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萨朗传承探寻北川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出路①

2016-12-20杜江静周全张楠李大平蒲一川廖勇刘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北川羌族文化产业

杜江静 周全 张楠 李大平 蒲一川 廖勇 刘溢

(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从萨朗传承探寻北川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出路①

杜江静 周全 张楠 李大平 蒲一川 廖勇 刘溢

(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萨朗在北川羌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占有显著位置,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老羌人留下的包含萨朗在内的传统体育在逐渐消亡。为了传承与发扬传统体育项目,从对北川羌族现存传统体育及萨朗的发展历史出发,探寻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出路。提出依托国家和绵阳市地方政府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借鉴体育产业发展模式,采用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构建萨朗体育文化发展产业链的的建议。

萨朗 传承 北川羌族体育产业 出路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文化产业正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作为强势崛起的新经济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承与发展。羌族是一个历史渊源久远的古老民族。羌族体育文化是伴随着羌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在此,从北川羌族莎朗的传承与发展,探寻新形式下北川羌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对提升羌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北川羌族传统体育概况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民族之一,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羌人最早生活在青海高原上,其中一支先向东迁徙,沿岷江流域和河谷通道向南迁徙,进入川西北的岷江上游流域,他们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营盘山和姜维城等文化中心。而其中一支在岷江、涪江上游落地生根,完整保留了羌族的文化习俗。现今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县、松潘县、甘孜的丹巴和北川等县。追根溯源,北川羌族是从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1]置北川县开始,一直至今。历经辗转,200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使北川县成为截至2013年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据此可见,北川悠久的羌族文化背景,沉淀了千年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其体育文化也绚烂多姿。通过对北川羌族历史资料查询,以及对北川县所在乡镇进行田野考察调研发现,北川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大致分为12类。具体包含智能类、体能类、技艺类、投掷类、角力类、托举类、踢打类、合中类、制胜类、游戏类、跳跃类、竞速类等体育活动等,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北川羌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很多,有些是由羌族人民对图腾的敬畏演化而来,比如:羊皮鼓舞;有些是羌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种交通本领流传下来,如,溜索、索桥、绳桥;有些是体现羌族人民与自然、环境、野兽做斗争的,如,梭杆、骑射等;有些是茶余饭后抒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萨朗、报蛋、花灯、推杆等,还有日常进行锻炼游戏之类的,如,扳手劲、扭棍子、吆牛牛等。总之,不同种类的体育项目对应发展羌族人民不同的身体素质,这些体育活动充分地体现了羌族人民千百年来,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勇敢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意志品质,也体现了羌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同时也体现了羌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团结、勤劳、勇敢的民族特色。但随着岁月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羌人接触现代运动的信息越来越多,很多羌族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不断消失。

2 北川羌族“莎朗”传承变迁

萨朗,是羌族歌和舞的总称,属于集体性舞蹈,由一能歌善舞者领头,男女各列一行或拉手围成圈,边唱边跳,下肢动作灵活多样,双臂仅前后摆动,所唱歌曲多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民歌,用羌语演唱传承。萨朗是羌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反映了羌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羌族萨朗是以舞蹈作为表现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羌族地区最为流行的舞蹈形式。最早频繁出现于宗教祭祀、节庆节日、民间习俗、婚丧礼仪等诸多活动中,因此萨朗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喜事萨朗、忧事萨朗、祭祀萨朗、劳动萨朗、集会萨朗和礼仪萨朗等,是羌民生活中休憩、娱乐、祭祀、礼仪的重要手段。

古羌人以游牧为主,一方面要打猎为生,一方面要与自然环境做斗争,这形成了古羌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不屈服与自然的精神,于是通过祭拜天地神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获得猎物的时候,举行大规模的祭拜活动,及祭祀萨朗。围绕火堆由专门人员带领大家通过歌舞说唱加上身体的上下肢的摆动等动作来表达对神灵赐予食物的感激,并企盼获得更多食物的愿望,从而形成萨朗舞蹈的雏形。

在羌区,广泛流行的《萨朗姐的传说》的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萨朗姐的怀念,于是就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的瓦尔俄足。每年瓦尔俄足整个羌寨都会唱起民歌,跳起欢快的萨朗。抒发羌族人民对歌舞女神的崇拜,怀念之情,对幸福生活充满希望的舞蹈。尽管这民间传说可供科研的价值不大,但从一个方面反映的萨朗舞蹈的文化起源背景。

在羌族史诗《羌戈大战》中,有描写羌族人民围火而舞的场面:远古时期,羌族人民凭借从天神那里借来的神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戈基人,赢得了战争。羌族人民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尽情地唱歌和跳舞,以表达赢得战争的喜悦之情。这反映了羌族萨朗舞蹈的文化背景,是一种祭祀性舞蹈。

