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顺风下的暗礁
2016-12-20徐高阳
徐高阳
2010年之前,中国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之一,外资是驱动中国经济长期强劲发展的一大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起,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活动。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70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9%,跻身全球前五大外资输出国的行列。
基于国家的“走出去”战略,出海变成了资本和创业圈广为关注的一个方向,从零星企业的个体行为变成了集体的“淘金盛宴”。彭博社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金额目前已经达到20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0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这一金额增长超过210%。
虽说中国企业出海已经成为潮流,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公司花钱买下惨痛教训。由于政治、语言、风俗等诸多差异,它们时时处处都可能掉入一个尴尬怪圈,甚至被隐藏在海底的“暗礁”击沉,因此要做海外市场本地化并不容易。
启动“买买买”模式
10月20日,普华永道发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71宗,超过2015年和2014年的总和,交易总额超1600亿美元。这无不显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的野心。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日本东芝的经典广告旋律,至今仍然留存在很多中国老百姓的记忆里。如今这个日本家电品牌已经换了“东家”。
今年3月30日,中国大型家电企业美的集团和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老牌企业东芝,同时对外宣布“联姻”:美的集团将以大约537亿日元(折合4.7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东芝家电业务80.1%的股权。
根据美的和东芝的协议,美的将收购东芝的家用电器业务即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TLSC)80.1%的股权,而东芝将保留19.9%的股权。收购后将继续在东芝品牌及TLSC公司名称下开发、生产和销售白色家电产品,包括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及其他小家电。美的将获得东芝品牌40年的全球许可,获得超过5000项和家电相关的专利,并被授权使用由东芝持有的其他家电相关的专利。
这笔交易值不值?家电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认为,预计2015财年,东芝白色家电业务营收20亿美元左右。在日本本土市场,东芝白色家电产品市占率保持在前三或前四的位置,加上40年的品牌全球授权使用及5000项专利转让,美的付出这个价格是值得的。
在谈及为何出手收购时,美的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这是企业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会显著增强我们在日本、东南亚及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实际上,不仅仅是家电业,近年来,中国制造一笔笔巨额海外并购在不断刷新纪录。今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230亿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100%股权,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案,也一举让万达影视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企业。今年2月份,海航集团旗下的天津天海投资以交易总额60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电脑、网络和软件分销商英迈。海航集团旗下海航旅游集团还达成协议,收购旗下拥有丽笙连锁酒店Radisson的卡尔森酒店100%股权。海航集团还同意以14亿瑞士法郎(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 Holding AG。
人民日报曾刊文表示,中国制造业的海外并购,是双赢的合作,会带来多赢的结果。并购目标国获得了资本、就业、税收,中国收获了技术、品牌和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而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经济体有经济往来的所有国家也会从中获益。在全球产业体系当中,中国元素是全球化的新发展,中国力量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新动力。
并购疯狂 盈利不明
以足球为代表的体育产业,是资本市场近期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除了如火如荼的欧洲杯足球联赛助阵,同样火爆和疯狂的资本运作成为了更强有力的催化剂。与之前依靠赛事推动、政策预期刺激不同,在这一轮体育板块的暴力崛起中,传统企业纷纷跨界转型、跨境布局,一级市场并购高潮迭起、并购基金接踵成立。
2016年5月,中国企业家夏建统以76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3亿元)全资收购英超球队阿斯顿维拉,他本人也成为了俱乐部的新主席。2016年6月,苏宁集团旗下的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近2.7亿欧元的总价,获得了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
近几年来,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许多欧洲大型俱乐部负债累累,面临财政危机。在此情景下,中国商人可以用相对实惠的价格收购海外资产。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为什么各大足球俱乐部身背巨额赤字却仍然如此受中国大资本家的喜爱呢?到底是中国商人太大款还是他们发现了其背后巨大的利润点?
