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质量观解读
2016-12-20高丽萍
高丽萍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开始大规模扩招,短短的几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也从精英化高等教育时代随之进入了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量的激增却没有带来质的同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了现形势下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重点。认真研究、整理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积极探寻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方法,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精英教育;质量观
1.从当前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的目的性再认识来看高等教育主体的社会化
高等教育褪去了昔日所带有的耀眼光芒而不断大众化的今天,受到学习型社会、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生活节奏等社会大趋势的影响,高等教育已不是这个社会必需的选择与投资,不再是生活甚至工作需要的唯一途径。这在客观上对接受教育的消费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于高等教育的消费,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兴趣爱好以及追求等,也要务实地正视当前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种代价表现为就业难、教育成本的迅速增加等) ,高等教育应据此调整自身的教育消费意向,以真正地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预期。
2.重新对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并存的现状进行再认识
高等教育的每一次成长或蜕变都是对当下高等教育的再思考和批判。而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探寻出适合大众化和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结构,摆脱“均质化”的幽灵,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承担力和使命感?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无论精英化还是大众化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和尖端人才;无论精英化还是大众化,两者都有在质量上的保障要求;“大众化阶段并不排斥而应包括精英教育,将之作为它不可替代的成分”。由此可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精英教育的又一轮繁荣。由此可见,精英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必将长期并存。
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区别。二者在选拔性上存在竞争性,精英教育选拔的竞争性要高于大众化教育,大众化教育更体现普及的特性。另外,以有限数量作为精英教育阶段质量的体现,其质量结果是一元评价,而建立在多元性基础上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其评价也是多元性的。
3.从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进一步认识,看其可持续发展
无论怎样的高等教育机构,他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以及具体的教学行为都不尽相同,但他们对高等教育要有质量的本质要求是相同的。那么,保证并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需建立相应的体系和正确的质量观。潘懋元认为,极速扩张的教育规模与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与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应当动态地去把握好质量程度这一主题。人们之所以说现代高等教育质量出现滑坡,其原因在于用过去精英教育的角度和标准评判现代的、多元化下的大众化教育质量,偏差错误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了。因此,我们需要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认识进行界定思考,即对教育质量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和对建立起的质量保障体系标准用什么这两个本质性的问题。
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有清晰明确的界定和标准后,高校不被社会世俗的利益所驱使而坚持质量为本的责任意识,是高等教育机构要明晰确立的又一关键。作为高等教育消费群体的人们需要理性的,而非惯性的思维去择校,以起到制衡当下具有市场性的高校,促使高等教育机构在质量的责任意识上更加自觉和加强。那么,高等教育机构是应该坚持学术本位还是坚持就业至上、是坚持其理想追求还是满足于世俗的功利需要,都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大课题。鉴于此,我们应尽可能避免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单一化,强调多元化; 避免机械化,强调人文化。要真正地使高等教育向其所应有的方向发展,就必然要对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予以修正和改造,借此来引导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理性消费。
因此,我们主张各种质量观不能简单地否定任何一方,否则就可能以偏概全,其公信力势必下降; 也不能全盘吸收,否则便可能使质量成为无所不包的“怪物”。
参考文献:
[1]谈松华.战略机遇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走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
[2]浩 歌.期待高等教育改革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1(1).
[3]张大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