羌族萨朗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其意义突出重点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萨朗舞蹈在西汉及以前形成雏形,在隋唐时期得以形成,明清时期有所发展,近现代不断丰富。萨朗舞蹈除了反映神力、祭祀以外,还有庆喜。在羌族村寨中,羌人婚嫁、建房、聚会等欢庆时刻,都要跳萨朗。舞蹈同时要有饮咂酒的活动。没有咂酒就没有萨朗舞的习俗使得萨朗的文娱功能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代萨朗舞的喜庆娱乐,强身健体功能越来越突出。

表1 北川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表2 2013年、2014年、2015年北川羌族自治县生产总值统计表

3 莎朗对发展北川羌族体育文化产业的作用

3.1 体育文化产业的界定

体育是一种文化,体育文化乃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体育领域的反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文化产业除了要追求“一次产出”之外,还要追求“二次产出”,即“把初次产出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业务成果再转化为可以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计量的经济效益”。体育文化产业的构成从狭义说主要是指体育文化艺术产业、体育娱乐服务业和体育广播、电视、录像以及体育赛事转播业。而体育文化艺术产业又包括体育艺术、体育艺术教育、体育出版、体育文物保护、体育图书馆、体育事业展、体育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和其他体育文化艺术等行业;从广义说,表现为体育知识产业、体育教育产业、体育信息产业等一系列体育知识产业群。

3.2 萨朗对发展羌族体育文化产业的作用

萨朗伴随着羌族历史不断发展演变到现在,有着久远博大的文化背景,体现羌族人民的内在精神需求,发展过程融入了生产因素、军事因素、宗教因素,还具有政治因素和历史因素等,是羌族最具代表性的体育活动之一,反映了羌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身体化的文化资源,本质是人类劳动成果的一种积累,是以人的能力、行为方式、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位与生活方式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产品、文化制定在内的文化资源的总和[3]。文化资源的产品化阶段就是文化资源价值的重新认识、利用的过程。萨朗体育文化的产品化现代转型既是羌族体育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羌民族体育的瑰丽蜕变。既可以传承了羌民族的体育文化特色,又可在保持萨朗原生态民族特征的前提下,解决其生存危机,促进羌区地方经济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融入现代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

由北川羌族自治县2013年、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部分数据统计如表2可知,2013年、2014年,近2年北川县的第三产业和旅游业收入是逐年稳步增长的,另从公报信息可知,在文化卫生体育方面,文化、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在逐渐加大,广播覆盖率也从2013年的70%增加到2014年的80%,电视覆盖率由2013年的90%增加到2014年的94%,由此为羌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便于以点带面,促进羌族地区体育文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3 北川羌族萨朗的体育产业化现状

3.3.1 以旅游业带动的萨朗产业化水平很低

羌族萨朗目前商业化程度相对还很低,更谈不上产业化,还在不断探寻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目前仅仅处于商品化阶段,依附于旅游业,在旅游旺季通过娱乐表演的方式来实现其商业价值,或者通过重大节庆娱乐表演来发展,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有待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以推动其发展。

3.3.2 萨朗“产品”开发宣传开发力度太小

由文化产业的涵义可知,萨朗作为羌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之一,要从商品、产品的角度出发,开发其市场经济价值,可从文化艺术产品、体育娱乐服务及体育广播、电视、录像、体育赛事等方面来挖掘。而目前萨朗最多的是娱乐表演,在艺术教育方面,根据调查可知有一定的发展,但只在北川个别学校开展对学生的健身锻炼,以及北川当地广场舞健身萨朗有小范围的涉及,并没有形成规模;相对应的出版物比较单一,在地方图书馆、书店很难找到萨朗相应的影像资料,数量较少,在电视、录像方面的资料也不多。而对于萨朗文化可以开展的体育赛事就更少,缺乏相应支持和专业人士的组织实施。目前,在北川当地虽然有成立萨朗协会来推广萨朗,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推广力度不足,很难达到产业化的程度。

3.3.3 现代体育冲击下限制了萨朗的传扬

北川羌族自治县目前的8镇15乡,地域偏远险峻的特点保证了其萨朗羌族的原生态特征,随着国家村村通政策的实施,道路交通、电视传媒等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现代文明的融入更加广泛,现代体育的引入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除了较大年龄的羌族人还保持着传统的民族文化传统外,羌区很多年轻人远走他乡打工等,进入现代都市,融入现代文明当中,传统的民族意识在逐渐减弱。他们接受现代体育运动,并融入其中,该民族的东西尽管存在,却越来越淡化。再加上2008年地震,很多羌族萨朗传承人失去生命,萨朗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因此,在羌族萨朗本身传承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要形成产品,体现其商业经济价值,还有待相关部门认真规划,投入经费,广泛宣传。

