活动通过邀请调离航材院的人“回院看看”、“品味生活”沙龙、“送欢乐到基层”“青春映夕阳”“青春手牵手”“重阳节文化周”等活动,加强了沟通交流,营造了幸福氛围。
除了打造幸福文化,近年来,航材院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让员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创新的成就感
如何让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心情畅快地进行创新?经过智慧的激荡,一个以创新平台、研究项目、研究团队、政策机制、知识产权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架构产生了。思想统一后,航材院立即开始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从五大方面系统进行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航材院首先针对前沿技术领域建成若干技术创新能力强、前沿探索能力突出的研究中心,其次在重点领域建成一批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开拓能力、工程化研究与成果转化能力突出的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心。此外,选择国内外著名大学组建联合研究中心。
在研究项目方面,航材院聚焦前沿领域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扩大院创新基金对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全力争取军方、国家科技资源和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在团队建设方面,航材院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领军人物的培育和锻炼,加速国际化科研人才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强科研梯队建设,推动重点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快速向雁阵结构发展。
在政策机制方面,航材院开始在一次性奖励、补贴、配奖比例、岗位评定、职称评定、荣誉等方面制定较系统的管理措施,鼓励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航材院积极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和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的有效方式,提升专利和技术秘密申报与应用水平。
近年来,航材院创新生态系统在前沿科技领域不断孕育丰硕成果。航材院先后突破低成本高性能复合材料、高强度损伤容限钛合金、高性能铝合金、超高强度钢、镍铝金属间化合物等关键技术,在石墨烯及应用、新原理隐身、纳米材料、3D打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角力天空的中国力量提供了先进材料技术的支撑。
近年来,航材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等荣誉,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创新的成功,也提升了科研人员的成就感,一批专家获得上级表彰。如曹春晓院士、益小苏获得航空航天月桂奖,益小苏获得“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石墨烯研究团队”获航空报国金奖,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发明之星、科技之星、中青年科技创新先锋人才奖等。航材院内部也评选了“十佳青年”、“十二五”劳模、“十二五”科技成果奖、“十二五”科技发明奖、“十二五”科技论文奖等。
成长的动力感
成长的瓶颈期和迷惘感是降低员工获得感的重要杀手。航材院党委相信,有了动力和方向,脚步才不会迷茫。为此,航材院党委很早就开始针对不同群体打造多层次的职业成长通道,给每位员工都铺设了清晰的职业阶梯,让每位员工都有成长的动力。
“为自己的梦想打工”,这是航材院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给新员工的第一个提醒。航材院党委一直致力于打造成为“科学家的摇篮和工程师的沃土”,让一切人才资源充分涌流,并开展以岗位为核心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以能力建设为主线进行培训开发。
人才的成长需要管理的支撑,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传递。提升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是航材院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工作之一。为此,航材院党委部署实施了“领导力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公开竞聘,航材院选拔了几十名35岁以下年轻人走上中层管理者岗位,同时在各基层研究室增设管理副职,强化管理让科研人员能更专心于研究。
为激扬青春热力,搭建成长平台,航材院党委设立了“益材青年基金”,为青年创新提供第一缕阳光,并开展青年降本增效行动,为青年成长提供实践平台,推动了青年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和谐氛围,航材院党委发挥老同志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向离退休同志提供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定期在离退休老同志中举行“院情通报会”,组织退休职工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和主题座谈会。
为了促进各类人才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航材院党委高度重视学习型研究院建设,加强对各类人才资源的学习培训,并打造了优材学校、老年大学、E-learning等平台,开展分层分类学习培训,打造学习型干部员工队伍,并从青年人才入手,加强学习引导,自主培养造就大师级科学家。
实践是最好的证明,成长的动力感充足之后,航材院一批批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党群人才脱颖而出。这里不仅走出了荣科、颜鸣皋、曹春晓、赵振业、陈祥宝等一大批在中国乃至世界材料领域享有盛誉的院士、专家、学者,更培养出100多名专业技术带头人,他们都是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一批年轻学者迅速成长。还涌现出一批在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如“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个人”“中央企业先进职工”,以及全行业的“优秀领导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风云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