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我的人生才刚开始
2016-12-20江珊
江珊
2016年冬的第一场雪为京城披上了美丽的银装,在这样一个充满意境的下午,《中国民商》记者在韩美林位于北京通州的艺术馆画室中如约见到了韩老。
宽大的画室内长长的工作案上堆满了纸张和手稿集。韩美林正站在工作台边,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中专心作画。
知道我们的到来,韩老笑着招呼我们过来,“我正在绘制百鸡图,现在我这里就是鸡窝,正等着下蛋呢。”
伴着音乐的旋律,又一幅破壳而出的小鸡图诞生了。
窝窝“废鸡”托起一只鸡的美丽
在韩美林的心里,鸡的形象是正面而积极的,在中国,雄鸡一直被人们所赞美。因此,鸡的形象可谓是韩美林作品中的“常客”,多达数以万计。
明年正值生肖鸡年,韩美林继1983年创作生肖邮票《癸亥年》猪票后,时隔34年,这次又担当了创作《丁酉年》鸡票的重任。他设计的《丁酉年》鸡票一套两枚,第一枚图案是一只威武强壮、高傲奔放的雄鸡,第二枚则由呵护幼崽的鸡妈妈与抽象可爱的小鸡组成。这套邮票已于今年8月8日开机印刷,预计2017年1月5日将正式发行。
韩美林曾向媒体表示,他参与《丁酉年》鸡票的设计,是一种缘分,更是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缘分。此次为了设计《丁酉年》鸡票,他就曾画了1600多个画稿。
“我们祖国的版图常常被比喻为一只雄鸡,中国人民对鸡也有着特殊的情感。鸡谐音‘吉,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韩美林告诉记者:“30多年前我就曾画过百鸡图,现在我正在创作新百鸡图,准备在12月21日的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祈求全国人民百事吉利。”
翻开一册册密密麻麻的构思图稿,韩美林给我们展示了他风格迥异、形态万千的鸡稿,他风趣地告诉记者:“我在这里画了一窝一窝的鸡,有时候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所以,到真正用的时候,我这里‘废鸡也是很多的。”
在韩美林画室中,这样大概50CM×50CM的构思画册摞了一摞又一摞,构思图中有人体、动物、植物,还有天书字符,但每一页都是画得满满的,连一个小小的缝隙都没有放过。
“这是我训练自己适应性的练习,不是我家没有纸。”韩美林笑着解释道,“我每天都有意不重样儿的画,我真正的功夫都在这里,要跟别人竞争,就一定要天天下功夫。”
许多人都感叹韩美林超凡的艺术天分,但又有谁能想到,他的勤奋也真不是一般人可及。“一本构思册大概200页,这样密密麻麻的一页页画完,我只用4天。”韩美林告诉记者,“很多时候都是瘾上来了,一口气画下去,几个小时不能停。”
问心无愧活得不累
“学我韩美林吧!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尚且仍是滴溜溜的大眼睛,头发不秃、牙不掉,上楼下楼都是三台两台不含糊,要不是心脏换了零部件,这不就成精了!”
这是韩美林最常对朋友说起的话。的确,韩美林的作品中,母与子形象充满深深的母爱,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又具有浓浓的童趣,他的艺术作品阳光、真纯而浩荡。
然而,韩美林的一生却曾遭遇过残酷的肉体与精神上的屈辱与折磨。他2岁丧父,12岁参军,却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身陷牢狱,被挑断手筋、拗断三根手指;遭遇过3次失败的婚姻,2008年又患一场大病……
但这一切,都没有将韩美林打倒,在他的作品中全无往事的阴影。“我的苦重来不叨叨。我要把这些苦都变成动力。大家都不容易,我不愿意把自己的苦再强加给别人。”韩美林告诉记者,艺术家就应该把美好带给大家。
说起文革时坐牢,韩美林依旧笑着讲述:“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帮你,只有学会独立,自尊。我天天拿着筷子头在裤子上画画,最后到出监狱时拿出了400多块补丁。”
谈及保持乐观积极创作态度的秘诀,风趣幽默的韩美林说:“咱们是爷们儿。”他还把自己比做厨师,甜酸苦辣、喜怒哀乐恰恰是他艺术创作的财富。用这些“作料”烹制出来的“菜”就是他的作品,只有搭配得当,才能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哪一样也甩不掉,不找点提神的,不想点子自己哄自己,那活得不是太累了吗?”韩美林表示,心态不老就永远不老,不信世上有白头,别老服输。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
一双佛手绘制有情《天书》
提到韩美林,就不得不说到他的《天书》。这是一部由韩美林历经三十几年,从全国各地的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陶器、砖铭、石鼓等历代文物上搜寻记录数万个符号、图形和金文、象形文字等,又耗时数年,经钩沉、临摹、整理和创造,汇集而成的经典之作,是韩美林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执著探索、对艺术创作不懈追求的结晶。
《天书》看起来既像是书法又像是绘画,让人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视觉图像符号。它不同于书法,却从中国文字的结构美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美的方式,呈现出可以品尝、把玩的趣味。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这些文字的读音和寓意还无法考证,“天书”一名由此而来,而韩美林之手也因创作《天书》被人们称之为佛手。
著名画家黄苗子看到韩美林的《天书》后也不禁挥笔提诗盛赞:“仓颉造字鬼夜哭,美林天书神灵服。不似之似美之美,人间能得几回读。”
“我5岁就开始写字。”韩美林告诉记者,他自小就喜欢大篆,书画同源,当时他就觉得每一个字都像一幅画。