3.3.4 萨朗体育产业的发展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理论研究是民族体育发展的动力。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对民族体育特色理论和知识体系进行深层次挖掘和整理,对民族体育发展规律和活动原理进行探讨和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利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理念,找准民族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理论的契合点,以求准确、深层次的构建民族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在我国有民族体育脚斗士项目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供参考。脚斗士项目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由一个民间普通体育游戏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竞赛规则、管理办法、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一系列具有齐全的赛事组织及管理办法的国际化大众运动[4]。其现代研发团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萨朗文化产品要发挥其商品化价值,形成相关产业,应构建萨朗文化理论体系,为萨朗产品、产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服务。

4 传承莎朗以促进北川羌族体育产业发展的措施

4.1 政策上依托《绵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打造羌族萨朗文化产业品牌

《绵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指出绵阳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要以羌藏民族文化为要素,结合绵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拓展科技处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和范围,以文化科技融合为动力,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绵阳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5]。而羌藏风情是其中重点策划项目之一。因此,依托地方政府扶持优势,建立系统的体育文化产业配套制度,从而规范管理体制,为羌族萨朗体育文化产业及相关体育运动产业有法可依。有制度政策的根本保障,才有利于体育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才有利于北川羌族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打造羌族萨朗文化产业品牌,从而得以更好地发展,体现其产业经济价值。

4.2 形式上结合体育圈特点,构建萨朗文化产业发展产业链

根据体育圈发展特点,构建羌族萨朗可持续性发展产业链[6],首先在于建立以羌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契机的现代体育发展思路,借鉴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萨朗活动的开展,同时带动羌族其他有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以扩大羌族特色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次建立以现代旅游形式、羌历年及羌族重大节庆活动和以萨朗文化相交融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让游客感受原生态羌族萨朗的魅力;最后是建立在以老百姓生产劳动之余的休闲娱乐、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和地方民俗活动内容的“原生态培育思路”,让萨朗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走进大中小学生的课堂。这样使羌族萨朗的发展有了传承性、娱乐性,从而实现羌族萨朗及相关体育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可持续性发展。

4.3 产品研发宣传上,融入现代体育元素和宣传手段,扩大影响力

产品的研发上,在保持羌族萨朗原生态特色不变的情况下,用现代体育、音乐、舞蹈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和包装,使其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极大限度的提高,同时改变其以往类似于师傅带徒弟似的口手相传的方式,形成音像产品、书籍、影视作品等,有利于传承和宣传,同时更有利于产品的流通,扩展其商业价值和宣传力度[7]。在现代宣传手段的运用上,可采用体育明星代言、广告、影视、广播、报刊、书籍、广告牌等宣传手段,生动形象地宣传羌族萨朗及其传统体育项目,以激发人们的身心需求及运动欲望,身体力行,从而促进其商业经济价值的提升。

4.4 范围上采用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范围上以点带面”在这里一方面指以萨朗为点,带动北川羌族其他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使得面临消亡的民族体育文化避免流失;另一方面以打造绵阳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以北川新县城巴拿恰为中心点,围绕已形成的北川羌城旅游景点——5.12地震纪念地、大爱文化旅游景点、禹羌文化旅游景点、川西民俗风情景点吉娜羌寨等开展羌寨包括萨朗在内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活动、比赛等,同时辐射到四川其他地方如汶川、茂县等羌族聚居地区,从而促使羌族传统体育产业获得良性发展。

5 结语

从对羌族萨朗传承变迁历史的梳理可见,北川羌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建设,要以绵阳市地方政府下发《绵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文件思路为契机,走现代体育运动产业发展的道路,对包含萨朗在内的羌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加工、改造,融入现代体育元素,形成合适的产品,让其进入人们的休闲生活、教育学习生活,以多种现代宣传方式,拓展其知名度和吸引力,以旅游、比赛、娱乐表演等形式促进其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1]王明珂.羌在藏汉之间——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2]北川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北川羌族资料选集[M].北川: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社,1991.

[3]布尔迪厄,著.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4-195.

[4]蔡仲林,汤立许.脚斗士运动的现代嬗变与发展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2):33.

[5]绵阳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Z].

[6]孙德朝.彝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12-14.

[7]陈颖.四川省羌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家,2012(3):198.

G852.9

A

2095-2813(2016)11(c)-0183-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183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北川羌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MJ14-28)。

杜江静(1972,2—),女,汉,四川乐山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北川羌族文化产业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北川的味道(四题)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资格证书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