近日,意大利帕维亚当地法院宣布,意丙联赛帕维亚足球俱乐部正式破产,消息一出,无疑给所有中国商人沉重一击。帕维亚,是中国资本收购的第一家意大利球队,早在2014年7月,中国商人朱晓冬就通过其控股的上海旭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收购了超过百年历史的帕维亚足球队100%的股权。并且,朱晓冬还为其制定了远大的计划,让帕维亚球队在5年内升入意甲打入欧战,在帕维亚翻修球场,为其城市带来10万中国游客等。
然而,如今两年过去了,传来的却是帕维亚足球俱乐部破产的消息。归根结底,收购的失败主要还是后期的管理与经营出现了问题。其实早在前几月,朱晓冬就已经透露了关于俱乐部管理层混乱的问题。
由于朱晓冬和他的团队只能每隔几个月去意大利考察一次,剩余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意大利人负责管理和报告。由于缺乏管理,俱乐部里的工作人员甚至以权谋私,和球员串通起来赚老板的钱。此外,球队低迷的战绩,使投入的1500多万欧元迟迟得不到回报,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沦为破产。现实的残酷给所有跃跃欲试的中国商人泼了一盆冷水。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这(收购体育俱乐部)可以带给你影响力,但是却挣不到钱。每年你都会不断烧钱,这是肯定的。欧洲俱乐部非常吸引眼球,引人关注,但是很难赚到钱。”
所以,即便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掀起一阵热潮,中国商人们仍需对其持谨慎态度,不要盲目跟风,权衡一下其中的利弊,对所要收购的项目做足够充分的调查。唯有此,才能使投资更有价值,也能减少最终沦落为破产的悲剧。
躁动的互联网企业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APUS创始人兼CEO李涛围绕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出海的话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在中国,出海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动能。中国互联网经过20年的发展,不断引领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突破和飞跃,日益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20年来,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繁荣发展,极大改变了社会面貌,普遍惠及百姓生活,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李涛看来,全球移动互联网处于爆发期,现在全球有30多亿网民,还有30多亿人上不了网,绝大多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这就是中国企业的机会。
据了解,BAT这3家巨头是国际化的最早践行者,百度2006年就宣布了国际化战略,但不幸也是最早当烈士的,踩了不少的坑,值得后来者借鉴。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外业务不是其战略重心,公司给的耐心又不够,走到一半往往转型;相反创业型公司只做单一业务,压强逼到最大反而容易一鸣惊人。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前后就尝试在亚马逊和eBay的主场虎口夺食。2014年6月,阿里在美国上线了一家电商网站11Main,它是由阿里集团在美的全资子公司Vendio和Auctiva联合推出的,短短一年后的2015年6月,阿里巴巴不得不与美国OpenSky社交购物公司签署协议,将11Main与OpenSky合并,这也意味着阿里的出海尝试遭遇困境。但从OpenSky关注社交购物,拥有5万家店、200万种商品、500万用户和1亿个“用户关系”中不难看出,阿里发现涉足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还需要更多与懂得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的从业者合作,也许是从效率和时间成本出发,所以自动放弃了自建平台的打法。
时钟再往前拨,百度也曾在2006年底高调宣布国际化,推出了日文搜索引擎,但很快遇到了文化和现实的冲击。其在2006-2010年先后上线了网页搜索、图片搜索、博客搜索、视频搜索和贴吧等功能,不过Alexa数据显示,Google日本在日本网站中排名第2,百度日本排名300上下,这意味着百度在日本碰了一鼻子灰。
在2015年4月,百度终于关闭了百度日本搜索引擎。主要原因是日本的搜索引擎市场被Google和Yahoo两大巨头牢牢占据着,而且日本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低,所以要想靠提供同质化的产品从两大巨头手里夺下用户实在很难。
谷歌副总裁HarryWu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论点就是阐述日本为什么会错过互联网革命,他认为这与日本强大的工业基础关系较大,国民在行为方式上是保守的,在面对新事物时缺乏探索的勇气和兴趣,如认为雅虎很好用,别的产品再好用也不予理睬。百度也不幸成为这种思维下的牺牲品。
从资金层面来看,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却不是万能的,拿钱砸市场的方法也许可以打一针“兴奋剂”,但在海外却未必可以获得长期的效果。
2011年马化腾曾把微信视为腾讯走出去的唯一机会,但微信在海外用户增长上却难以突破瓶颈。据2015年媒体报道,微信在国内的用户超过亿,在海外大概有1亿的用户,不到15%,相比之下Facebook的海外用户占到了83%以上。
而且微信在海外至少已经砸了2亿美元,但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要知道,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微信当时不但聘请了足球明星梅西出任形象代言人,由梅西主演的电视广告也在15个国家播出,而且微信海外版在美国还与谷歌合作,使用谷歌账号登录并邀请5个好友使用微信,将获得美元的餐馆优惠券。此外,微信官方还在东南亚和打车应用EasyTaxi、电商平台Lazada、送餐应用Foodpanda等都进行了推广合作。即便这样,2亿美元花光后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如今,智能手机出货量区域稳定,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消失,大的流量平台已经形成了碾压式的垄断优势,流量获取成本日渐升高,而免费和倒贴的模式在资本市场已降温至冰点。而国内持续发展的创业氛围让很多有资源、有实力的创业者迅速瞄准了海外这一片广阔的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和白鲸社区的联合报告,截至7月份,有6254家中国公司,从BAT等大公司到只有少数职员的小企业,都开发了针对海外市场的移动产品。有个问题是,很多这种公司瞄准发展中市场,试图复制国内的成功——但发现这些市场的发展比中国慢很多。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意识到这点,正在将关注点转向发达市场。纽约上市的应用开发商猎豹移动取消2016年的月活跃用户数增长目标,并停止在发展中市场的营销。猎豹移动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国际上扩张的缩影,该公司海外用户占其月活跃移动用户总数6.23亿人的79%,但是其销售收入依然比较少,新兴市场如印度和印尼占用户数的大部分,但收入贡献只占小部分。