在六七岁时,韩美林从土地庙土洞里掏出了几本书,把篆书篆字当成了好看的“图画”。不久,他在中药铺又看到了“龙骨”,把甲骨文也当成“图画”临摹下来。从此,他便与古老的文化、古老的艺术结缘。
为了这些古老而神秘,让人难以参透的“天书”,韩美林奔走于贺兰山、桌子山、阴山、黑山、黄土高坡、河海大漠之间,跑古址、古墓,找古碑、古书,翻阅了大量古文字词典、图典和古文字研究书籍,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20小时。在他的眼中,这些被世人遗忘的古文字,就好比一位被打入冷宫的“美人”他要把她带出来。
凭借着几十年的积累,韩美林绘制《天书》简直就像着了魔一般,手写得满是裂口,血痕斑斑。仅用了不足3个月,一部生动的《天书》就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正像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所说的:“韩美林先生已经指示我们,古文字不是冷冰冰的化石,而是有性格、有气质、有神韵、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他以一枝妙笔,写下了这部不仅有字而且有情的‘天书。”
大篷车成就艺术常青
已过80岁的韩美林目前正在为其全球巡展紧张而有续地忙碌着,此次始于意大利威尼斯,途经法国巴黎,到达北京的全球巡展对韩美林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他希望通过巡展,大家可以互学互鉴,让各国的传统艺术都可以跟着时代的脚步继续发展传承下去。
近日,为了筹备全球巡展,韩美林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工作室,每天坚持创作,他告诉记者:“一进入工作室,经常是十几个小时。”
为什么一进去就出不来呢?韩美林举了个画牛的例子:“当我画完一只的时候,就会冒出来20个,这20个画完了又出来100个。所以,我的构思稿再过200年也用不完!”
是什么得以让韩美林的艺术创作之泉源源不绝?“就是因为我们每年都开下去的艺术大篷车采风活动,到现在已经坚持39年。我们的口号就是要‘同人民在一起,与传统共命运。”韩美林告诉记者,“我们走下去,和人民学习剪纸、泥塑、陶瓷、草编、彩印花布、琉璃、紫砂、木雕……听他们讲故事讲历史,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唱同跳同哭同乐。”
韩美林自称是“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他表示:“许多老艺人,他们坚守着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艺术,我的营养就是从他们那儿来的,成长也从他们那儿来的,所以,我有责任帮助他们把中华文化的瑰宝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艺术离不开生活,韩美林更是深知人民与艺术的血肉关系,近40年来,他带着他的学生,开着“大篷车”驶过了祖国大江南北近100万公里,“我在民间的收集素材够我用上好几辈子的。我画一生,我画一辈子,都不会有重样的,就是因为我的脚就踏在这个土地上,我接地气。”
韩美林表示,他的“大篷车”今后还将跨出国门,下一步准备去印度、尼泊尔呢。
艺术家必须与时俱进
80岁的韩美林先是熟练的运用IPod向我们展示他更多的作品和构思稿,后又谈及石油、重金属、水污染、疾病,甚至火星、金星的地面温度也是记得十分清楚,他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惊喜,让我们震惊:这样一位“80后”老人居然可以让自己与当今时代如此之贴近!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以前和未来都只能做参考,现在才是我们真正要研究的对象。”韩美林告诉记者,“塑形随着大家审美的提高,必须也要跟着改变,以前的画才多大,可现在,我这次在国博展览的画还有25米的画呢,过去根本放不下。所以,艺术家要跟着时代走,不断地改变自己。”
韩美林的作品千变万化,他总能捕捉到当今时代的脉搏,在作品中融入新鲜的元素,“我不能老画那一套,我若总画那老一套,就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画匠,一个匠人。”他认为,“现在更是一个杂家的时代,艺术家更要关心一切。”
“一个艺术家要关心当今的动物、植物的生存,关心现在的生存环境,如果这些都不关心,也不会创作出好作品。”韩美林进一步解释道,“比如画小动物,你就要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画。我画这些小动物就都是把它们当成我的儿子。你不爱它如何画它?”
“现在科技多发达呀,我的关公塑像中的大刀就用到了3D打印技术。关公一个刀头就有31米。3D打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既可以节约材料,又无污染,真正告别了以前的冒烟时期。”韩美林告诉记者,艺术家更应该与时俱进,关爱一切,生活就是作料,不能只偏向哪一个方面。“我现在的书法,都是和现代的线条联系在一起。我要把古代的东西带向现代。”
韩美林,80岁高龄,但性格依旧率真,直截了当。他生活节约,吃个早点连一粒芝麻都不会剩下,但做起公益来却绝不吝啬。他的画,价值不菲,但却从来不卖,都捐给了国家。他的一生经历诸多苦难,但只愿把欢乐带给大家。他的新作层出不穷,涉及的创作领域之广、研究之深都无人能及。这样一位童心未泯的老者身上还有许多人们解不开的谜,有人曾开玩笑的建议科学家,应该把韩美林的脑袋拿去研究。
据韩美林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介绍,韩美林如今在设计《丁酉年》鸡票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一系列贵金属衍生品,他又在向新的艺术门类大胆尝试了,我们静待他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