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勇于担当、善于传播的新闻人

2016-12-20赵振宇

中国记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阐述学习

赵振宇

内容提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形成热潮。2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新华社报道中有一段文字:“锻造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更多到一线、循规律、出佳作。”本文作者认为。“到一线”,就是到新闻发生地。到可以发掘新闻的地方;“循规律”。即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新闻报道规律;“出佳作”,指报道必须客观、真实、全面,鞭笞邪恶、弘扬正气。有利于推动问题解决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进一步阐述如下。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学习 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当前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二是提高传播能力。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体: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新闻媒体的所有报道和活动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发挥极大的聪明才智。而要达此目的,必须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和提高新闻传播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党的主张变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深入人心的东西,喜爱它、理解它、记住它,使其变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认清形势,勇于担当,是新闻人的根基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这既是社会发展对媒体的要求,也是新闻人自身的职业特征和追求。为担当此任。应认清当下的形势,保证媒体所千的“事”(一切报道和活动)都在这个“势”下进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胁j\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从十七大的四位一体到如今的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在着力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使中国的现代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升华之举。我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认清形势:

政治建设:加快改革步伐,有效保障公民权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指出:“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新形势下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经济建设:提升中国实力,步入全球化轨道。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将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坚持和提升中华文化的特质,科学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中先进成分,这才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正确之举。

文化建设:为人们观念创新提供必要条件。文化,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随着媒介的多样化、传播立休化,传播观念和方式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据2016年1月22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休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网络应用已从生活娱乐逐步向社会经济领域渗透,网民对网络信任和安全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在“可用”的基础之上。构建“可信”的网络环境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社会建设,加强公民表达,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一个目标。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相互沟通、理解和配合,需要上下左右共同齐心、不懈努力。在此。营造一个保障公民意愿表达的良好舆论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加强舆沦环境建设,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管理国家时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信息公开、民意疏导的过程中。媒体是一道无法替代的桥梁。开放及时的信息畅通,对于政府决策、凝聚人心、稳定社会、消除谣言等等,功不可没。

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论述生态文明,把“美丽中国”作为未米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没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它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述评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合力集聚形成,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双赢。”

认清上述彤势,明确新闻工作者肩上的责任,是搞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前提。

二、开拓创新,善于传播,发挥新闻人的聪明才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耍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以新闻的敏锐和智慧发现故事,以新闻的视角和手段描述和评论故事,以新闻的威力和魅力促使故事在有利于大众和社会的轨道上完善和圆满。这是形势对新闻人的职业要求,也是新闻人以自己的职业特性服务于社会的具体表现。

发现故事是新闻记者一切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新闻人以最快的速度去甄别新闻源的真假和轻重,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和发掘那些不为常人甚至包括其媒体很难发现的新闻线索及其背景材料。

以新闻的视角和手段描述和评论故事,是新闻人有别于他人服务社会的职业特性。不同职业者以自身特有的职业特长为大众服务。这是职业角色的基本要求。新闻人不是一般地反映世界,他们需要报道给大众的是有新闻价值的。能给大众一定的震撼、一定的回味、一定的启迪和一定的兴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凭借新闻人特有的表现手段,即用消息、通讯、特写、摄影、播音、图像、画面等形式来传播的。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事实,但并不是每一件事实都是可以和需要报道的。现在的新闻报道特别是一些精彩的报道,为什么会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欢迎,就是新闻人按照新闻报道的规律进行了选择和处理的结果。这种新闻人的特殊视角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具备的,即使是新闻工作者,如果不努力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训练,也很难掌握和提高。

以新闻的威力和魅力促使故事在有利于大众和社会的轨道上完善和圆满。是新闻媒体贡献于社会的两个不同方面功能。随着科技进步和民主发展,新闻媒休在社会上越来越发挥着它的威力和魅力作用:扶正祛邪,揭露腐败,使一切社会的丑恶势力和不道德行为受到惩治和鞭笞;救助贫弱,弘扬光明,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充满团结、友爱、和谐和希望。“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这既是党中央对媒体的嘱托,也是新闻人的神圣使命。