出海企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前车之鉴。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生存还是灭亡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出海”成功的六大原则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正迎来难得历史机遇。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需进一步提高海外投资科学决策水平,注意防范风险、整体统筹推进。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并购。几年来,国内大型企业在海外做了众多并购。例如,2014年,百度低调收购巴西某本土团购网站,同时将餐饮、电影等团购等业务模式复制到巴西当地。跨境电商“唯品会”则通过海外并购,在东南亚、俄罗斯、美国取得了渠道资源,以当地企业品牌运营供应中国的商品;二是销售产品;三是结盟,与国外伙伴合作,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及招揽人才。
相关专家指出,企业成功“走出去”要遵循六大原则:
1.要明确企业“走出去”的目的
就是“走出去”解决了企业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说因为人人都“走出去”了,所以我们也要“走出去”。企业一定要明确有哪些利差,解决了企业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它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是什么样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2.磨刀不误砍柴工
要充分地了解市场,包括市场的需求、投资环境、法律体系、人力资源、金融市场,尽可能地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新希望集团在东南亚“走出去”的布局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它“走出去”之前,它花了整整年的时间做市场调研,所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3.要解决好融资的问题
海外投资,钱从哪儿来?你能不能从海外的金融市场获得资金?从国内的市场融资,你在海外的资产能不能做抵押?所以钱从哪儿来这是很重要的。
4.要有国际化人才
尤其是在海外布点,没有国际化人才的话,很难开展合适的经营。像很多行业都需要和客户直接进行互动和对接,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了解,这是很难做到的。
5.企业并购的文化融合问题
如果你不是单独设立独资企业,而是并购,企业文化如何融合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很多大的企业并购失败,都是在于文化不能融合。
6.关于中国企业相互竞争的问题
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采取抱团的形式,而是各自为战,然后在海外进行互相竞争,对中国企业是很不利的。所以可以考虑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一方面增加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
资料链接…………
2016年企业“出海”事例盘点
200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230亿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股权,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案,也一举让万达影视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企业。
传奇影业出品了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的大片,包括《蝙蝠侠》系列、《盗梦空间》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并购传奇影业使万达影视控股公司成为全球收入最大的电影企业。万达在文化娱乐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可以看出王健林独到的眼光、前瞻性和魄力。
2016年6月21日,腾讯发公告称已决定收购Supercell84.3%的股权,交易总额约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6亿元),这是腾讯史上最大一笔并购,腾讯也凭此从一家中国互联网大企业变身为全球游戏巨头。
总体来讲,腾讯的收购动作总是显得比较平稳。不过,这次腾讯以86亿美元收购芬兰移动游戏开发商Supercell 84.3%的股权,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也是近年全球手机游戏行业最大金额的并购。总部位于芬兰的Supercell,员工仅有190人,整个公司估值102亿美元。Supercell研发的游戏在使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上运行。收购《部落冲突》开发商Supercell或许能够帮助腾讯把自己打造成像迪士尼那样的世界级媒体娱乐品牌。
2016年2月,中国化工集团宣布通过公开要约收购瑞士农化和种子公司先正达(Syngenta),要约价格为每股465美元现金,先正达已发行股本金的总价值为430亿美元。中国化工表示将完全支持先正达运营、管理层及员工的完整性,包括将其总部保留在瑞士巴塞尔,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对公司进行重新上市.
2016年2月,海航集团旗下的天津天海投资以交易总额60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电脑、网络和软件分销商英迈。海航集团旗下海航旅游集团还达成协议,收购旗下拥有丽笙连锁酒店Radisson的卡尔森酒店100%股权。海航集团还同意以14亿瑞士法郎(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HoldingAG。海航集团也已达成协议收购英国外币兑换运营商。海航还将通过供股向维珍澳洲航空投资1.59亿澳元(1.14亿美元)。
2016年1月,海尔集团(Haier)与美国通用电气(GE)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由海尔控股41%的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将整合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作为整合的一部分,通用电气将从海尔获得54亿美元的现金对价。6月7日,双方就青岛海尔整合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交易签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标志着通用电气家电正式成为青岛海尔的一员。许多年前,海尔就曾经想收购美国大型家电企业,但却遭到了阻挠。在伊莱克斯收购GE家电业务失败后,海尔终于如愿以偿。本次的成功收购,或许能够成为海尔站稳和扩大美国市场份额的新起点。
2016年3月30日,中国大型家电企业美的集团和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老牌企业东芝,同时对外宣布“联姻”:美的集团将以大约537亿日元(折合4.7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东芝家电业务80.1%的股权。
今年6月,美的集团又正式提出以45亿欧元(51亿美元)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Kuka),并重申收购不少于30%股份的目标。此前,美的已经在库卡集团持有13.5%股份。这起收购在德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库卡已经与美的签署了投资协议,确定该公司在被美的集团收购后,将在至少年半时间内保留在德国的总部和在当地的上市股票。
2016年4月,阿里巴巴达成协议收购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的控股权。作为该交易的一部分,阿里巴巴将投资5亿美元认购Lazada新发行的股本,并收购Lazada部分股东持有的股份,阿里巴巴的总投资额为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