三、到一线、循规律、出佳作,为新时代作出新贡献

2011年起,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从新闻业务、新闻研究、媒介管理到新闻伦理等方面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一批优秀的新闻报道作品,新闻记者以人为本的意识得到强化,“用脚采写新闻”的职业意识被重新强调。记者走基层既能扩大新闻线索的来源,也能增加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能够把群众的疾苦反映上来,并能够把党的政策传播到群众中去。正如马克思强调:“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人民的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由此可见。“走转改”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

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些新闻媒体和工作者对“走基层”出现教条式的理解,把新闻人的职责仪仅理解为“走基层”,把“走基层”简单地理解成只是为了“转作风、改文风”。诚然,记者们走出了办公室,来到广阔的实践一线,确实可以看到、听到、收集到平时不易把握的东西,这些活生生的素材是新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头。“走基层”有利于克服那些“身居闹市高楼大厦,只靠电脑鼠标打天下”的所谓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这些都是正确的,必须的。但是,我们也要切记,不要以为记者下了基层,写的文章就一定是按新闻规律办事了。时代发生了变化,昔日“夜宿农庄”可能会找到真新闻,但今天,还需要有新的视角和思考。还有,下矿井、到部队、进医院、学校、居民小区、走边防哨所、南海诸岛等等,记者的足迹是到了基层,但是,如果不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还是找不到新闻或新闻价值不大。这是开展“走转改”活动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有的媒体,一边开设“走转改”专栏,刊发记者们深入基层采写的鲜活新闻,同时,在版面(或栏目、节目)上,在报道中却有许多违背新闻规律的报道,这就有违中央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了。打开报纸,可以看到众多领导同志的活动、报告、讲话大量占据一版、头条和版面。其中有些是没有新闻价值或价值不大的。还有一些文章采访不深入,报道没有新意。标题不讲究,文章超长,形式主义严重,也就是说。这些稿件并没有按新闻规律办事,群众意见很大。按新闻规律办事,不仅仅只表现在“走转改”的栏目或节目中,也要求编辑记者处理好版面(时段)、写作(报道)等方面的问题,将其他更多方面的新闻报道做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

从最近十多年持续不断开展的“三贴近”“三项教育学习”“反对虚假新闻”和“走转改”等活动来看,其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明确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一切按新闻规律办事。什么是新闻规律,它是新闻发现、选择、生产和传播的内在科学要求,它是—切新闻人工作的准则。媒体发什么,不发什么,如何发,什么时候发,都要按事物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办,特别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所谓“到一线”,就是到新闻发生的地方,到可以发掘新闻的地方。新闻并不只是表现在基层,高层也是新闻的多发地和富矿,在省市机关、国务院、中南海、联合国甚至太空都会有新闻。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台,有关公共人物、公共事件和内政外交方面的变动。都可能包含着重大新闻。它们都是新闻工作者时刻需要关注的地方。

所谓“循规律”,说的是一切新闻报道都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新闻报道的规律。“走基层”应该这样,“到一线”也该如此,这里自然包含着“转作风”和改变其他一切不正之风。新闻记者只有敏锐感知和把握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势”。才能认识和做好新闻报道的每一件“小事”。

所谓“出佳作”,就是我们的报道必须是客观、真实、全面的,必须是鞭笞邪恶。弘扬正气,必须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促进社会和谐持续发展。

社会效果是检验新闻报道初衷和结果的唯一标准。社会效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社会影响。二是报道对社会工作和人们思想意识所起的促进作用。这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人的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如何全面科学地制定奖励标准,这不仅涉及到如何评价新闻作品,更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生产体制、机制和新闻人的思维和运作方式,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加强研究。(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

猜你喜欢

阐述学习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应用模型研究
食品机械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分析与阐述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景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